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威武:武力。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详细解释
wēi wǔ bù néng qū,pín jiàn bù néng yí 成语解释:威武:武力;贱:地位低。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不因贫贱而改变节操。
成语出处:鲁迅《记苏联版画展览会》:“而且证明了我们中国,确有许多‘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必说真话的人们。”
详细解释
fù guì bù yín,wēi wǔ bù qū 成语解释:富:有钱;贵:地位高;淫:惑乱;威武:武力。指不因有钱有势而惑乱,不因武力或权势而胁迫屈服。
成语出处:清·方亨咸《邵村杂记·武风子传》:“其有道者欤?不然,何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威武:权势;武力。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威力强大,壮盛有气势。
成语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行走的姿态像龙那样威武;像老虎那样矫健。多形容人的举止行动威仪庄重;如龙虎不凡。旧时指帝王的仪态。
成语出处:《宋书 武帝纪》:“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形容相貌威武。②借指武将、勇士。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回:“轩轩云霞气色,凛凛霜雪威棱。熊腰虎背势嶙纈,燕颔虎头雄俊。”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赳赳:雄壮威武的样子。形容雄壮威武的勇士。
成语出处:《诗经 国风 兔置》:“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威武凌厉,奋发向上的样子。
成语出处:《尚书·泰誓中》:“今朕必往,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虎虎:勇猛威武的样子。形容气势威猛,有旺盛的生命力。
成语出处:郭沫若《贾长沙痛哭》:“他那篇有名的万言书《陈政事书》,在两千年后的今日虽然都还虎虎有生气,但在当时的权贵者却字字都是眼中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骧:马首昂举,上举;龙骧:比喻气概威武。形容威武雄壮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方孝孺《尚友五赞·诸葛武侯》:“综核万变,以义而动。虎跃龙骧,天下震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指军队阵容盛大。后形容光明正大。堂堂:强大威武;正正:整齐。
成语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同“百万雄师”。
成语出处:宋 赵葵《南乡子》词:“束发领西藩。百万雄兵掌握间,召到庙堂无一事,遭弹。”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雄:威武雄壮;师:军队。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成语出处:宋 张载《庆州大顺城记》:“百万雄师,莫可以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辞:文词;雄:庞大威武。文词丰盛,意气雄伟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非夫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蹈厉:踏地猛烈。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
成语出处: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匪匪:马行走不停的样子;翼翼:有次序的样子。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四牡》:“四牡匪匪。”《诗经·小雅·采芑》:“四骐翼翼。”《礼记·少仪》:“车马之美,匪匪翼翼。”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将:将领;兵:士卒;雄:强有力。将领和士兵都英勇威武。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凭着俺人强马壮,将勇兵雄,觑刘玄德兵微将寡,一鼓而下,这一去必然平新野樊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人力大气壮,异常威武。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4回:“马似掀天狮子,人如立地金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成语出处:三国 魏 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成语出处:汉 潘勖《册魏公九锡文》:“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掩讨逆节,折冲四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喻气概威武。
成语出处:清·汉血愁予《崖山哀·胡闹》:“忽必烈坐宝帐龙骧虎啸,占住了燕京城铁裹铜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望:向远看。队伍很长,旗帜和战鼓前后相接,威武雄壮。
成语出处:《魏书·苻坚传》:“坚南伐司马昌明,戎卒六七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飒爽:豪迈矫健;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态。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焕发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 黄遵宪《题黄佐廷赠尉遗像》诗:“不将褒鄂画凌烟,飒爽英姿尚凛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成语出处:宋·李纲《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帅》诗之二:“铁马金戈睢水上,碧油红旆海山滨。”元·关汉卿《双赴梦》第三折:“忆当年铁马金戈,自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突:凸出。挺起肚皮,形容威武雄壮而傲慢的样子。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雄:威武雄壮。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九里山前怨气缠,雄兵百万命难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纠纠:健壮威武的样子。昂昂:情绪高涨的样子。形容雄壮威武,情绪高昂。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六回:“那贼将季三思、倪慑,领着十余员偏将,雄纠纠,气昂昂的杀奔到城下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雄:威武雄壮;师:军队。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成语出处:《宣和遗事》第三集:“李密袒臂一呼,聚雄师百万,占了中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相貌威武。
成语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迈往:超越前人。英俊威武的姿态超越前人。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中》:“至东坡则云:‘平生万事足,所欠惟一死。’英特迈往之气可畏而仰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象鹰那样飞翔,如虎一般雄视。形容十分威武。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王肃以宿德显授,何曾以后进见拔,皆鹰扬虎视,有万里之望。”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英勇威武,神采四溢。
成语出处:赖少其《<钱松喦画集>序》:“现在的画面上舍弃了两棵大黄桷树,把柏树从小改大,使其英姿勃发,昂首挺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英姿:英勇威武姿态;焕发:光彩四射。形容英俊威武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迈往:超越前人。英俊威武的姿态超越前人。
成语出处:宋·陆游《乡士请妙相讲主疏》:“某人英姿迈往,隽辩绝伦,早集布金之园,久造笑云之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英姿:英俊的风姿;飒爽:豪迈;矫健;精神焕发。形容矫健威武;精神焕发的姿态。
成语出处: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