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崇:崇拜;推崇;媚:谄媚。崇拜外国的一切事物;向外国人献媚。
成语出处:茅盾《向鲁迅学习》:“那时清王朝以及当权的洋务派崇洋媚外,出卖国家主权。”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里通:暗中勾结。与国外反动势力暗中勾结;盗卖本国的情报或国家利益。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之余》:“ 大则指为‘里通外国’,就是现在之所谓‘汉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海外:指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山海经》中有部分内容记叙海外各国的异人怪物;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后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说法或外国的奇异小说。
成语出处:明 沈德符《野荻编补遗 台疏讥谑》:“宇淳批其牍尾曰:‘海外奇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媚:谄媚。奉承外国人以谋求个人利益。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19回:“这是媚外求荣的结局,表过不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太平御览》卷八七二引《符瑞图》:“日,二黄人守者,外国人方自来降也。”后遂以“黄人守日”比喻朝政清明,国力强盛。
成语出处:《太平御览》卷八七二引《符瑞图》:“日,二黄人守者,外国人方自来降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遥远的外国。
成语出处:柳亚子《诗翁行哭李少石》:“从兹双宿复双飞,扶余海外三年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遥远的外国。
成语出处:清·张岱《与王白岳》:“海外扶余,隐然复有世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已经亡国或所在国土被侵占、受外国侵略者奴役的人。
成语出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现在他们眼看就要当亡国奴了,除了反抗,再没有出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闭;关闭;关:关口;锁:封锁。封锁关口;关闭国境。指封锁国境;不与外国通商往来。
成语出处:《周易 复》:“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开着门或像是开着门做某事。也指在对外关系中减少限制,让外国人进入本国进行某些活动。
成语出处: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逮门户开放之既实行,举全大陆为彼族长袖善舞之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本国的土法和外国的洋法都采用。
成语出处:古华《芙蓉镇》第二章:“这座建筑物,真可谓土洋并举、中西合璧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夷: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成语出处:《明史 张祐传》:“以夷治夷,可不烦兵而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疆:边疆;质:同“贽”,古代初次见面的礼物。指带着见面礼到国外去。比喻出卖民族利益,投靠外国。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五代时期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后泛指投靠外国,建立傀儡政权的统治者。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 四夷附录第一》:“学士以先君之命为书以赐国君,其书常曰:‘报儿皇帝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殊方:远方。异域:异邦、外国,指远方或国外。
成语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若鞠傗国》:“风教遐被,德泽远治,殊方异域,慕化称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关闭关口,不和外国来往。
成语出处:见“闭关自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书:字体。字体像鸟虫。借指外国文字。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0回:“巡捕传进一个洋式片子来,上面写着虫书鸟篆,说有位洋老爷拜会大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或称十里洋场;后因以借指旧上海市区。多含贬义。②泛指繁荣的市场。
成语出处:茅盾《健美》:“我们这十里洋场实在还不过是畸形的殖民地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外国的有用的东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
成语出处:毛泽东《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意见的批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璧:古代玉器。指兼有中国和外国优点的事物。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咱们今天是中西合璧……这边底下是主位;密司忒萨坐在右首,他同来这刘先生坐在左首。”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