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个成语
成语解释:《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成语出处:《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详细解释成语解释:《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后因以“在陈之厄”指饥贫等困境。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详细解释成语解释:亦作“待价而沽”。等待善价出售,亦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行。语本《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成语出处:语本《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详细解释成语解释:《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
成语出处:明·刘璋《凤凰池》第一回:“见那诗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摇首闭目,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
详细解释成语解释:《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成语出处:《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详细解释成语解释: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谓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成语出处: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详细解释成语解释:《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后用“如指诸掌”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成语出处:《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详细解释成语解释: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事见《史记·李斯列传》。后以“东门黄犬”作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成语出处:《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详细解释成语解释:《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