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竹简的成语

共 24 个成语

残章断

cán zhāng duàn jiǎn

成语解释: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编,用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片。同“断编残简”。

成语出处:宋 陆游《会稽志序》:“秦汉晋唐以降金石刻,歌诗赋咏,残章断简,靡有遗者。”

详细解释

著乎

zhù hū zhú bó

成语解释:著:写作;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指著书。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情欲》:“荆庄王功迹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详细解释

著于

zhù yú zhú bó

成语解释: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成语出处:汉 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详细解释

著之

zhù zhī zhú bó

成语解释:著:写作;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指著书。

成语出处:章炳麟《与龚未生书》:“所欲著之竹帛者,盖尚有三四种。”

详细解释

舍策追羊

shě cè zhuī yáng

成语解释: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语本《庄子 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成语出处:语出《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详细解释

垂名

chuí míng zhú bó

成语解释:垂名:传名。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成语出处:《封神演义》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业,共扶明主,垂名竹帛。”

详细解释

功垂

gōng chuí zhú bó

成语解释:垂:流传;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情欲》:“故使庄王功迹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详细解释

难书

qìng zhú nán shū

成语解释: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成语出处:《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详细解释

难书

qìng zhú nán shū

成语解释: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成语出处:《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详细解释

断编残

jiǎn duàn biān cán

成语解释:简:竹简;编:穿竹简的皮条或绳子。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形容书籍磨损残破。

成语出处: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简断编残字欲无,吾儿不负乃翁书。”

详细解释

禄马

chōu jiǎn lù mǎ

成语解释:抽简:抽竹简占卦;禄马:禄存与天马。指算命占卦。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3回:“因为能与人抽简禄马,川中起他一个混名叫做‘杨抽马’。”

详细解释

功标青史

gōng biāo qīng shǐ

成语解释: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功劳记在史书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绩。

成语出处: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自不泯。”

详细解释

韦编三绝

wéi biān sān jué

成语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详细解释

苞苴竿牍

bāo jū gān dú

成语解释: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详细解释

不刊之论

bù kān zhī lùn

成语解释: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写在竹简或木板上;有错误时;或改动或剥去;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删改。内容正确;不能更改的论断。

成语出处: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论曹吴体法》第一卷:“况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吴,岂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

详细解释

笔削褒贬

bǐ xuē bāo biǎn

成语解释: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成语出处: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详细解释

刀笔吏

dāo bǐ lì

成语解释: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

详细解释

刀笔老手

dāo bǐ lǎo shǒu

成语解释: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成语出处:《动摇》:“你老兄是刀笔老手,所以非请你帮助不可了。”

详细解释

刀笔之吏

dāo bǐ zhī lì

成语解释: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详细解释

衡石量书

héng shí liàng shū

成语解释:《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成语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详细解释

名标青史

míng biāo qīng shǐ

成语解释: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成语出处: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标青史,万古流芳。”

详细解释

名垂青史

míng chuí qīng shǐ

成语解释:垂:流传;青史:历史黄籍;古代在青皮竹简上刻记大事;故史书把历史称为“青史”。姓名和功绩在历史典籍中流传下来。

成语出处:清 卓尔堪《<明遗民诗>序》:“死事者名垂青史,固无论已。”

详细解释

目无三尺

mù wú sān chǐ

成语解释: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成语出处:清·王士祯《居易录续谈》:“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余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详细解释

三绝韦编

sān jué wéi biān

成语解释:韦:熟牛皮。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刻苦。

成语出处:元·鲜于必仁《折桂令·书》曲:“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