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中:同“衷”,内心;虚中:虚心;善:善言善事。指虚心采纳善言,乐意做善事。
成语出处:清·刘开《问说》:“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改去坏的、错误的;向好的、正确的方向转化。指不做坏事;重新做人。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 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再做恶,转做好事。
成语出处: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九十一卷:“夫欲修学,熟寻此文,改恶行善,速登神仙。”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
成语出处: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愿意和韩劲合作,使吴迪弃恶从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乐、好:喜欢;愿意;善:做好事;施:施舍。乐意做好事;喜欢施舍。形容慷慨解囊;乐于助人。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佛教用语。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也泛指做善事。
成语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七回:“昨晚道场圆满,正要回来,女众们都劝我道:‘千难万难出来一次,夜间钟法上放焰火超度众生,极有功德,怎的不看看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详细解释
cháng xiù shàn wǔ,duō qián shàn gǔ 成语解释:善:擅长;贾:做买卖。比喻凭借优越条件,事情容易成功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贾:做买卖。本钱多就好做买卖。比喻具备充分的条件就容易把事情办好。
成语出处:韩非《韩非子 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详细解释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 成语解释: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成语出处:《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
详细解释
mǐ bù yǒu chū,xiǎn kè yǒu zhōng 成语解释: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荡》:“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半途:半途上;废:中止。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