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善言的成语

共 7 个成语

虚中乐

xū zhōng lè shàn

成语解释:中:同“衷”,内心;虚中:虚心;善:善言善事。指虚心采纳善言,乐意做善事。

成语出处:清·刘开《问说》:“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

详细解释

无忌

chāng yán wú jì

成语解释:昌言:原指善言,引伸为直言。敢于直言,无所顾忌。

成语出处:清 汪琬《答李举人论以史证经书》:“昌言无忌,希赐裁答。

详细解释

笨嘴拙舌

bèn zuǐ zhuō shé

成语解释: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辞。也作“笨口拙舌”。

成语出处: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

详细解释

德音莫违

dé yīn mò wéi

成语解释: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谷风》:“德音莫为,及尔同死。”

详细解释

没嘴葫芦

méi zuǐ hú lú

成语解释:没有嘴的葫芦。比喻不善言谈或说话很少的人。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浑身是口怎支吾,恰似个没嘴的葫芦。”

详细解释

朴讷诚笃

pǔ nè chéng dǔ

成语解释: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词。

成语出处:《聊斋志异 蕙芳》:“马生其名混,其业亵,蕙芳奚取哉?于此见仙人之贵朴讷诚笃也。”

详细解释

有嘴没舌

yǒu zuǐ méi shé

成语解释:形容不善言辞。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