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达的成语

共 20 个成语

古今

tōng dá gǔ jīn

成语解释:通:通晓;达:到达。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物。形容知识渊博,见闻广博。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赞》:“唯孟轲、孙况、董仲舒、司马迁、刘向、扬雄,此数公者,皆博物洽闻,通达古今。”

详细解释

tōng rén dá cái

成语解释:通人:学识渊博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知识渊博通达古今的人才。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熟能注意焉!”

详细解释

博物

bó wù tōng dá

成语解释:博物:能辨别许多事物;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学识渊博,通晓事理。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虽非正法,巨儒宿学,不能自解,博物通达之士也。”

详细解释

上情下

shàng qíng xià dá

成语解释: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成语出处:《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详细解释

下情上

xià qíng shàng dá

成语解释:谓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成语出处:语出《管子 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详细解释

有命

qióng dá yǒu mìng

成语解释:穷:不得志;达:在事业上通达。不得志和通达都是命中注定。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平帝纪》:“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

详细解释

人知命

dá rén zhī mìng

成语解释:达人:通达事理的人。指心胸豁达的人,安于命运。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五阁序》:“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详细解释

老成练

lǎo chéng liàn dá

成语解释:练达: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最喜欢读左秋明《春秋传》。”

详细解释

康庄大道

kāng zhuāng dà dào

成语解释:康庄:宽阔、通达的大路。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道路。常用以比喻光明的前途。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详细解释

老成炼

lǎo chéng liàn dá

成语解释: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成语出处:太平天国·洪秀全《设赍奏官诏》:“朕今添封殿前正副赍奏官二员,职同天将,专理进本事务,令表们选举老成炼达元臣保封。”

详细解释

豁然贯

huò rán guàn tōng

成语解释:豁然:开阔通达的样子;贯:贯穿;通:通晓。一下子就彻底明白;通晓了。

成语出处:宋 朱熹《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详细解释

硕学

shuò xué tōng rú

成语解释: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成语出处:《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详细解释

识时

shí shí dá wù

成语解释:认清时势,通达事务。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他不多几年,已巴到极顶的分儿,也只为识时达务,能够上和下睦罢了。”

详细解释

一间

wèi dá yī jiān

成语解释:谓未能通达,只差一点。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问神》:“颜渊亦潜心于仲尼矣,未达一间耳。”

详细解释

人和

zhèng tōng rén hé

成语解释: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成语出处: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详细解释

宠辱皆忘

chǒng rǔ jiē wàng

成语解释: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详细解释

明哲保身

míng zhé bǎo shēn

成语解释:明哲:明智;通达事理。指洞察事理、聪慧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也指为了个人得失不坚持原则;与世无争。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详细解释

神流气鬯

shén liú qì chàng

成语解释:精神气息流畅通达。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第一问》:“夫弈叶承平,法守已定,庶事循习,玩猲易生,而君臣之相与如此,是以神流气鬯,天地太和。”

详细解释

章句小儒

zhāng jù xiāo rú

成语解释: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成语出处:《汉书 夏侯胜传》:“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详细解释

章句之徒

zhāng jù zhī tú

成语解释: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成语出处:见“章句小儒”。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