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志:志向;四方:各处天下。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立忠信男儿志四方,居王佐丹房定八方,抚万姓,定边疆。”
详细解释
xié tiān zǐ yǐ zhēng sì fāng 成语解释:挟:挟制。挟制皇帝,用朝廷的名来征讨四方。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登上天界,游历四方。指周游世界。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详细解释
yǎn guān liù lù,ěr tīng bā fāng 成语解释: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三回:“魏真道爷可算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正与雷英动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八方:四方四隅的总称。四面八方的疾风骤雨。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成语出处:唐 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四方、到处、各地或方向;也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成语出处:宋·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八方:指四方四隅;即东、南、西、北四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泛指周围。指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 卷九 学三》:“如孔子教人,只是逐件逐事说个道理,未尝说出大头脑处,然四面八方合聚凑来,也自见得个大头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八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
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到处;各个方面。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怀岳禅师》:“忽遇四方八面来怎么生?”宋·杨万里《过百家渡四绝句》之二:“莫问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
成语出处: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常德、河洑、周溪、桃源,沿河近百里路以内‘吃四方饭’的标致娘儿们,他无一不特别熟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言明察四方。
成语出处:《后汉书·胡广传》:“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古代男子出生,射人用桑木做的弓,蓬草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表示有远大志向的意思。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内则》:“吉者宿齐,朝服寝门外,诗负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纲纪:治理,管理。治理天下。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餬:通“糊”;餬口:寄食。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餬其口于四方。”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奔走四方。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1章:“一个女子会几手武艺不难,难的是她是一个尚未出闺的大姑娘,能够带领一班人在江湖上闯南走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流落四方。
成语出处: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扬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成语出处:《大宋宣和遣事》亨集:“才离阴府恓惶难,又值天罗地风灾。”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休要走了两洞妖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放浪:放纵不受拘束;江湖:指四方。在江湖上无拘无束地生活。
成语出处: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一折:“翱翔天地,放浪江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声威远播,四方畏服。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东都赋》:“陆詟水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时世清平,四方安定。
成语出处:《敦煌曲子词·献忠心》:“时清海宴定风波,恩光六塞,瑞气遍山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四方皆来朝贡为“西赆南琛”。赆,贡物。琛,珍宝。
成语出处: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西赆浮玉,南琛没羽。吴歈越吟, 荆艳楚舞。”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从四方奔赴而至。
成语出处:清·魏源《淮北票盐志叙》:“夫票盐售价不及纲盐之半,而纲商岸悬课绌,票商云趋鹜赴者,何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汤去三面”泛言普施仁德。
成语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志在四方。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燕射歌辞·角调曲一》:“志在四海而尚恭俭,心包宇宙而无骄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居于中心,谋划四方。指得地势之利。
成语出处:《文选 张衡<东京赋>》:“彼偏居而规小,岂如宅中而图大。”薛综注:“东京居天地之中,所图者四海这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道》:“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极:尽;极目:用尽目力远望。指尽眼力所及眺望四方。
成语出处: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不定;到处都可以当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恋故土。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四海”指全国各地。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帝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放:放逐;四裔:四方边远之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
成语出处: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那也可以临末声明:‘君子不为己甚,窃以为放诸四裔可矣’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放:放逐;四夷: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
成语出处: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