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同“肃然起敬”。
成语出处:宋 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鲁直专学子美,然子美诗读之使人凛然兴起,肃然生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壁垒:古时军营周围的围墙;泛指防御工事;森严:整齐严肃。原指防守严密。后也比喻界限很分明。也作“森严壁垒”。
成语出处:明 于麟《清夜钟》:“临淮方出将,壁垒气森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肃:严肃;恭:谦逊。勤劳、谨慎、恭敬、谦虚。指做人的美德。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更祈自加珍爱,惟勤慎肃恭以侍上,庶不负上眷顾隆恩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竦然:肃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其为人忠诚悃愊,人望之者,不言而竦然起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措词严肃,道理正当。
成语出处: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戒备:警戒防备;森严:严肃;严密。指警戒防备极其森严。
成语出处:《国语 晋三》:“日考而习,戒备毕矣。”
详细解释
tǎn bái cóng kuān,kàng jù cóng yán 成语解释:坦白:无隐瞒。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抵抗会得到严肃处理。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三反”“五反”的斗争》:“多数从宽,少数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色:脸色。说话很严厉,脸色很严肃。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6回:“要送木兰到营中去,反是木兰严词厉色催逼转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严:严肃整齐;严阵:整齐严正的阵势。摆好阵势等待着。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着敌人。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庄重严肃得像神明一样。形容态度十分庄重严肃。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成帝纪赞》:“临朝渊嘿,尊严若神。”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整衣端坐。形容严肃拘谨。
成语出处:元·脱脱 《宋史·儒林传六·李道传》:“道传少庄重,稍长读河南程氏书,玩索义理,至忘寝食,虽处暗室,整襟危坐,肃如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他才恭肃其貌,郑重其辞说道:‘年兄!你今日束修来见我,其实惭愧。’”
详细解释
yàn rú táo lǐ,lǐn ruò bīng shuāng 成语解释:凛:严冷可畏。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又是两个绝代女子,一个艳如桃李,凛若冰霜;一个裙布钗荆,端庄俏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严肃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指态度庄重、严肃。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绅:古代士大夫的衣带;笏:朝笏。垂下衣带的末端,恭敬地拿着朝笏。形容大臣庄重严肃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或不认真等。
成语出处:丰子恺《口中剿匪记》:“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个个变坏,歪斜偏侧,吊儿郎当,根本没有替我服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道貌岸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军令严肃,不容更改。
成语出处:《宋史 岳飞传》:“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浩然之气令人敬畏。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敬:戒慎,敬肃;穷理:穷究事物的道理。自处要谨慎严肃,办事学习要穷究事物的道理。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周易·说卦》:“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老气:老年的气概;横秋:横亘秋空。形容神态老练严肃。也形容为人死板;缺乏朝气。
成语出处: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成语出处:宋 曾巩《酬柳国博》诗:“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息:停止。正容屏气,形容神情严肃庄重。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83回:“面上尚微有笑容,及至到公堂,他才敛容息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愀然:忧愁的样子。脸上忧愁严肃,心中不愉快。
成语出处:《荀子 修身》:“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对某一事的态度严肃认真。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1回:“某观察却慎重其事的说道:‘这是兄弟始创的一个大公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台阁:东汉尚书的办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比喻官风清廉。
成语出处:《晋书 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于是贵游慑伏,台阁生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
成语出处:明 李开先《雪蓑道人传》:“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风韵,只是玩世不恭,人难亲近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
成语出处:茅盾《清明前后》:“现在是深埋在黄梦英心深处了,被玩世不羁的外衣厚厚地覆盖着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威仪:庄严的仪容和举止;孔:甚,很。仪容严肃,举止庄重,很合时宜。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既醉》:“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成语出处:《宋史 包拯传》:“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嬉笑不严肃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你见我和谁玩过!有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你该问他们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脸上带着顽皮的或不正经的嘻笑。形容不严肃或轻浮的样子。
成语出处:①《红楼梦》第三十回:“你要仔细!你见我和谁玩过!有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你该问他们去!”②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三:“金旺来了,嘻皮笑脸向小芹说:‘这会可算是个空子吧?”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嬉笑打闹,形容嬉笑欢乐的样子。也形容态度不严肃、不认真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4回:“那三个女眷,通是不老成的,搬些酒食与王庆、段三娘暖房,嘻嘻哈哈,又喝了一回酒,方才收拾歇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十分严肃正经的样子。带有讽刺意味。
成语出处:鲁迅《伪自由书·文学上的折扣》:“刊物上登载一篇俨乎其然的像煞有介事的文章,我们就知道字里行间还有看不见的鬼把戏。”
详细解释
yàn ruò táo lǐ,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成语解释: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成语出处:清 伤时子《苍鹰击 割爱》:“敢道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芝兰其馨,金石其操,故是青楼贱质,红粉庸姿。”
详细解释
yàn rú táo lǐ,lěng rú shuāng xuě 成语解释: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女子得非嫌吾贫乎?为人不言亦不笑,艳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奇人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
成语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妙观变以师道自尊,妆模做样,尽自矜持,言笑不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妖物因人而生。指不正常事物是由于人自己不严肃、不正派引起的。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四年》:“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既严肃又风趣。
成语出处:茅盾《为<大众电影>恢复刊名作》:“亦庄亦谐潇洒,百花齐放争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正经,严肃而认真
成语出处:徐怀中《我们播种爱情》第一章:“我才当了四年骑兵,正儿八经地参加战斗也才十四五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志向美好高洁,品行端正严肃。指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成语出处:梁启超《罗兰夫人传》:“布列梭、布科、鲁卡埃诸贤……年少气锐,志高行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正襟:正一正衣襟。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十卷:“昔贬涪州,过汉江,中流船几覆,举舟之人皆号泣,伊川但正襟安坐,心存诚敬,已而船及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犹名副其实。
成语出处:张天民《创业》第二章:“秦发愤却当了真,正经八百地说:‘抗美援朝的时候起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神色严肃。
成语出处: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五:“‘这就该说是‘上海的外国小姐’才对呀!’赵夫人正容亢色地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成语出处:《明史 王竑传》:“十一年授户科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又《刘健传》:“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正色:态度严肃而不可侵犯;朝:朝廷。比喻不谄媚阿谀和不畏强暴的人。
成语出处:《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成语出处:《宋史 杜衍等传论》:“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正色:严肃或严厉的神色。态度严肃,语言正直。形容刚直不阿。亦作“正色危言”。
成语出处:《晋书·王恭传》:“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惮而忿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危坐: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端方严肃貌。
成语出处: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八:“入其门,升其堂,整整截截,动有条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对事物的态度认真严肃(郑重:严肃认真)。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