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死灰:冷却的灰烬。形容因心情沮丧或受惊吓而脸色灰白。
成语出处:《淮南子 修务训》:“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枯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死灰:烧余的灰烬;复:又;燎:燃烧。冷灰重新烧了起来。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成语出处:清·豚庐《童子军·逼狱》:“这个使不得,若非斩草除根,全消祸种,定要死灰复燎,自惹飞灾。”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知冯游》:“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寂:静悄悄,没有声音。一点声响也没有,像死灰一般的寂静。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7卷:“志心者,始终运意,行坐动形,寂若死灰,同于枯木,灭诸想念,唯一而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心若死灰”。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上杜司徒启》:“失意多病,衰不待年,心如寒灰,头有白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成语出处:《淮南子·精神训》:“若然者,正肝胆,遗耳目,心志专于内,通达耦于一,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浑然而往逯然而来,形若槁木,心若死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或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枯寂而没有生机。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晋·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干枯的树木;冷却的灰烬。比喻心灰意冷;消沉已极或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冷漠无情。槁:干枯。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修务训》:“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身体像枯木心如同死灰。形容极端消极。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加死灰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面目惨白。原比喻面部没有什么表情。现形容十分害怕的神情。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茫然无见,色若死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脸色惨白难看。
成语出处: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 王知古》:“保母忽惊叫仆地,色如死灰,既起,不顾而走入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成语出处: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折:“小官已为朽木死灰,若非你拯救吹嘘,安能到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灰心:心像灭了的死灰;丧气:意气沮丧。因遭受挫折而意志消沉;丧失信心。
成语出处:明 吕坤《呻吟语 下 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眼穿:望眼欲穿;心死:心如死灰。眼睛望穿,心也死了。形容殷切的盼望落空而极度失望。
成语出处:唐 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诗:“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眼穿当落日,心死着寒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熄灭的火灰又燃烧起来。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东西又重新活动起来。复:又。
成语出处: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劫火不烬,玉固如斯;死灰复燃,物有待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心若死灰。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0回:“那个夸说李家小姐标致,说的心如槁木的一位太史公,心中活泼起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同“死灰复燃”。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五回:“复从火后创出奇论,几使余烬复燃,烧天灼地。”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