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想一想的成语

共 64 个成语

易地而处

yì dì ér chǔ

成语解释:换一换所处的地位。比喻为对方想一想。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髦《少康、汉高祖论》:“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地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

详细解释

痴思妄

chī sī wàng xiǎng

成语解释:妄:胡乱,虚妄;妄想:荒唐的想法。指一门心思想着无法实现的事情。

成语出处:洪深《飞将军》:“我不免痴思妄想——假如有一天我能当面碰见,亲眼看见这些立功的勇敢的空军战士,那该是多么大的满足和兴奋呢!”

详细解释

望风采

xiǎng wàng fēng cǎi

成语解释:想望:仰慕。风采:风度神采。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详细解释

望风概

xiǎng wàng fēng gài

成语解释:想望:仰慕;风概:节操。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

成语出处:元·揭傒斯《与萧维斗书》:“天下之士,莫不想望风概,咨嗟叹息曰:‘萧公真贤矣哉。’”

详细解释

一枕黄粱

yī zhěn huáng liáng

成语解释:比喻梦幻的不现实的好事;也比喻想要实现的美好理想不能实现;落得一场空。

成语出处: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详细解释

心无二

xīn wú èr xiǎng

成语解释:一个人的心思一时只能专注于一件事上。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7卷:“既心无二想,故曰一志焉,盖上士所行也。”

详细解释

联翩

fú xiǎng lián piān

成语解释:浮想:漂浮变幻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漂浮不定的想象像鸟飞一样。指思绪连续不断地涌现出来。

成语出处:晋 陆机《文赋》:“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详细解释

表里如一

biǎo lǐ rú yī

成语解释: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详细解释

一脉相承

yī mài xiāng chéng

成语解释:一脉:同一血脉;指联络贯通而成的一个系统。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如今这两个侄儿,虽分鸿胪、宜宾两派,毕竟一脉相承,所以一个模样。”

详细解释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yī zhōu yī fàn,dāng sī lái chù bù yì

成语解释:一口粥,一口饭,都应当想到来得不容易。劝告人们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

成语出处: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详细解释

表里一致

biǎo lǐ yī zhì

成语解释:里外一致,指思想与言行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明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

详细解释

定于一尊

dìng yú yī zūn

成语解释: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成语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详细解释

灵机一动

líng jī yī dòng

成语解释:灵机:灵巧;灵活的心思。形容灵敏机智;突然想出办法或主意。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卷:“俄延了半响,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

详细解释

眉头一蹙,计上心来

méi tóu yī cù,jì shàng xīn lái

成语解释: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那尼姑眉头一蹙,计上心来道:‘前日坏腹,至今未好,借解一解。’”

详细解释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méi tóu yī zhòu,jì shàng xīn lái

成语解释: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成语出处: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韩厥为何自刎了,必然走了赵氏孤儿,怎生是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详细解释

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méi tóu yī zòng,jì shàng xīn lái

成语解释: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王四只管叫苦,寻思道:‘银子不打紧,这封回书却怎生好!正不知被甚人拿去了?’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详细解释

莫展一筹

mò zhǎn yī chóu

成语解释: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同“一筹莫展”。

成语出处:明 张居正《与王鉴川计四事四要书》:“本兵错愕惶惑,莫展一筹。”

详细解释

一尘不染

yī chén bù rǎn

成语解释:原为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和腐蚀。也形容环境清静整洁。

成语出处:宋 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详细解释

一场春梦

yī chǎng chūn mèng

成语解释: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成语出处:唐 卢延让《哭李郢端公》:“诗侣酒徒销散尽,一场春梦越王城。”

详细解释

一脉相传

yī mài xiāng chuán

成语解释: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的继承关系。

成语出处:明 汪廷讷《三祝记 叙别》:“纯仁今日将麦舟赈济曼卿,这才是一脉相传,何愁皇天不佑。”

详细解释

一心为公

yī xīn wéi gōng

成语解释:一心:专心,全心全意。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一枕黄梁

yī zhěn huáng liáng

成语解释: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成语出处:宋 李曾伯《送乔宾王》:“一枕黄梁,满头白发,屈指旧游能几人。”

详细解释

百虑一致

bǎi lǜ yī zhì

成语解释:指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归于一致。

成语出处:语出《易 系辞下》:“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详细解释

对景伤情

duì jǐng shāng qíng

成语解释:对景:对着眼前的景物。看见眼前熟悉的景物,因而联想到一些人和事,引起伤感。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集贤宾 逍遥乐》散曲:“我从来眼硬,不由人对景伤情一哭一个放声。”

详细解释

一筹莫展

yī chóu mò zhǎn

成语解释: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成语出处:《宋史 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详细解释

一而二,二而三

yī ér èr,èr ér sān

成语解释: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联想开去。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便可解释这段悲伤。”

详细解释

一民同俗

yī mín tóng sú

成语解释:谓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成语出处: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详细解释

黄粱一梦

huáng liáng yī mèng

成语解释: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成语出处:唐 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详细解释

道合志同

dào hé zhì tóng

成语解释:谓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

详细解释

声气相投

shēng qì xiāng tóu

成语解释: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成语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自然是声气相投,定行见用于世,各着功名,可胜欣赏。”

详细解释

协力齐心

xié lì qí xīn

成语解释: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协心同力”、“协力同心”。

成语出处:清·林则徐《密陈以重赏鼓励定海民众诛灭敌军片》:“吾民协力齐心,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

