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士兵的成语

共 42 个成语

xuǎn shì lì bīng

成语解释:士:军士;厉:磨;兵:武器。挑选士兵,磨利武器。指做好战前准备。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孟秋纪》:“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

详细解释

将勇

jiàng yǒng bīng xióng

成语解释:将:将领;兵:士卒;雄:强有力。将领和士兵都英勇威武。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凭着俺人强马壮,将勇兵雄,觑刘玄德兵微将寡,一鼓而下,这一去必然平新野樊城。”

详细解释

猛将

jīng bīng měng jiàng

成语解释:精:精锐;猛:勇猛。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成语出处:《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详细解释

强将

jīng bīng qiáng jiàng

成语解释: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成语出处:《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详细解释

勇将

jīng bīng yǒng jiàng

成语解释: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现受汝宁郡都统制,手下多有精兵勇将。”

详细解释

将勇

jiàng yǒng bīng qiáng

成语解释:将:将领;兵:士卒。将领和士兵都英勇顽强。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二折:“你道我将勇兵强有谁及,争奈待罪犯歇马在这云州地。”

详细解释

解甲休

jiě jiǎ xiū shì

成语解释: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谓不再战斗。

成语出处:汉·张昶《西岳华山堂阙碑铭》:“昔萧相辅佐之功,功冠群后,弗以加之,遂解甲休士,阵而不战。”

详细解释

千里馈粮,有饥色

qiān lǐ kuì liáng,shì yǒu jī sè

成语解释:馈:赠送。缺粮时从千里之外送来,难免士兵挨饿。比喻远粮不解近饥,远水不解近渴。

成语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恳荒》:“千里馈粮,士有饥色,虽有精兵名将,又岂能不饮不食。”

详细解释

减灶

tiān bīng jiǎn zào

成语解释:啬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

成语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详细解释

败将

cán bīng bài jiàng

成语解释: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剩下的士兵;打败的将官。形容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战斗力的军队。也作“残兵败卒”、“败将残兵”。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详细解释

老弱残

lǎo ruò cán bīng

成语解释:军队中年老、体弱、伤残的士兵。指军队中丧失战斗力的部分。也比喻年老体弱、能力很差的人。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详细解释

腹中

fù zhōng bīng jiǎ

成语解释:兵甲:即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谋略。

成语出处:《五朝名臣言行录·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传》:“……,夏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详细解释

将寡

jiàng guǎ bīng wéi

成语解释: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然刘备将寡兵微,我则彼立刘朝,复兴汉世,非小官之能。”

详细解释

千日,用在一时

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shí

成语解释:养兵:指供养训练士兵;千日:指长时间。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用兵打仗。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朝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汝安敢出怨言,以慢军心!”

详细解释

八公山上,草木皆

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

成语解释: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晋书 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详细解释

争先

zhēng xiān shì zú

成语解释:士卒:士兵。指作战勇敢,都争先在前。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详细解释

无斗志

bīng wú dòu zhì

成语解释: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且说曼伯杀入左军,陈兵原无斗志,即时奔散,反将周兵冲动。”

详细解释

勇将猛

bīng yǒng jiàng měng

成语解释:士兵勇敢,将帅勇猛。形容战斗力很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6回:“诉说宋江等兵勇将猛,折了五将,全军覆没,特来恳告元帅,借兵报仇。”

详细解释

腹中甲

fù zhōng jiǎ bīng

成语解释: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大谋略。

成语出处:《五朝名臣言行录·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传》:“夏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川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详细解释

游勇

kuì bīng yóu yǒng

成语解释:指逃散的士兵。

成语出处:李昌《回忆民先队》:“国民党部队的溃兵游勇,带枪到处抢劫肇事,很影响群众的抗日情绪。”

详细解释

秣马

liàn bīng mò mǎ

成语解释: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成语出处:宋 苏洵《几策 审敌》:“将遂练兵秣马以出于实,实而与之战,破之易尔。”

详细解释

轻卒锐

qīng zú ruì bīng

成语解释:轻卒:轻装的士兵。锐兵:锐利的武器。轻装勇猛的士兵,手拿锋利的武器。形容部队战斗力很强。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

