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神态:神情态度;自若:不拘束,不变常态。精神态度自如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所以并不觉得失望,神态自若地问道:‘你们杭州的房子是怎样的格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高情:高雅的情致。逸态:安闲的神态。高雅的情致,安逸的神态。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紫钗记·谒鲍述娇》:“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
成语出处:《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朗,气质秀美。
成语出处:明·陆采《明珠记·买药》:“我见你神清骨秀飘萧,你是神仙,休得假推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形容人心神清爽。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成语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神态失常;神思恍惚。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石榴花》:“牡丹亭畔人寂寞,恼芳心似醉如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妖艳娇媚的神态。
成语出处:五代·和凝《和满子》词:“正是破瓜年口,含情惯得人饶。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严肃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飘飘然将要飞升成仙。比喻人的神态、动作轻盈飘忽如同神仙;多形容人的感受轻松爽快;沾沾自喜。
成语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到了次日,老残起来,见那天色阴得很重,西北风虽不甚大,觉得棉袍子在身上有飘飘欲仙之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投袂:挥动袖子。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神。形容人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成语出处:丁玲《梦珂》:“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沉着镇静,神态自若。
成语出处:张天民《创业》:“华程从容自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同“怆地呼天”。
成语出处: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回:“生逼他出兵进城,以致堕敌人之计中,丧师败绩,害他不得为忠臣义士,真可叹真痛恨,怆天呼地而不已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低唱:轻柔地歌唱;斟:喝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
成语出处:宋 无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学士,尝买得党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专心致志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因见他姐妹们说笑,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斜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的神态。
成语出处:《晋书·刘琨传》:“臣所以泣血宵吟,扼腕长叹者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扼腕:用手握腕;嗟:感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发出叹息的神态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1回:“于是吏民俱困,都累得扼腕兴嗟,愁眉百结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成语出处:《碧岩录》第五卷:“曹洞下有出世不出世,有垂手不垂手。若不出世,则自视云霄;若出世,便灰头土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骄傲的神态。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人暴怒喊叫的神态。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曾沧海舞着那半段鸦片烟枪,咆哮如雷,一手抢起一只锡烛台,就又劈面掷过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同“如醉如狂”。
成语出处:《孽海花》第七回:“倾城士女如痴如狂,一条七里山塘,停满了画船歌舫,真个靓妆藻野,炫服缛川,好不热闹。”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
成语出处:《初刻白案惊奇》卷二五:“这些人还指望出张续案,放遭告考,把一个长安子弟,弄得的如醉如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成语出处:《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一席话说的贾琏脸都黄了,在凤姐身背后,只望着平儿‘杀鸡儿抹脖子’的使眼色,求他遮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须臾之间,只见戴宗舒眉展眼,便爬起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论》:“读《服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成语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两个人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在暗中察看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翟灏《能人编·身体》:“豪门送物鹅伸颈,好客临门鳖缩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2回:“两个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二折:“着人脑盖天灵碎,唬的他似醉如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成语出处:《晋书 潘岳传》:“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以举止、神态传递倾慕之情。多以形容男女相悦。
成语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无题诗》:“一日见某部某郎,不觉倾倒,形输色授,颇难自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成语出处:《史记 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神态从容,举止斯文。
成语出处:《魏书·世祖纪》:“古之君子,养志衡门,德成业就,才为世使。或雍荣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棲棲遑遑,负鼎而自达。”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成语出处:《魏书 卢义僖传》:“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
成语出处:《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自在:无拘无束。形容神态从容,无拘无束。
成语出处:清·张贵胜《遗愁集·忠义》卷四:“此之谓从容就义也,死是何等事,乃能夫妇同心,又做得如此悠闲自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神采:显露在外的精神。脸上神态十分有光采。
成语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五代》:“董北苑《潇湘图》,思翁旧物也,藏毕秋帆尚书家。卷长丈许,神采焕然,具有远山苍翠,江水潆洄景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成语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十七引唐·牛僧孺《续玄怪录·裴谌》:“香风飒来,神清气爽,飘飘然有凌云之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老气:老年的气概;横秋:横亘秋空。形容神态老练严肃。也形容为人死板;缺乏朝气。
