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协心同力”、“协力同心”。
成语出处:清·林则徐《密陈以重赏鼓励定海民众诛灭敌军片》:“吾民协力齐心,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协力:合力。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成语出处:《周书 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言同心协力。
成语出处:《南史·宋纪·武帝》:“同力协契,所在蜂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尽力。
成语出处:铁郎《论各省宜速响应湘赣革命军》:“使其万众一心,同德协力,共逐白山之兽,追还我黄帝之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成语出处:《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众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齐心同力”、“朋心合力”、“齐心协力”、“齐心合力”。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上托兄长虎威,深感众头领之德,齐心并力,救拔贱体,肝胆涂地,难以报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齐心协力”。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齐心同力,锐气益壮。”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同心协力。
成语出处: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自阖营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戮力:并力,合力。指齐心协力。同“戮力同心”。
成语出处:《梁书 王僧辩传》:“卿志格玄穹,精贯白日,戮力齐心,芟夷逆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戮力:并力,合力。指齐心协力。
成语出处:清 薛福成《筹洋刍议 边防》:“中国筹边之要,在中外上下戮力一心,精求自强之术而勉行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亦作“同心协济”。谓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共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就会无往不胜。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言同心协力。
成语出处:谢彬《民国政党史》第四节:“进步党亦感两党提携之必要,故遇事胥能合衷共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济:渡水。大家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成语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舟:船;济:渡水。
成语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成语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大家齐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好。擎:往上托举。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现在我们大家替他打算,众擎易举,已有个成数了,不日便可奉请开复。”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