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适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成语出处:《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成语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宋江兄弟]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成语出处:《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涉:渡水。涉渡溪水并攀登山岭。形容旅途艰辛或行程连绵不断。
成语出处: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一折:“假饶他升天摄地三千界,亦任他涉水登山二百州,赶将去活喇喇牵转白牛。”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路途艰辛。
成语出处:范金标《怀念敬爱的周总理》:“在作战频繁的长征路上,一年多的时间里周副主席白天和我们一样爬山涉水,栉风沐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山:山岭;涉:趟水;水: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成语出处:王愿坚《粮食的故事》:“可是这会,红军就要和我们分手了,他们要翻山涉水地远征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成语出处:《左传 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跋涉:登山涉水。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走长路的艰辛。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2回:“救我等于虎口之中,又不惮跋涉长途,送我们至万国通商文明之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成语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厉:连衣涉水;揭:撩起衣服。意思是涉浅水可以撩起衣服;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没有用,只得连衣服下水。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
成语出处:《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跋山涉水,逾越险阻。
成语出处: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逾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胜:胜地;具:才具。指能登山涉水的健康身体。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许询好游山水,而体便登垑,时人云:‘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