成语出处: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冷:冷漠;冷淡;冷静;眼:目光;表情神态。以冷淡的眼光在一旁观看。形容置身事外;毫不动心地在一旁静观事态变化。
成语出处:宋 朱熹《答黄直卿》:“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笔一挥动就能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
成语出处:唐 李白《草书歌行》:“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瞠:瞪着眼睛。瞪着眼睛好像丢了东西一样。形容失神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1回:“不意到了山东汶上县,便遇了一个小才女,便令小弟瞠然自失。”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道貌岸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地位、工作等很卑下;低人一等。也指神态恭顺卑屈。
成语出处:清 孔尚任《桃花扇 听稗》:“你嫌这里乱鬼当家别处寻主,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还干旧营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面:颜面;色:颜色。颜容不改变颜色。形容遇到危险时从容镇静;毫不畏惧的神态。
成语出处: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飘飘然将要飞升成仙。比喻人的神态、动作轻盈飘忽如同神仙,也形容人的感受轻松爽快、沾沾自喜。
成语出处:宋·邓牧《伯牙琴·续补·自陶山游云门》:“奇诡万状,使人飘然欲仙,不知在人间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古代静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指精神集中,心不旁骛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眼观鼻,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春秋时楚国艺人优孟善于滑稽讽谏;楚国宰相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很穷;优孟穿着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模仿孙叔敖的神态动作;楚庄王终于感悟;封赠了叔敖之子。后指登场演戏;也指假扮成古人或模仿别人。
成语出处:明 郑仲夔《耳新 立言》:“夫优孟衣冠,徒刻画于形似,终逊真神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备发或态度傲慢。参见“昂首阔步”。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只见两三个小丫头都在这里,屏声息气齐齐的伺候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又延两日,夫妻相继而亡,二子怆地呼天,号啕痛哭,恨不得以身代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成语出处: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成语出处:晋 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额:头;称:说;表示;额手:以手加额;手拍额头。是把手放在额头上表示庆幸。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迅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文公至绛,国人无不额手称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若:好像;狂:发狂。既惊且喜;神态失常;像发了狂似的。形容惊喜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成语出处: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科头:不戴帽子;袒:裸露。不戴帽子,袒露身体。形容傲慢不羁的神态。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刺骄》:“若夫贵门子孙及在位之士,不惜典刑,而皆科头袒体,踞见宾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努:用力伸出或突出。形容愤怒的神态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早努牙突嘴,拳椎脚踢,打的你哭啼啼。”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泼:泼辣;浪:放浪。泼辣的声调放浪的声势。形容撒泼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金桂听见他婆婆如此说,怕薛蟠心软意活了,便泼声浪气大哭起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颜:面容。愁苦的神态一下子笑起来。
成语出处:鲁迅《奇怪》:“那么,我也来‘破颜一笑’吧——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心里着急、发誓、赌咒的神态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1回:“跪在地上,杀鸡扯脖,口里姐姐长姐姐短。”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动:变动。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态非常镇静。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众人道是一番天样大、火样急的事,怎知襄敏公看得等闲,声色不动,化做一杯雪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轩昂:气度不凡;自若:像原来的样子。形容人的气度不凡,神态如同日常一样。
成语出处:唐·李濬《松窗杂录·裴休》:“中有黄衣半席,轩昂自若,指诸人笑语轻脱。”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
成语出处:唐 牟融《送客之杭》:“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抵掌:双掌合在一起。扬起眉毛,双掌合在一起。非常喜悦、珍惜的神态。
成语出处:《梁书·任昉传》:“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音:说话的声音;容:容貌;笑起来的样子;指神态。指人的容貌和笑声。常用作怀念之词。
成语出处: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形容神态悠闲、心情舒适
成语出处:宋·陆游《中丞蒋公墓志铭》:“得屋仅庇风雨,颓垣坏绉,悠然自适,读书旦暮不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摇着头,跺着脚。非常懊恼或惋惜的神态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必为我国之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颐指:以下巴动向示意。形容指挥人时的傲慢神态
成语出处:《旧唐书·郭子仪传》:“麾下老将若李怀光辈数十人,皆王侯重贵,子仪颐指进退,如仆隶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眼睛大张,神态失落。形容不知所措。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向左看看;向右望望。形容得意或警戒的神态。顾、盼:看;望。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与吴季重书》:“左顾右盼,谓若无人,岂非吾子壮志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蹙:收缩。皱眉头,眯眼睛。形容不满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安老爷便皱眉蹙眼的问道:‘那里去了?’何小姐答道:‘只怕在书房里罢!’”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