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①指没有栖身立脚的地方。②指羞愧而无处可以藏身。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着落。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容:容纳;容身。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 降魔变文》:“外道无地自容,四众一时唱快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没有寸土可以容身。比喻极小的地方。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1回:“今日身无立锥,诚恐有误诸君。”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后汉书 樊英传》:“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身体羸弱,好像连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担。
成语出处:《淮南子 氾论》:“周公事文王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属属,而将不能,恐失之,可谓能子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身材魁伟,相貌出众。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身材又瘦又高。
成语出处:老舍《<牛天赐传>广告》:“可是我生把我的脖子吊起来,以便成个细高挑儿,身长七尺有余,趁早不用费这个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身体消瘦;骨架凸现。形容身体极为消瘦。形:身形;形体;销:消瘦;枯槁;骨:骨架;立:树立;凸现。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叶生》:“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鸠:斑鸠;鹄:天鹅。像斑鸠的形体(腹部低陷;胸骨空出);像黄鹄的脸面(苍黄而瘦削)。形容身体瘦削;面容憔悴。
成语出处:清 黄景仁《尹六丈为我作云峰阁图歌以为赠》:“弄君笔头随意之丹青,使我鸠形鹄面生光莹。”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汗颜:脸上出汗;常用以表示羞愧。无地:没有容身之地。形容羞愧到了极点;以至感到无地自容。
成语出处:唐 韩愈《朝归》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顾影听其声,赪颜汁渐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刘季章》:“吾道不幸遽失,此人馀子纷纷,才有毛发利害,便章皇失措,进退无门,亦何足为轩轾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立锥:插锥子。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能容身的极小地方。
成语出处:曹冏《六代论》:“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面容枯瘦。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窄:狭小。形容天下难以容身。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只为他财散人离,闪的我天宽地窄,抵死待要屈脊低腰,又有会巧言令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销:久病枯瘦。形容身体枯瘦如柴。
成语出处:《梁书·武帝纪》:“高祖形容本壮,及还京都,销毁骨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悍:勇敢。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3回:“一个最勇敢的叫徐骧,生得矮小精悍,膂力过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掣:牵拉;襟:衣襟。指捉襟见肘。形容身陷困境、窘迫不堪。
成语出处:《明史·刘应节传》:“边长兵寡,掣襟肘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缠绵:纠缠不已,无法解脱。形容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也指沉溺于男女之事。
成语出处:《宋史 十八朝演义》第二十回:“偏李妃生起病来,缠绵床褥,一病不起,竟尔去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摧:摧折,放弃;道:道德。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形容身处逆境,不能守操如一
成语出处:《宋书·隐逸传论》:“夫独往之人,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身不由己,倾斜不稳。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9回:“日暮挑灯闲徙倚,郎不归来留恋谁家里?及至归来沉醉矣,东歪西倒扶难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
成语出处:郭沫若《由日本回来了》:“这位女士短小精干,而且说话也似乎颇懂得‘幽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身体因老病而日惭消瘦。
成语出处:《南史·沈约传》:“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筋骨象钢铁打铸的一般。形容身体健壮有力或意志坚强不屈。
成语出处:曹禺《半日的“旅行”》:“在一间放着垫子和各种各样举重器械的房间里,我遇见了一群钢筋铁骨的青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身体衰弱,意志消沉。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鹿门所见于吾者,殆故吾也,而未尝见夫槁形灰心之吾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如虎般宽厚的背;似熊样粗壮的腰。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一折:“这厮倒是一条好汉……哦,是虎背熊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悍:勇敢。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
成语出处: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毕再遇》:“淳熙间,以勇名于军,精悍短小,盖骁将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我已筋疲力尽,不能行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前进后退均无容身之处。比喻处境困难。
成语出处:明·孔迩《云蕉馆纪谈》:“妇怀孕十月已足,适至万山之门首而产,时将夜半矣,进退无所,不得已就于门下,以手扳门环生一女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立锥:插锥子。指插锥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极小的地方。也作“置锥之地。”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潘鬓:晋潘岳年始三十二岁,即生白发;沈腰:南朝梁沈约老病,百余日中,腰带数移孔。形容身体消瘦,头发斑白。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步步娇》:“拼得个潘鬓沈腰,摇落悠悠千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身体变瘦。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你觑我皮里抽肉,你休问我可怎生骨岩岩脸儿黄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身体大幅度地前后晃动。多指大笑、酒醉、困倦时站立不稳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东倒西歪,后合前仰,离席上,这酒兴颠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时形容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现指人体质虚弱。
成语出处:唐 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乱波纷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扶病:支持病体。弱得像支撑着病体一样。形容身体非常虚弱。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红若施脂,弱如扶病,近乎闺阁风度,故以女命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身体衰弱无气力。也可比喻处事不得力,不中用。
成语出处:巴金《我的故事》:“你看我是一个多么软弱无力的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的代称。旧小说形容女子的身体。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人间天上,看莺莺强如做道场。软玉温香,休道是相亲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他就钻过去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牌:古代兵器盾;戟:古代兵器。形容身份低微。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他是个架海擎天的玉柱,看承做提牌执戟小人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身材硕长秀美的女子或挺拔奇丽的花木。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玉立:比喻身材高而美丽。
成语出处:《北齐书 徐之才传》:“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神话描写神仙、妖魔或得道的人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也形容人在身体、精神处于不正常状态的举止。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8回:“那家子又惊又喜道:‘是几位腾云驾雾的罗汉歇在我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人身材矮小但很粗壮。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三回:“姓陈名叫大勇,年有三十五六岁,生的五短三粗,相貌魁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缚:捆,绑。双手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虚弱或力气小。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他就钻过去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槁:枯干。形容身体消瘦不堪,心境极为冷漠,毫无生气。
成语出处:清 钱泳《履园丛话 旧闻 席氏多贤》:“今生已被虏,人被杀,儿孤妇寡,饥寒交迫,形槁心灰,虽生亦犹死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腰粗壮如熊,背宽厚如虎。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这厮倒是一条好汉,狗背驴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没有藏匿容身的地方。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