成语解释: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成语出处:《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最受老师欣赏的学生。门生;古代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他虽和咱们满洲汉军隔旗,却是我第一个得意门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捕得鱼后;忘了捕鱼的竹器。比喻达到目的之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
成语出处:唐·梁肃《止观统例议》:“非夫聪明深达,得意忘象,其孰能知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语言是表达意思的)意思得到了;就不必记住言辞了。现多指彼此默契;心照不宣。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鸣:表达。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成语出处:清·陈琅《玉狮堂传奇·回流记·罢宴》:“笑他井底响繁蛙,得意自鸣,甘居人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得意:称心如意。因非常称心如意而露出傲慢的神色。
成语出处:鲁迅《书信集·答有恒先生》:“血的游戏已经开头,而角色又是青年,并且有得意之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
成语出处:曹靖华《哪有闲情话年月》:“作者仿佛要为我开小型展览会似的,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都陈列在我面前了。”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