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侯的成语

共 49 个成语

挟天子而令

xié tiān zǐ ér lìng zhū hóu

成语解释: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后庭,谁能御之?”

详细解释

挟天子令

xié tiān zǐ lìng zhū hóu

成语解释: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成语出处: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一折:“信着个挟天子令诸侯紫绶臣,待损俺守边塞破敌军铁衣郎!”

详细解释

窃钩者诛,窃国者

qiè gōu zhě zhū,qiè guó zhě hóu

成语解释: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详细解释

窃钩窃国

qiè gōu qiè guó

成语解释: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成语出处:《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详细解释

挟天子以令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成语解释: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成语出处: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必从,然谓之尊君则不可。”

详细解释

珠槃玉敦

zhū pán yù dūn

成语解释:古代诸侯盟誓时用的器具。引申为订立盟约。

成语出处:《周礼 天官 王府》:“合诸侯则供珠槃玉敦。”郑玄注:“敦,槃类,珠玉以为饰。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合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盟。珠槃以盛牛耳,尸盟者执之。”

详细解释

富埒王

fù liè wáng hóu

成语解释:埒:同等。富有的程度与国王诸侯相等。形容非常富有。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淮书》:“故吴诸侯也,以郡山铸钱,富埒天子。”

详细解释

山河表里

shān hé biǎo lǐ

成语解释:语出《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后以“山河表里”形容形势险要。

成语出处: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详细解释

随珠和璧

suí zhū hé bì

成语解释: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

成语出处:传说古代随国姬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以药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因曰随侯珠,又称灵蛇珠。楚人卞和于荆山得一璞玉,先后献给武王、文王,均以为石,和以欺君罪被砍断两足;成王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宝玉,因命之曰和氏璧。

详细解释

九合一匡

jiǔ hé yī kuāng

成语解释:合:聚集。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国才能。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恒伯长。”

详细解释

裂土分茅

liè tǔ fēn máo

成语解释: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成语出处:《尚书 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

详细解释

破釜焚舟

pò fǔ fén zhōu

成语解释:犹破釜沉舟。语本《孙子·九地》:“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

成语出处:语出《孙子·九地》:“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

详细解释

汤去三面

tāng qù sān miàn

成语解释:《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汤去三面”泛言普施仁德。

成语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详细解释

执牛耳

zhí niú ěr

成语解释: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

详细解释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zhì niǎo lèi bǎi,bù rú yī è

成语解释:犹言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

成语出处:《汉书 邹阳传》:“臣闻鸷鸟累百,不如一鹗。”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鸷鸟比诸侯,鹗比天子。”《文选 孔融〈荐祢衡表〉》:“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李善注:“《史记》赵简子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详细解释

九伯

wǔ hóu jiǔ bó

成语解释: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九伯:九州之长。泛指天下诸侯。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详细解释

万家之

wàn jiā zhī hóu

成语解释:指诸侯,周王朝分封的诸侯有大小,根据每个诸侯统治的家庭而决定。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万家之侯。”

详细解释

和氏之璧,隋之珠

hé shì zhī bì,suí hóu zhī zhū

成语解释: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隋侯:周代姬姓诸侯。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详细解释

安邦定国

ān bāng dìng guó

成语解释: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定:使安定。使国家安定、巩固。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老将军无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侯。”

详细解释

窃钩盗国

qiè gōu dào guó

成语解释: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成为诸侯。讽刺小盗被杀、大盗窃国的反常现象。

成语出处:廖仲恺《有感》:“窃钩盗国将谁咎?扃鐍缄滕只自欺。”

详细解释

哀告宾服

āi gào bīn fú

成语解释: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后泛指归顺、服从。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宾服。”

详细解释

兵车之会

bīng chē zhī huì

成语解释: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成语出处:《穀梁传 庄公二十七年》:“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

详细解释

邦家之光

bāng jiā zhī guāng

成语解释:邦:诸侯国;家:大夫的封地。指国家的光荣。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详细解释

传圭袭组

chuán guī xí zǔ

成语解释:谓取得功名。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组,古代官员系印的丝带,转指官印。

成语出处:明·宋濂《送黄仲恭赴官馀姚序》:“士君子非以传圭袭组为难,能世其德业为难。”

详细解释

称王称霸

chēng wáng chēng bà

成语解释:王:帝王;君王;霸:霸主;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自称为君主、霸主。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

成语出处:宋 汪元量《读史》诗:“刘项称王称霸,关张无命无功。”

详细解释

策勋饮至

cè xūn yǐn zhì

成语解释:策勋:把功勋记载在简策上;饮至:指诸侯朝、会、盟、伐后回宗庙饮酒庆功。庆功祝捷。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

