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性质的成语

共 19 个成语

姜桂之,到老愈辣

jiāng guì zhī xìng,dào lǎo yù là

成语解释:姜:生姜;桂:肉桂;性:性质。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刚强。

成语出处:《宋史·晏敦复传》:“况吾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请勿言。”

详细解释

君臣佐使

jūn chén zuǒ shǐ

成语解释:原指君主、臣僚(文武官员)、僚佐(辅助别人的人)、使者(奉命办事的人)四种人;他们在一国之内;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来也用以比喻中医处方中各味药的不同性质和作用。

成语出处:《神农本草经》:“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

详细解释

目光短浅

mù guāng duǎn qiǎn

成语解释: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成语出处: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详细解释

水火不相容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

成语解释:相:相互;容:容纳;相容:相互容纳。指水;火本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互容纳。后用来比喻人或事情彼此本质相反;根本对立。

成语出处:《周易 说卦》:“故水火不相逮。”

详细解释

冰炭不同器

bīng tàn bù tóng qì

成语解释: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详细解释

辨物居方

biàn wù jū fāng

成语解释:居:在,安置;方:方位,地方。辨别众物的性质、条件等因素,使之各得其所

成语出处:《周易 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详细解释

睹微知著

dǔ wēi zhī zhù

成语解释:微:细小;著:显著。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

成语出处:《三国志·吕布臧洪传》:“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著,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罚当刑中哉。?”

详细解释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fāng yǐ lèi jù,wù yǐ qún fēn

成语解释:方:方术,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详细解释

观过知仁

guān guò zhī rén

成语解释: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详细解释

改梁换柱

gǎi liáng huàn zhù

成语解释: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

成语出处:郭沫若《文艺论集读·梁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便是胡適和梁任也都很知道他这种宗教的循环论证不足以满足我们近代人的要求,所以极力在用改梁换柱的方法,要把他的根本观念改移到另一个较为好看一点的节目上去。”

详细解释

淮橘为枳

huái jú wéi zhǐ

成语解释: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成语出处:喜欢 戴圣《礼记 考工记序》:“橘逾淮而北为枳。”

详细解释

斯事体大

sī shì tǐ dà

成语解释:斯:此;体:体制,规模。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

成语出处:汉 班固《典引》:“兹事体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详细解释

兼收并容

jiān shōu bìng róng

成语解释:收:收罗;容:容纳。把不同性质的东西收罗,保存起来。

成语出处:章炳麟《华国月刊发刊词》:“凡七略所录,分科所肄,以及艺术之微,稗官之说,靡不兼收并容。”

详细解释

五十步笑百步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成语解释: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详细解释

一刀切

yī dāo qiē

成语解释: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成语出处: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世界上的事,没有一刀切的时候,没有一切都合理都美满的时候。”

详细解释

一概而论

yī gài ér lùn

成语解释: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槲的木棍;一概:一律。用同一个标准来评论、看待或处理。多形容不分性质、不加区别地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详细解释

一概而言

yī gài ér yán

成语解释: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用的木棍;一概: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各从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

详细解释

以五十步笑百步

yǐ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成语解释:作战时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详细解释

兹事体大

zī shì tǐ dà

成语解释: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典引》:“兹事体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