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成的成语

共 29 个成语

生米熟饭

shēng mǐ zuò chéng shú fàn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成语出处:明 沈受先《三元记 遣妾》:“小姐,如今生米做成熟饭了,又何必如此推阻。”

详细解释

必不可少

bì bù kě shǎo

成语解释:绝对需要,指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9回:“这拜阴寿更是必不可少的。”

详细解释

大有希望

dà yǒu xī wàng

成语解释:指做成某事或实现某种愿望的可能性很大。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五回:“我想他觉得坏,只怕倒合了那些大考官的胃口,倒大有希望哩!”

详细解释

蓬户柴门

péng hù chái mén

成语解释:用柴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形容居处简陋,生活困苦。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住的是草舍茅庵,蓬户柴门。”

详细解释

蓬门荜户

péng mén bì hù

成语解释:用树枝、草等做成的房子。形容穷苦人家所住的简陋的房屋。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被苫蒙荆

pī shān méng jīng

成语解释:被:披;苫:用草做成的垫;蒙:冒着。披着草苫子,顶着用荆棘编的器物。形容受尽艰辛,吃尽劳苦。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乃吾祖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

详细解释

罄笔难书

qìng bǐ nán shū

成语解释:罄:尽,完。砍完所有的竹子做成书简也难以写完。形容事情多得写不完。

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他们分发到战区以后,所经历的各种艰难困苦,那真是罄笔难书。”

详细解释

强扭的瓜不甜

qiáng niǔ de guā bù tián

成语解释:比喻勉强做成的事不会美满。

成语出处: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强扭的瓜不甜,上杆子不是买卖。”

详细解释

罄竹难穷

qìng zhú nán qióng

成语解释:罄:尽,完;竹:竹子。砍完所有的竹子做成书简也难以写完。形容事情多得写不完。

成语出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盖暴其罪状,罄竹难穷。”

详细解释

铜壁铁墙

tóng bì tiě qiáng

成语解释:铜铁做成的墙壁。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1回:“长弓硬弩护辕门,铜壁铁墙齐队伍。”

详细解释

纨袴子弟

wán kǔ zǐ dì

成语解释:纨袴: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华丽衣着。旧称浮华的富贵人家子弟。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袴之间,非其好也。”

详细解释

雉头狐腋

zhì tóu hú yè

成语解释:以雉头狐腋做成的裘衣。形容穿着讲究,生活奢侈。

成语出处: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开善寺》:“晋室石崇乃是庶姓,犹能雉头狐腋,画卵雕薪;况我大魏天王,不为华侈?”

详细解释

买卖不仁义在

mǎi mài bù chéng rén yì zài

成语解释:虽然买卖没有做成,彼此间的感情还存在。

成语出处:梁斌《红旗谱》第一卷:“嫌人家来做买卖,买卖不成仁义在,打倒人家干吗?”

详细解释

缘鹄饰玉

yuán hú shì yù

成语解释:缘鹄:因某种机缘把鹄鸟做成羹,献给对方吃;饰玉:修饰玉鼎,造成美观的效果,让对方看了高兴。指因缘时会而登上高位。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天问》:“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详细解释

生米煮熟饭

shēng mǐ zhǔ chéng shú fàn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等到生米煮成熟饭,他老人家也赖不到那里去了。”

详细解释

生米作熟饭

shēng mǐ zuò chéng shú fàn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这个当儿,珍姑娘的头是磕了,脸是开了,生米是作成熟饭了。”

详细解释

荆钗布裙

jīng chāi bù qún

成语解释:钗;妇女别在发髻上的饰物。荆条当作钗;粗布做成裙。形容妇女朴素的服饰。多指贫家妇女的装束。

成语出处:晋 皇甫谧《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

详细解释

锦囊妙计

jǐn náng miào jì

成语解释: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原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策;现比喻能及时解决危急或疑难问题的好办法。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详细解释

瓢泼大雨

piáo pō dà yǔ

成语解释:瓢: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器。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形容雨非常大。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二:“西北悬天起了乌黑的云朵,不大一会,瓢泼大雨到来了,夹着炸雷和闪电,因为三天两头地下雨,道上黑泥总是不干的,出门的人们都是光着脚丫子,顺着道沿走。”

详细解释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qiān jīn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yè

成语解释: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成语出处:《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详细解释

绳锯木断

shéng jù mù duàn

成语解释:拉绳作锯;也能锯断木头。比喻力量虽小;条件虽差;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难办的事做成。

成语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详细解释

事在人为

shì zài rén wéi

成语解释: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详细解释

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zuǒ shǒu huà fāng,yòu shǒu huà yuán

成语解释:用左手画方形,同时用右手画圆形。比喻两件事都很难做成。

成语出处: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是以心驻于目,必志其耳,则听不闻。心驻于耳,心遗其目,则视不见也。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虽执规矩之心,由心不两用……”

详细解释

亏于一篑

kuī yú yī kuì

成语解释:亏:缺,欠;篑:装土的竹筐。积土成山的功夫只差最后一筐土。比喻做成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成功

成语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详细解释

木已

mù yǐ chéng zhōu

成语解释:木头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成语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据你说来,则木已成舟,实难挽回了?”

详细解释

弃甲曳兵

qì jiǎ yè bīng

成语解释: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详细解释

xiàn chéng fàn

成语解释:现成的饭食,已做成的饭。指坐享其成。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父亲今年七十九,明年八十齐头了,何不把家事交卸与孩儿掌管,吃些现成茶饭,岂不为美?”

详细解释

一气呵

yī qì hē chéng

成语解释:呵:呼气。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成语出处: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

详细解释

一事无

yī shì wú chéng

成语解释:连一样事情都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