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的成语

共 67 个成语

一寒如此

yī hán rú cǐ

成语解释: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详细解释

潦倒

qióng kùn liáo dǎo

成语解释: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成语出处:唐·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详细解释

守分

gān pín shǒu fēn

成语解释:甘贫:甘愿贫困。守分:保守本分,不思非分之想,不作非分之事。甘受贫困,遵守本分。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吴起敌秦》:“止不过闭户读书,甘贫守分,中心无愧。”

详细解释

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pín jiàn zhī zhī bù kě wàng,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

成语解释:贫贱之知: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详细解释

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pín jiàn zhī jiāo bù kě wàng,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

成语解释: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成语出处:《南齐书·刘悛传》:“后悛从驾登蒋山,上数叹曰:‘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顾谓悛曰:‘此况卿也。’”

详细解释

乐道

ān pín lè dào

成语解释: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详细解释

乐道安

lè dào ān pín

成语解释: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

成语出处:《晋书·儒林传论》:“……文博之漱流枕石,铲迹销声;宣子方乐道安贫,弘风阐教:斯并通儒之高尚也。”

详细解释

贱之交

pín jiàn zhī jiāo

成语解释: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成语出处:《后汉书 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详细解释

贱之交不可忘

pín jiàn zhī jiāo bù kě wàng

成语解释: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指人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薛大夫山亭宴序》:“夫贫贱之交不可忘,珠玉满堂而不足贵,薛大夫其人也。”

详细解释

甘贱

lè pín gān jiàn

成语解释:乐:喜欢;甘:甘愿;贱:地位卑微。乐于贫困的生活,甘于卑贱的地位。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3卷:“其次潇洒荜门,乐贫甘贱,抱经济之器,泛若无;洞古今之学,旷若虚,爵之不从,禄之不受。”

详细解释

贱不能移

pín jiàn bù néng yí

成语解释: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详细解释

民穷

guó kùn mín qióng

成语解释:困:贫困。指国家贫困,人们穷苦。

成语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我想到我国的上层社会,虽然国困民穷,却非外国货不买的情形,不禁使我面红耳赤。”

详细解释

家道消乏

jiā dào xiāo fá

成语解释:家道:家境,家庭经济情况。消乏:贫困,空乏。家境贫寒,经济空乏。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那韩文子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

详细解释

裙布荆钗

qún bù jīng chāi

成语解释:以布作裙,以荆代钗。比喻贫困。同“钗荆裙布”。

成语出处:元 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九出:“[旦]自古道:人有贵贱,不可概论。夫人是香闺绣阁之名姝,奴家是裙布荆钗之贫妇。”

详细解释

亡立锥之地

wáng lì zhuī zhī dì

成语解释:亡:无;立锥:插锥子。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其贫困。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详细解释

一文不名

yī wén bù míng

成语解释: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详细解释

绳床瓦灶

shéng chuáng wǎ zào

成语解释:用绳子结成床;用瓦片凑成灶。形容家具很简陋;陈设非常简单;生活十分贫困。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

详细解释

无置锥之地

wú zhì zhuī zhī dì

成语解释:锥:锥子。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其贫困。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儒效》:“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

详细解释

赒穷恤匮

zhōu qióng xù kuì

成语解释:赒:周济,救济;恤:抚恤;匮:缺乏,不足。接济救助鳏寡孤独及其他贫困的人。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少私寡欲,忌盈恶满,赒穷恤匮。”

详细解释

八百孤寒

bā bǎi gū hán

成语解释:八百:形容多;孤寒:指贫困的读书人。许多生活贫困的读书人。

成语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详细解释

百巧成穷

bǎi qiǎo chéng qióng

成语解释: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同“百巧千穷”。

成语出处:宋 陈师道《寄单州张朝请》诗:“一言悟主心犹壮,百巧成穷发自新。”

详细解释

掣襟露肘

chè jīn lù zhǒu

成语解释:掣:牵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成语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5回:“宗昭原是寒素之家,中了举,百务齐作的时候,去了这四十两银,弄得手里掣襟露肘。”

详细解释

床头金尽

chuáng tóu jīn jìn

成语解释:旧时形容钱财用尽;陷入贫困的境地。

成语出处:唐 张籍《行路难》诗:“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详细解释

鹑衣鷇食

chún yī suō shí

成语解释: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成语出处:明·沈榜《宛署杂记·养济院》:“此外,又有舍饭,而鹑衣鷇食,扶携颠连,号呼衢路者,犹然在也。”

