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价值的成语

共 14 个成语

分毫不

fēn háo bù zhí

成语解释:形容没有任何价值。同“分文不直”。

成语出处:《天雨花》第二七回:“人间信佛者多,谤佛者少,惟左丞相不信虚无,专辟佛教,说我等寂灭门中,分毫不值。”

详细解释

分文不直

fēn wén bù zhí

成语解释:直:同“值”。一分钱一文钱也不值。形容没有任何价值。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八:“有人赞叹此事,如虎带角;有人轻毁此事,一文不值,一等是恁么事,因什么毁赞不是。”

详细解释

奉为圭璧

fèng wéi guī bì

成语解释:圭璧:玉器,指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尊重有价值的东西。

成语出处: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中卷:“余之此言,天下作诗者,当字字奉为圭璧。”

详细解释

死不足惜

sǐ bù zú xī

成语解释:足:值得;惜:吝惜或可惜。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没有价值。

成语出处:《宋史·苏洵传》:“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详细解释

千古

dú yǒu qiān gǔ

成语解释:具有流传久远的价值;具有独特的专长或优点。同“独有千秋”。

成语出处:清 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七:“唐之李义山(李商隐)、宋之黄涪翁(黄庭坚),皆杜法也。先生撮在此一首中,真得其精微矣。方翁(陆游)、道园(虞集)皆未尝有此等议论,即使不读遗山诗集,已自可以独有千古矣。”

详细解释

千秋

dú yòu qiān qiū

成语解释:独具流传久远的价值;具有独特的专长或优点,可以流传千古。

成语出处:清·张履《学箴示诸生》:“何穷何通?何得何丧?独有千秋,斯志必抗。”

详细解释

死得其所

sǐ dé qí suǒ

成语解释: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所:地方。

成语出处:《魏书 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详细解释

敝帚,享之千金

jiā yǒu bì zhǒu,xiǎng zhī qiān jīn

成语解释:敝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成语出处:汉·班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详细解释

断烂朝报

duàn làn cháo bào

成语解释: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

成语出处:《宋史 王安石传》:“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详细解释

人生自古谁无死

rén shēng zì gǔ shuí wú sǐ

成语解释: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但应死得有价值。

成语出处: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详细解释

至理名言

zhì lǐ míng yán

成语解释:至理:最正确的道理;名言:精辟;有价值的话。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俗语云‘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这两句话不是圣经传贤,却是至理名言。”

详细解释

虚舟飘瓦

xū zhōu piāo wǎ

成语解释:比喻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方船济乎江,有虚船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者,必无怨色。”

详细解释

人生观

rén shēng guān

成语解释:对人生价值和意义所持有的观点。

成语出处: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在他们面前装得很老练很大方,侃侃而谈,吹着他那套生意经和人生观。”

详细解释

一言千金

yī yán qiān jīn

成语解释: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成语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