详细解释

回营

shōu bīng huí yíng

成语解释:营:军队驻扎的地方。召集正在作战或值勤的士兵返回军营。指停止某项工作或活动,把人员召集回来。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二人大战三百余合,不分胜负,看看天色已晚,各自收兵回营。”

详细解释

秣马

xùn bīng mò mǎ

成语解释:兵:士兵;秣:喂养。练好士兵,喂饱战马。指做好战前准备。

成语出处:《周书·文帝纪》:“臣自奉诏总平凉之师,责重忧深,不遑启处。训兵秣马,唯思竭力。”

详细解释

胸中甲

xiōng zhōng jiǎ bīng

成语解释: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成语出处:《魏书 崔浩传》:“汝曹视此人,尪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

详细解释

老将骄

bīng lǎo jiàng jiāo

成语解释:老:衰。士兵疲惫,将领骄傲。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王》第四折:“我想子胥深入敌境,兵老将骄,可不战而破。”

详细解释

买马

zhāo bīng mǎi mǎ

成语解释:招收士兵;购买战马。形容组织扩充力量。

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牡丹亭 虏谍》:“限他三年内招兵买马,骚扰淮阳地方,相机而行,以开征进之路。”

详细解释

身先

shēn xiān shì zú

成语解释: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勇杀敌。现多用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的前面。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详细解释

行伍出身

háng wǔ chū shēn

成语解释:行伍:古代军队编制,1行25人,1伍5人,泛指士兵。指当兵出身。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幸亏炮船上统带赵大人是行伍出身,天生海量。”

详细解释

投鞭断流

tóu biān duàn liú

成语解释:《晋书·苻坚载记》:苻坚攻打东晋时骄傲地说,我的士兵把马鞭投到江里,都能把江水截断。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成语出处:《晋书 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详细解释

铁马金戈

tiě mǎ jīn gē

成语解释: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成语出处:宋·李纲《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帅》诗之二:“铁马金戈睢水上,碧油红旆海山滨。”元·关汉卿《双赴梦》第三折:“忆当年铁马金戈,自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

详细解释

瓦合之卒

wǎ hé zhī zú

成语解释:瓦合:碎瓦相拼合。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凑合在一起一样的士兵。比喻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

成语出处:《汉书·郦食其传》:“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详细解释

无名小卒

wú míng xiǎo zú

成语解释:卒: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指没有名气不受重视的小人物。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

详细解释

一剑之任

yī jiàn zhī rèn

成语解释:①谓以一人一剑之力。指作战的士兵,犹言一人之勇。②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

成语出处:《尉缭子·武议》:“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战国策·齐策六》:“齐桓公有天下,朝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

详细解释

短衣匹马

duǎn yī pǐ mǎ

成语解释:短衣:短装。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服装。穿着短衣,骑一匹骏马。形容士兵英姿矫健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杜甫《曲江》:“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详细解释

光杆司令

guāng gǎn sī lìng

成语解释:指没有士兵的司令,形容孤立的一个人。

成语出处:曲波《林海雪原》:“谢文东是个光杆司令,除了他的五个儿子一个女婿和七个马弁之外,再没有什么军事力量。”

详细解释

金鼓连天

jīn gǔ lián tiān

成语解释: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成语出处:明 陈汝元《金莲记 焚券》:“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待我出门一看,便知端的。”

详细解释

金鼓喧天

jīn gǔ xuān tiān

成语解释: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钟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公子偃命军中举火,一时金鼓喧天,直前冲突。”

详细解释

明耻教战

míng chǐ jiào zhàn

成语解释: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详细解释

片甲不回

piàn jiǎ bù huí

成语解释:一个士兵也没回来。形容全军覆没。

成语出处:《三国志平话》中卷:“张飞笑曰:‘吾用一计,使曹公片甲不回。’”

详细解释

宿将旧卒

sù jiàng jiù zú

成语解释:宿将:有丰富经验的老将。指有丰富经验的将领和士兵。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也。”

详细解释

同袍同泽

tóng páo tóng zé

成语解释: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成语出处:《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