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言:说话)。形容发表意见毫无保留。
成语出处:《魏书 崔光传》:“臣之愚识,知无不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凡是知道的没有不尽说的。形容发表意见毫无保留。
成语出处:《魏书·李冲传》:“冲竭忠奉上,知无不尽,出入忧勤,形于颜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为:做。知道是应该做的就一定去做,形容尽心竭力。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
成语出处:古华《芙蓉镇》第三章:“知情不报者,与坏人同罪。”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举:检举。了解情况而不揭发。
成语出处: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我为巡城之职,理宜奏闻;若为朋友之情,匿而不奏,这知情不举的罪名,亦所不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识天命者无忧虑。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殆:危险。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危险。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殆:危险。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成语出处:《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明明知道而不说。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列御寇》:“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明知是非而不据理力争。多指不坚持原则。
成语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