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成的成语

共 35 个成语

防患未然

fáng huàn wèi rán

成语解释:防:防备;患:灾祸;然:这样;如此;未然:没有成为事实;没有这样。在事故或灾难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

成语出处:《明史 于谦传》:“乞敕内外守备各巡抚加意整饬,防患未然。”

详细解释

不劳而食

bù láo ér shí

成语解释:食:吃。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成语出处: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我们掌柜的说,解放了不应当不劳而食。”

详细解释

半生不熟

bàn shēng bù shú

成语解释:半:不完全。指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成语出处:茅盾《过封锁线》:“五个中间的老徐能说几句半生不熟的广府话。”

详细解释

马齿加长

mǎ chǐ jiā zhǎng

成语解释: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成语出处:《谷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详细解释

拿奸拿双

ná jiān ná shuāng

成语解释:奸:通奸。捉拿通奸要有成双的人证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详细解释

无本生意

wú běn shēng yì

成语解释:没有成本的买卖。

成语出处:艾煊《大江风雷》第一部:“强盗是官土匪,又是无本生意,连蒋委员长也是嘴上不讲心里暗暗称赞。”

详细解释

文德武功

wén dé wǔ gōng

成语解释: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卓有成就。

成语出处: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示之以文德,陈之以武功。所以夜户不扃,所以重门罢柝。”

详细解释

无功而返

wú gōng ér fǎn

成语解释:指没有任何成效而回来。

成语出处: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攸县、安仁均须越过茶陵,派人去过,无功而返。”

详细解释

挟冰求温

xié bīng qiú wēn

成语解释:挟:夹持。比喻行动跟目的截然相反,事情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何异挟冰求温,抱炭希凉者哉!”

详细解释

以防未然

yǐ fáng wèi rán

成语解释:未然:没有成为事实。采用某种措施来防止某种事情的发生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姜维传》:“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

详细解释

学业

xué yè yǒu chéng

成语解释:学业:学问。学问有所成就。

成语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孝感》:“虽夫人喜溢于中,不自知其然而然,亦先生学业有成所致与?”

详细解释

半生半熟

bàn shēng bàn shú

成语解释: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成语出处:元 元怀《拊掌录》:“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土人谓之生张八……野(魏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

详细解释

拿贼要赃,拿奸要双

ná zéi yào zāng,ná jiān yào shuāng

成语解释:赃:赃物;奸:通奸。捉贼要有赃证,捉奸要有成双人证。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还牢末》第一折:“那梁山泊果然有个李逵,原来孔目结交贼人?二嫂,你晓得拿贼要赃,拿奸要双,如今那匾金环子在谁人收着?”

详细解释

期月

jī yuè yǒu chéng

成语解释:期:一整个周期;期月:一整月。一整月就会有成就。形容治理国家或办某项事情见效迅速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详细解释

xiōng yǒu chéng lüè

成语解释:指胸有已成的策略。

成语出处:清·周亮工《黄母周宜人七轶序》:“江都天人之学,长沙治安之书,摩切已深,胸有成略,足以应当世之所求。”

详细解释

xiōng yǒu chéng suàn

成语解释:犹言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成语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各口进出货物盈虚,以及市价涨跌,庶胸有成算,不为租客所欺。”

详细解释

拿贼拿赃,拿奸拿双

ná zéi ná zāng,ná jiān ná shuāng

成语解释:赃:赃物;奸:通奸。捉贼要有赃证,捉奸要有成双人证。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2回:“拿贼拿赃,拿奸拿双,你又不曾捉住他的孤老,你活活的打杀了媳妇,这是要偿命的。”

详细解释

拿贼要赃,捉奸要双

ná zéi yào zāng,zhuō jiān yào shuāng

成语解释:赃:赃物;奸:通奸。捉贼要有赃证,捉奸要有成双人证。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成语出处:《斩鬼传》第11回:“俗语说得好,拿贼要赃,捉奸要双……今日他的老婆,为何不来?”

详细解释

半青半黄

bàn qīng bàn huáng

成语解释: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全书》第一卷:“只为明得不尽,若明得尽,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黄,未能透彻,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谓真知也。”

详细解释

zhuō yǒu chéng xiào

成语解释:卓:卓越;突出。形容成绩效果显著突出。

成语出处:明 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详细解释

不顾前后

bù gù qián hòu

成语解释:比喻毫无顾忌。《红楼梦》一二○回:“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仙。这佛是更难成。”

成语出处:《红楼梦》一二○回:“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仙。这佛是更难成。”

详细解释

高下在心

gāo xià zài xīn

成语解释: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

详细解释

六尺之孤

liù chǐ zhī gū

成语解释: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

详细解释

迄未

qì wèi chéng gōng

成语解释:迄:毕竟,终究。最终也没有成功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个,迄未成功。”

详细解释

行而未

xíng ér wèi chéng

成语解释:行:从事;成:成功。虽然行动了但没有成功。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成语出处:《周易·乾》:“文言曰: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费用也。”

详细解释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成语解释: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成语出处: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详细解释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

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成语解释:比喻持之以恒,终必有成。功,亦作“工”。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成语出处:程树榛《大学时代》第二十五章:“‘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你是个能下功夫的人,有肯动脑筋,自然都能干出个眉目来。”

详细解释

不劳而获

bù láo ér huò

成语解释:获:获得。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作“不劳而得”。

成语出处: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详细解释

白首无

bái shǒu wú chéng

成语解释:白首:白头,指年老。头发白了,一事无成。指到老没有成就。

成语出处:宋·陆游《谢钱参政启》:“名场蹭蹬,几白首以无成,宦海漂流,顾青衫而自笑。”

详细解释

骄傲自满

jiāo ào zì mǎn

成语解释: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成语出处: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第八卷:“既登宥密,颇骄傲自满。”

详细解释

马齿徒增

mǎ chǐ tú zēng

成语解释: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成语出处:《穀梁传 僖公二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详细解释

一无所

yī wú suǒ chéng

成语解释:一点没有成就。

成语出处:清 黄遵楷《<人境庐诗草>跋》:“读先兄病笃之书,谓平生怀抱,一无所成,惟近古体诗能自立耳。”

详细解释

则为王,败则为虏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lǔ

成语解释: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俘虏。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成语出处: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五折:“我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

详细解释

地平天

dì píng tiān chéng

成语解释: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成语出处:《尚书 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详细解释

地平

tiān chéng dì píng

成语解释: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成语出处:《尚书 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工。'《左传 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