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热搜成语

统治阶级

关于统治阶级的成语

共 12 个成语

苛政猛于虎

kē zhèng měng yú hǔ

成语解释:苛政:指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政治;包括政令、赋税等。反动统治的苛刻的政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详细解释

以夷攻夷

yǐ yí gōng yí

成语解释:①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②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成语出处:《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颜师古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互相攻击也。”《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详细解释

敦诗说礼

dūn shī shuō lǐ

成语解释: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成语出处:许地山《在费总理的客厅里》:“假使人来查办,一领他们到这敦诗说礼之堂来看看,捐册、帐本、褒奖状……他们还能指摘什么?”

详细解释

横赋暴敛

héng fù bào liǎn

成语解释:横、暴:残暴,强横,凶狠;赋、敛:征税,聚财。强横残暴地征收苛捐杂税。形容反动统治阶级贪婪凶狠、搜刮人民的罪行。

成语出处:宋·朱熹《已酉拟上封事》:“国家财用皆出人民,如有不节而用度有阙,则横赋暴敛必将有及于民,虽有爱人之心,而民不被其泽矣。”

详细解释

侯王将相

hóu wáng jiàng xiàng

成语解释:王侯、武将和文臣。指古代统治阶级的上层代表势力。

成语出处: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详细解释

化外之民

huà wài zhī mín

成语解释: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成语出处:《唐律疏义·名例》:“诸化外之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详细解释

横征暴敛

héng zhēng bào liǎn

成语解释:横:蛮横;征:征发;征税;敛:搜刮。强横残暴地征收苛捐杂税。形容反动统治阶级贪婪凶狠、搜刮人民的罪行。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名目是规划钱粮,措置财赋,其实是横征暴敛,剥削脂膏。”

详细解释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hū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

成语解释: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或奴才的任意使唤。

成语出处:《史记·汲郑列传》:“使黯(汲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详细解释

绿林好汉

lù lín hǎo hàn

成语解释:绿林:古代山名;在今湖北省大洪山一带。原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玄传》:“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母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藏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

详细解释

三纲五常

sān gāng wǔ cháng

成语解释: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详细解释

贪贿无艺

tān huì wú yì

成语解释:贿:财物;艺:标准、准则,引伸为法度、限度。贪求财物没有限度。指反动的统治阶级无限制地搜刮民财。

成语出处:《国语 晋语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详细解释

以言为讳

yǐ yán wéi huì

成语解释:谓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

成语出处:《汉书·梅福传》:“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自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颜师古注:“妨人之口,法禁严切。”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