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仪表和普通人不一样。形容人的外表英俊;气度不凡;气宇轩昂。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适才有东土大唐差来拜佛取经的一个和尚,倒换关文,却一表非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疏:疏远。外表亲密无间,内心冷若冰霜。形容表里不一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不料此人外亲内疏,挟诈而取益州,遂并汉中,有霸业兴隆之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刚:刚硬,坚强;中:里,内心;柔:软弱,柔和。表面柔顺,内里刚强。指人外柔而内刚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内藏杀机的策略。
成语出处:《三十六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金玉:珍宝。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徒:只,仅。只有光鲜的外表而已。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金漆饭桶’,大约说徒有其表,面子上好看,其实内骨子一无所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并不好。虚:空;表:外表。
成语出处:唐 郑处诲《明皇杂录》:“嵩既退,上掷其草于地:‘虚有其表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外表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五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表里:指内外。甲为乙的外表,乙为甲的内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风度威严。
成语出处: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魁梧奇伟,仪表堂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皮相:从表面看。指仅看外表不察内情、见识肤浅的人。
成语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牧者曰:‘子乃皮相之士,何足语姓字哉!’”
详细解释
biǎo zhuàng bù rú lǐ zhuàng 成语解释: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华;同“花”;开花;实:结果实。光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里空虚;有名无实。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成语出处:《易经·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外表上好象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成语出处:清·黄钧宰《金壶浪墨·英国被兵》:“英夷与俄罗斯两国交恶,俄罗斯方争印度于英夷,积岁构兵,外强中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外表随和;内里刚直。圆:圆通;方:方正。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成语出处:《后汉书·致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员(圆),朋党奸,罔上害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员,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
成语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议论》:“兵戈既起,将帅擅权,武吏功臣,过求姑息。边蕃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陵下替,此为屈辱又非多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柔:柔顺。刚:刚强。外表柔顺,内心却很刚强。亦作“外柔中刚”。
成语出处:《晋书·甘卓传》:“卓外柔内刚,为政简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外表柔弱,内心刚强。
成语出处:《新唐书·卢坦传》:“姚大夫外柔中刚,监军若侵之,必不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惠:通“慧”,聪慧。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甲为乙的外表;乙为甲的内里;乙为甲的外表;甲为乙的内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董允传》:“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为表里。”
详细解释
jīn yù qí wài,bài xù qí zhōng 成语解释:金玉:珍宝;败絮:破烂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成语出处:明 刘基《诚意伯集 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外表上看似宽宏,内心却多忌刻。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杨戏传》:“维外宽内忌,意不能堪。军还,有司承旨奏戏,免为庶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外表宽宏而内心明察。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黄霸传》:“霸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外表秀美;内心聪明。秀:秀美;慧:聪明。
成语出处: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成语出处:唐·刘知畿《史通·言语》:“华而失实,过莫大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貌:外表;神:内心。指外表上一致;内心里不一样。形容表面上关系很融洽;而实际上各怀心思。
成语出处: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得新忘旧》:“自有此宠复,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对,亦只貌合神离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骊:黑色。原意是观察事物要注重本质,不在乎外表怎样,后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成语出处:宋 陈亮《祭潘叔度文》:“叔度独略其牝牡骊黄而友其人,关其休戚,悯其不自容于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在举止、礼貌和外表上表现得得体、风雅、有风趣。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吴失》:“鱼质龙文,似是而非,遭水而喜,见懒即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凤的羽毛,鸡的胆子。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成语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当日说知心,绵里藏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外面绣着花;里面装稻草的枕头。比喻外表好看;但无真才实学。
成语出处:清 彭养欧《黑籍冤魂》第六回:“顶冠束带,居然官宦人家,谁敢说他是个绣花枕头,外面绣得五色灿烂,里面却包着一包稻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成语出处:西汉 扬雄《法言 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装点:装饰;门面:指外观。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漂亮。
成语出处: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止则有这两件儿衣服,装点着门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装潢:原指裱糊字画,现也指装饰物品使之美观;门面:指外观。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漂亮。
成语出处: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止则有这两件儿衣服,装点着门面。”
详细解释
