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指用力敲击。比喻用言语刺激人。
成语出处: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谈话》:“如果不是开发,我们生产汽车还会像过去一样用锤子敲敲打打,现在大不相同了,这是质的变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戛:敲击。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戛:敲击。敲打玉器和冰块。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侧:旁边;击:敲打。在旁边敲打。比喻说话作文隐晦曲折;不直接把意思表达出来。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摇动着铃,敲打着鼓。比喻大声张扬,喧哗吵闹。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既是你乔亲家爹主张,兑三百二十两,抬了来罢!休要只顾摇铃打鼓的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槌:同“捶”,敲打;沥:滴;髓:骨髓。敲碎骨头来吸骨髓。比喻剥削压迫极其残酷。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与宋漕》:“贪吏并缘,侵欲无艺,槌骨沥髓,民不聊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击:敲打;辕:伸向车前驾牲口的长木。敲击着辕木唱的歌。指平民百姓的歌。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击辕之歌,有礼风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成语出处: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成语出处: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七章:“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剥:剥去;肤:皮肤;锥:敲打。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遗留物第二札子》:“我辈剥肤锥髓,以供赋敛,而浩浩入群臣之家,如泥沙不惜,其心安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捶:敲打。捶击胸口,用脚跺地。指十分悲伤或痛愤。
成语出处:茅盾《春蚕》:“‘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倒:翻转;捶:用拳头敲打。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短叹常吁,千声万声,倒枕捶床,到三更四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湔:洗;伐:敲打。形容以聪慧代替原来的愚钝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湔肠伐胃,受赐已多。尚有一事相烦,不知可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戛:敲击;釜:陶器;翁:通“瓮”,陶器。敲打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的音乐。
成语出处:清·陈廷焯《白雨斋诗话》第六卷:“粗心人读之,戛釜撞翁,何由识其真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叩:敲击;商歌:悲凉的歌。敲打牛角唱低沉的歌。比喻用言语和歌声迎合人意。
成语出处:《琴操》:“宁戚饭牛车下,叩角而商歌……齐桓公闻之,举以为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叩:敲打;垦:开垦。敲石挖土。指破土动工。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千,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扣:敲打。比喻极其悲愤痛心。
成语出处:《梁书·元帝纪》:“孤以不德,天降之灾,枕戈饮胆,扣心泣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锤:用锤子敲打;炼:用火烧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成语出处:唐 皮日休《刘枣强碑》:“百锻为字,千炼为句,虽不迫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幡:垂直的长条旗子。舞动着幡,敲打着鼓。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如今是扬幡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见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成语出处:《晋书 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