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成的成语

共 35 个成语

向平愿了

xiàng píng yuàn liǎo

成语解释:向平:东汉人向长,字子平,隐居不仕。愿:心愿。了:完成。比喻子女婚嫁事都已完毕。

成语出处:《后汉书》 向长传:「 建武中, 男女娶嫁既毕, 敕断家事勿相关, 当如我死也。 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 竟不知所终。」

详细解释

半半拉拉

bàn bàn lā lā

成语解释:不完整;未全部完成的。

成语出处:朱自清《论说话的多少》:“最麻烦的是人多的时候,说得半半拉拉的,大家或者交头接耳说他们自己的私话,或者打盹儿,或者东看看西看看,轻轻敲着指头想别的,或者勉强打起精神对付着你。”

详细解释

未竟之志

wèi jìng zhī zhì

成语解释:没有完成的志向。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却深望这个儿子,完我未竟之志。”

详细解释

援笔而就

yuán bǐ ér jiù

成语解释:就:完成。拿起笔来很快就写完了。

成语出处:清·李渔《意中缘·名逋》:“我想求诗求字的,还容易打发。唯有索画一事,最难应酬。须要逐笔画写出来,不是可以倚马而成,援笔而就的。”

详细解释

包打天下

bāo dǎ tiān xià

成语解释:包:承担全部任务,负责完成。将打天下的整个任务承担下来。常指人逞强争胜。

成语出处:《求是》1996年第17期:“这类机构并不影响各个公司、企业实施光彩事业项目,更不能包打天下。”

详细解释

并肩作战

bìng jiān zuò zhàn

成语解释:密切配合,一起打仗。比喻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成语出处:柯岗《逐鹿中原》第四章:“我们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要在中原地区并肩作战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详细解释

得胜回朝

dé shèng huí cháo

成语解释:朝:朝廷;封建帝王接受朝见;处理政事的地方。打了胜仗回到朝廷报功。泛指取得胜利或完成任务后喜洋洋地回来。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小尉迟》:“若得胜还朝,圣人自有加官赐赏哩。”

详细解释

军令状

jūn lìng zhuàng

成语解释: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惩。泛指接受某项重大任务后写的保证书。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八卷:“怕恩王不信,勒下军令状了去。”

详细解释

蚂蚁啃骨头

mǎ yǐ kěn gú tou

成语解释:比喻一点一点地苦干以完成一项很大的任务。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2章:“当你看见他们像蚂蚁啃骨头似的,把一座座大山啃掉。”

详细解释

畜我不卒

xù wǒ bù zú

成语解释:畜:养育;卒:终。指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责没有完成。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

详细解释

远行无急步

yuǎn xíng wú jí bù

成语解释:长途跋涉不能用急速的步子。比喻完成重大任务,不能急躁

成语出处:《后西游记》第十回:“远行无急步。此去灵山,路程遥远,老师忙也不在一时。”

详细解释

作不如程

zuò bù rú chéng

成语解释:程:规矩、格式,也作期限。做的不合规格或不能如期完成。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锦瑟》:“作不如程,则刖耳、嬶鼻、敲刖胫趾,君能之乎?”

详细解释

急就章

jí jiù zhāng

成语解释:急就:匆促地完成。指匆促写成的文章或奏章。泛指为了应付需要急急忙忙完成的作品或工作。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咏史》:“羽出颠倒司农印,幕府纵横急就章。”

详细解释

零打碎敲

líng dǎ suì qiāo

成语解释:指一项工作不能有计划的一气完成;而是断断续续地去做。也指零星消灭。

成语出处:胡天培《山村新人》:“他就指使他的两个兄弟,零打碎敲地把粮食运出去,以高价出售。”

详细解释

年谷不登

nián gǔ bù dēng

成语解释:年谷:一牛收获的谷物;登:成熟,完成。指年成很差,荒年。

成语出处:《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

详细解释

绍休圣绪

shào xiū shèng xù

成语解释:绍:继续,接续;休:美;绪:前人未完成的功业。指继承前人的美好事业。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兴廉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

详细解释

援笔立就

yuán bǐ lì jiù

成语解释:一拿起笔瞬间就完成一篇文章。形容人文思敏捷。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6卷:“华安不假思索,援笔立就,手捧所作呈上。”

详细解释

自利利他

zì lì lì tā

成语解释:自利:以利己为主的修养;利他:以利他人为目的的行为。佛教自称修身的最终目的,是完成自他二利,人人成佛。借指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成语出处:《佛遗教经·众生得度》:“自利利他,法皆具足。”

详细解释

百举百全

bǎi jǔ bǎi quán

成语解释: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夫智者审于量主,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详细解释

愿遂

gōng chéng yuàn suì

成语解释:事情已经完成,心愿已经了结。

成语出处: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100回:“今已功成愿遂,我复何求,当速去修道,汝不必留我也。”

详细解释

计日程功

jì rì chéng gōng

成语解释:计:计算;程:衡量;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如期完成。

成语出处:梁启超《中国理法学发达史论》:“法治国虽进不必骤,而得过进尺,计日程功。”

详细解释

胜任愉快

shèng rèn yú kuài

成语解释:指有能力担当某项任务或工作;而且能很好地完成。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炎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详细解释

速战速决

sù zhàn sù jué

成语解释: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 五十一》:“战争已拖了一年多,而一点看不出速决的希望。”

详细解释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yī wén qián nán dǎo yīng xióng hàn

成语解释:比喻一个很小的困难却使一个很大的事情无法进行,无法完成。也指一个很有本事的人,面对一个小问题而束手无策。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天下事只怕没得银钱,便是俗语说得好:‘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详细解释

自告奋勇

zì gào fèn yǒng

成语解释:指主动要求去完成某项任务(告:表明;奋勇:鼓起勇气)。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就因着自告奋勇求个恩典,说奴才情愿巴结这个缺!”

详细解释

一鼓作气

yī gǔ zuò qì

成语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详细解释

措置裕如

cuò zhì yù rú

成语解释:措置:安排、料理;裕如:从容不迫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从容不费力气;又完成得很好。

成语出处:汉 扬雄《法言》:“小以成小,大以成大,虽山川丘陵,草木鸟兽,裕如也。”

详细解释

一呵而就

yī hē ér jiù

成语解释:一口气完成。

成语出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详细解释

草创未就

cǎo chuàng wèi jiù

成语解释:草创:开始创办或创立;就:完成。刚开始做,尚未完成。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详细解释

大功告

dà gōng gào chéng

成语解释:功:事业;告:宣告。指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工作或十分重要的任务。也作“大功毕成”。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详细解释

大工告

dà gōng gào chéng

成语解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成语出处: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贾鲁河故道》:“计其功费,用银不过二三万,用夫不过三万余名,而大工告成矣。 ”

详细解释

功亏一篑

gōng kuī yī kuì

成语解释:(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

成语出处:《尚书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详细解释

一气呵

yī qì hē chéng

成语解释:呵:呼气。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成语出处: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

详细解释

大功毕

dà gōng bì chéng

成语解释:指大工程或大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成语出处:《汉书 王莽传上》:“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详细解释

七步

qī bù chéng shī

成语解释: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与「七步成章」义同。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