chèng tuó suī xiǎo yā qiān jīn 成语解释: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三十一回:“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唐书·僖宗纪》:“初则狐假鸱张,自谓骁雄莫敌;旋则鸟焚鱼烂,无非破败而终。”后以“鸱张鱼烂”比喻外表嚣张,内则溃烂而自行覆灭。
成语出处:《旧唐书·僖宗纪》:“初则狐假鸱张,自谓骁雄莫敌;旋则鸟焚鱼烂,无非破败而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外表痴呆,内心奸诈。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休要呆里撒奸;你待要恩情美满,却教我骨肉摧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怯:怯儒。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成语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亦作“大直若诎”。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成语出处:《后汉书荀淑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粉饰:打扮,装饰。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美观
成语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第二届国民参政会的前夜》:“在昆明的几位教授参政员,也多感觉到仅仅粉饰场面,实在没有意思。”
详细解释
fó shì jīn zhuāng,rén shì yī zhuāng 成语解释: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成语出处:清 沈自晋《望湖亭 自嗟》:“虽然如此,佛是金妆,人是衣妆,打扮也是极要紧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粉饰:打扮,装饰。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美观
成语出处:周恩来《论中国的法西斯主义——新专制主义》:“各级参议会、新县制等,都是粉饰门面的欺人摆设。”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
成语出处: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上,古貌又古心。”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改变人的面目。比喻在外表上、形式上作一些更改、变动;而保留原来的内容实质。
成语出处:唐 寒山《诗》第213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成语出处:明 唐顺之《答王南江提学书》:“仆窃诵吾兄前后见惠两书,知吾兄痛惩既往之悔,直欲洗刷肠胃,不肯若世之盖头换面做好人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貌:容貌。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范。
成语出处:宋·陈亮《谢陈同知启》:“古心古貌,读前辈未见之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痴:傻,呆。癲:疯癫,癫狂。假装呆傻,实际并不疯癫。形容外表看似愚钝,而心里却十分清醒。
成语出处:《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癲,则不但露机,且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癲者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
成语出处:孙犁《谈作家素质》:“而且有了特定的扮演者,遂使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经久不衰,成为最大众化的形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监:通“鉴”,照,察;貌:容色,外表;辨:辨别,明察;色:脸色。通过观察脸色来辨别对方的心思。形容为人机灵。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3回:“那知乌龟鸨子,是世上第一等精明不过的东西,监貌辨色,早已猜透了九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羸:瘦弱;形:身体;垢:肮脏。瘦弱的身体,肮脏的外表。形容穷苦不堪的样子。
成语出处:《南岳弥陀和尚碑》:“羸形垢面,躬负薪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丞相世家》:“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庞然:高且大的样子。形容外表强大;事实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第19卷:“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只看外表,不求深入理解的肤浅见解。
成语出处:朱自清《经典常谈·诗》:“钟嵘说他“源出于《小雅》”,似乎是皮相之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爱丰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色:神色。厉:严厉、凶猛。薄:脆弱。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成语出处:清·李渔《蜃中楼·点差》:“威权震主,势焰薰人,笑处藏刀,毒性有如蜂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
成语出处:《旧唐书 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袖中暗藏凶器。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成语出处:宋·庞元英《谈薮》:“公衮性甚和,平居常若嬉笑,人谓之笑面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成语出处:李良杰《人生》:“现在,我算领教到他这微笑的厉害了——简直是笑面老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天可度》诗:“看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
详细解释
yīng huà wéi jiū,zhòng niǎo yóu wù qí yǎn 成语解释:鸠:斑鸠;憎:憎恨。鹰变化为斑鸠,其他的斑鸠仍厌恶它的目光。比喻外表变化,凶恶的本性不改,仍遭厌恶。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详细解释
yīng huà wéi jiū,yóu zēng qí yǎn 成语解释:鸠:斑鸠;憎:憎恨。鹰变化为斑鸠,其他的斑鸠仍厌恶它的目光。比喻外表变化,凶恶的本性不改,仍遭厌恶。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妍:美丽;痴:痴呆。美好的皮不包痴呆的骨头。比喻美好的外表定会有聪明的内心。
成语出处:《晋书·慕容超载记》:“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妍:美丽;痴:痴呆。美好的皮,痴呆的骨头。比喻外表好看,内心不有聪明。
成语出处:《晋书·慕容超载记》:“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
详细解释
yǎo rén gǒu ér bù lòu chǐ 成语解释:比喻真正厉害的人在外表是不显露出来的。
成语出处: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那厮正是咬人狗儿不露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杨倞注:“但宗圣人之威仪而已矣。”原谓仅模仿圣贤之外表而不注意内在的品德修养。后亦用以形容举止循规蹈距。
成语出处:《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杨倞注:“但宗圣人之威仪而已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样子象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一个银样镴枪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成语出处:吴晗《神仙会和百家争鸣》:“反对那种强不知以为知,专业知识贫乏而自封专家、权威的银样蜡枪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
成语出处:汉 扬雄《法言 吾子》:“其文是也,其质非也……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外表好看,其实不中用。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4卷:“却而今没蛇得弄,中看不中吃,要来无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外表好看,其实不中用。
成语出处:许地山《玉官》:“枪炮军舰都如明器,中看不中用。”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