详细解释

协心戮力

xié xīn lù lì

成语解释:思想一致,并同努力。

成语出处:《新唐书·韦陟传》:“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

详细解释

匪夷所思

fěi yí suǒ sī

成语解释: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成语出处:《周易 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详细解释

身在曹营心在汉

shēn zài cáo yíng xīn zài hàn

成语解释: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成语出处:刘波泳《秦川儿女》第一部第二章:“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就是上马金,下马银,也别想把我买动。”

详细解释

存心积虑

cún xīn jī lǜ

成语解释:谓长期、一贯的思想、想法。

成语出处:宋·苏辙《进策五道·臣事下》第三道:“社稷之臣可使死宗庙,郡县之臣可使死封疆,文吏可使死其职,武吏可使死其兵,天下之人,其存心积虑,皆以为当然,是以寇至而不惧,难生而无变。”

详细解释

人心涣散

rén xīn huàn sàn

成语解释:涣散:散漫,松懈。思想不统一。形容人心不齐。亦作“人心涣漓”。

成语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顺帝至正二十四》:“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动。”

详细解释

刀枪不入

dāo qiāng bù rù

成语解释:刀杀不进枪刺不死。比喻一个人的思想僵化,批评、鼓励都不起作用。

成语出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三章:“我同孙猴子一样,早练得刀枪不入啦!”

详细解释

离心离德

lí xīn lí dé

成语解释:心:思想;德:信念。思想不统一;信念不一致。形容人心各异;各行其是。

成语出处:《尚书 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详细解释

梦幻泡影

mèng huàn pào yǐng

成语解释: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成语出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详细解释

人心如面

rén xīn rú miàn

成语解释:心:指思想、感情等。指每个人的思想也象每个人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详细解释

十家锅灶九不同

shí jiā guō zào jiǔ bù tóng

成语解释:比喻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做法,很难求得一致。

成语出处:李茂荣《人望幸福树望春》:“你姓张,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锅灶九不同。”

详细解释

协力同心

xié lì tóng xīn

成语解释: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详细解释

以己度人

yǐ jǐ duó rén

成语解释:度:推测;猜测。用自己的想法来衡量别人;依据自己一方的情况去猜测别人的情况。

成语出处:汉 韩婴《韩诗外传》:“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

详细解释

跃跃欲试

yuè yuè yù shì

成语解释:跃跃:急于要动的样子。心情急切地想试一试。形容对某事情非常有兴致;急切想试试。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席说,说得唐儿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详细解释

安居乐业

ān jū lè yè

成语解释: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详细解释

大惑不解

dà huò bù jiě

成语解释: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详细解释

福至心灵

fú zhì xīn líng

成语解释:福气一来;心也变得灵巧起来。多用来奉承人得意时思想灵活;言行适宜;含有诙谐之意。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五代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鄙语有之:福至归灵,祸来神昧。”

详细解释

各行其是

gè xíng qí shì

成语解释: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两者俱贤,各行其是。”

详细解释

归心如飞

guī xīn rú fēi

成语解释:归心:回家的念头。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飞快。形容回家心情十分急切。

成语出处:宋·陈亮《复陆伯寿书》:“兼又新得罪于人,意况不佳,虽欲陪款语而归心如飞,破雨东渡,但剧怅仰。”

详细解释

归心如箭

guī xīn rú jiàn

成语解释: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成语出处:清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2回:“ 承长兄厚爱,本当领教,只是归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详细解释

归心似箭

guī xīn sì jiàn

成语解释: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想回家的心情十分急切。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4回:“不多时,穿过松林,渡过小溪,过了水月村,越过镜花岭,真是归心似箭。”

详细解释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

成语解释:四海之内都会有知心朋友;尽管远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亲近。海内;四海之内;古时候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把国内称为海内;现泛指世界。天涯:天边;比邻:紧靠的边邻。

成语出处: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详细解释

内圣外王

nèi shèng wài zhǔ

成语解释: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详细解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

成语解释: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详细解释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

成语解释:溥:通“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详细解释

群策群力

qún cè qún lì

成语解释:策:计策;主意。群:集体;大家人。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成语出处:汉 扬雄《法言 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详细解释

人贫智短

rén pín zhì duǎn

成语解释:指人一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思想迟钝,办法也就不多了。同“人穷智短”。

成语出处:《古今小说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常言道‘人贫智短’,他恁地贫困,如何怪得他失张失智?”

详细解释

神差鬼使

shén chāi guǐ shǐ

成语解释:好象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8回:“可知老祖宗从小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蹦出那个坑儿来,好盛福寿啊!”

详细解释

实获我心

shí huò wǒ xīn

成语解释:表示别人说得跟自己的想法一样。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0回:“萧后见说:‘娘娘此言,实获我心。’”

详细解释

随俗浮沉

suí sú fú chén

成语解释: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详细解释

少壮派

shào zhuàng pài

成语解释:年轻力壮、精力充沛的一群人。指思想邀进,敢做敢想的年轻人。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学校里已经什么‘粤派’、‘少壮派’、‘留日派’闹得乌烟瘴气了。”

详细解释

同心同德

tóng xīn tóng dé

成语解释: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成语出处:《尚书 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详细解释

心心相印

xīn xīn xiāng yìn

成语解释: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心:心思;思想感情;印:合;契合。

成语出处:唐 裴休《唐故圭峰定慧禅师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证知光明受用而已。”

详细解释

因循守旧

yīn xún shǒu jiù

成语解释:因循:沿袭;照老一套不改变;守旧:死守旧的一套;因袭死守着旧的一套。指思想保守;不解放;缺乏创新精神。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序》:“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