详细解释

分茅裂土

fēn máo liè tǔ

成语解释: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成语出处: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官封极品禄千钟,分茅裂土人堪羡。腰金衣紫作朝臣,箫韶乐奏排筵宴。”

详细解释

肝胆楚越

gān dǎn chǔ yuè

成语解释:肝胆:比喻关系密切;楚越:春秋时两个诸侯国,虽土地相连,但关系不好。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详细解释

假道灭虢

jiǎ dào miè guó

成语解释: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成语出处:《左传 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详细解释

裂地分茅

liè dì fēn máo

成语解释:裂:分开;茅:草名,白茅。古代帝王分封土地、建立诸侯。

成语出处:宋·叶适《任子》:“古者裂地分茅以报人臣之有功,使其子孙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后裔也。”

详细解释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liè guān huǐ miǎn,bá běn sāi yuán

成语解释: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详细解释

流水朝宗

liú shuǐ cháo zōng

成语解释:朝宗:原指古代诸侯天子,借指百川入海。比喻人心所向。

成语出处:《诗·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详细解释

列土分茅

liè tǔ fēn máo

成语解释:谓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成语出处: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军前累立功劳大,列土分茅受大封。”

详细解释

千乘之国

qiān shèng zhī guó

成语解释: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详细解释

拖青纡紫

tuō qīng yū zǐ

成语解释:汉制,诸侯佩带的印绶为紫色,公卿为青色。因以“拖青纡紫”比喻官位显贵。

成语出处: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三章:“今日华门一酸儒,来岁可以金马玉堂矣;今日市门一岨侩,明日可以拖青纡紫矣。”

详细解释

拖紫垂青

tuō zǐ chuí qīng

成语解释:拖:垂下。汉代诸侯佩带的印绶为紫色,公卿为青色。比喻官位显赫。

成语出处:《续古文苑·大隋车骑秘书郎张君之铭》:“昔年慷慨,拖紫垂青。”

详细解释

问安视膳

wèn ān shì shàn

成语解释:每日必问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

成语出处:《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

详细解释

锡衮封圭

xī gǔn fēng guī

成语解释:锡:赐;衮:衮服;圭:玉器。古代帝王诸侯所执的礼器。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这恩荣锡衮封圭,不比那登龙御李。”

详细解释

轩冕相袭

xuān miǎn xiāng xí

成语解释:轩:古代士大夫乘的车;冕:古代帝王、诸侯及大夫戴的帽;袭:继承。官爵禄位相继承。形容世代为官。

成语出处:《晋书·应贞传》:“自汉至魏,世以文章显。轩冕相袭,为郡盛族。”

详细解释

心在魏阙

xīn zài wèi què

成语解释:《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谓臣民心在朝廷,关心国事。魏阙,古代天子和诸侯宫外的楼观,其下悬布法令,因以代称朝廷。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详细解释

一国三公

yī guó sān gōng

成语解释: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详细解释

用夏变夷

yòng xià biàn yí

成语解释: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成语出处:《孟子 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

详细解释

玉匣珠襦

yù xiá zhū rú

成语解释:玉匣:玉衣;珠襦:用珍珠串成的短衣。古代帝王诸侯的葬饰。

成语出处:清·吴伟业《永和宫》词:“玉匣珠襦启便房,韭歌无异葬同昌。”

详细解释

饮至策勋

yǐn zhì cè xūn

成语解释:饮至:古代诸侯朝、会、盟、伐后去宗庙饮酒;策勋:计功。指庆功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

详细解释

折冲尊俎

zhé chōng zūn zǔ

成语解释: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详细解释

自郐以下

zì kuài yǐ xià

成语解释: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自郐以下无讥焉。”

详细解释

宗庙丘墟

zōng miào qiū xū

成语解释:宗庙:天子诸侯祭祀祖宗的地方;丘墟:废墟。宗庙废成废墟。比喻国家衰亡。

成语出处:元·施惠《幽闺记·罔害蟠良》:“城市中喧喧嚷嚷,村野间哭哭啼啼,可惜车驾奔驰,生民涂炭,宗庙丘墟。”

详细解释

宗庙社稷

zōng miào shè jì

成语解释:宗庙:祭祀祖先的场所;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也借指国家。

成语出处:《周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详细解释

胙土分茅

zuò tǔ fēn máo

成语解释:胙:赐;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指分封爵位和土地。

成语出处:明·王錂《春芜记》:“分茅胙土,赖周天子宠缓;右佛左萦,凭项庄王余烈。”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