详细解释

箪瓢屡空

dān piáo lǚ kōng

成语解释: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成语出处: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详细解释

典妻鬻子

diǎn qī yù zǐ

成语解释:典:典当;鬻:卖。典卖妻子。形容生活极其贫困。

成语出处: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设便民房》:“亩亩穷民何能堪此?势必倾家荡产,典妻鬻子以偿其用矣。”

详细解释

分文不名

fēn wén bù míng

成语解释: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

成语出处:曹禺《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他自己穷得分文不名,还要支持那两三间破烂的会址,招待许多左派文人。”

详细解释

环堵萧然

huán dǔ xiāo rán

成语解释:环堵:玶着四堵墙;萧然:萧条的样子。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

成语出处:《晋书 陶潜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详细解释

饥冻交切

jī dòng jiāo qiē

成语解释: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丙志·鱼肉道人》:“父母欲其死,置于室一隅,饥冻交切,然竟不死。”

详细解释

饥寒交凑

jī hán jiāo còu

成语解释: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同“饥寒交迫”。

成语出处:《宋书·袁湛传》:“不敦其本,则末业滋章;饥寒交凑,则廉耻不立。”

详细解释

饥寒交迫

jī hán jiāo pò

成语解释:交:一齐;迫:逼迫。饥饿、寒冷一齐袭来。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成语出处:宋 王谠《唐语林》第一卷:“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

详细解释

饥寒交切

jī hán jiāo qiē

成语解释: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成语出处:宋·王谠《唐语林》第一卷:“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

详细解释

金尽裘敝

jīn jìn qiú bì

成语解释:皮袍破了,钱用完了。形容贫困失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纳。黑貂之裘弊,黄金百镒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详细解释

家徒壁立

jiā tú bì lì

成语解释: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成语出处:《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详细解释

糠菜半年粮

kāng cài bàn nián liáng

成语解释: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粮食。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

成语出处:刘江《太行风云》:“总是个糠菜半年粮哇,今年可要早动手,多按上两瓮豆叶菜。”

详细解释

糠豆不赡

kāng dòu bù shàn

成语解释:就是吃糠皮杂粮也供养不起。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贡禹传》:“妻子糠豆不赡,饾褐不完。”

详细解释

买米下锅

mǎi mǐ xià guō

成语解释:家中没有米,要去买米才能做饭。指生活贫困。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退还给他,我不等他这二两银子买米下锅。”

详细解释

囊匣如洗

náng xiá rú xǐ

成语解释:形容异常贫困。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小人投人不着,囊匣如洗,无面目还乡。”

详细解释

牛衣岁月

niú yī suì yuè

成语解释:谓贫困的生活。

成语出处:清·曾国藩《送妹夫王五归》诗之四:“织屦辟纑终古事,牛衣岁月即羲皇。”

详细解释

清灰冷灶

qīng huī lěng zào

成语解释:没吃没喝。常用以形容贫困冷清的景象。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龙门隐秀》第一折:“空滴滴,清灰冷灶谁曾惯,黑漫漫苦海无边岸。”

详细解释

穷极无聊

qióng jí wú liáo

成语解释:无聊;精神空虚;无所寄托。原形容生活贫困;生活没有着落。现多形容无事可做;精神上非常空虚。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费昶《思公子》诗:“虞卿亦何命,穷极若无聊。”

详细解释

牵萝补屋

qiān luó bǔ wū

成语解释:萝:女萝,植物名。拿藤萝补房屋的漏洞。比喻生活贫困,挪东补西。后多比喻将就凑合。

成语出处:唐 杜甫《佳人》诗:“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详细解释

樵苏不爨

qiáo sū bù cuàn

成语解释:柴草做不成饭。比喻贫困。

成语出处:三国 魏 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袁生,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淡而已,有似周党之过闵子。”

详细解释

樵苏失爨

qiáo sū shī cuàn

成语解释: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指非常贫困。

成语出处:清 吴伟业《偶成》诗之十二:“冠栉懒施高枕,樵苏失爨清淡。”

详细解释

忍饥挨饿

rěn jī āi è

成语解释:忍受饥饿。形容极其贫困。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4回:“忍饥挨饿进庙杀僧,少水无茶开门揖盗。”

详细解释

忍饥受饿

rěn jī shòu è

成语解释:忍受饥饿。形容生活极其贫困,艰难度日。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做娘的忍饥受饿,为子的富贵荣昌。可怜见看看至死,可来报答你这养育亲娘!”

详细解释

少吃缺穿

shǎo chī quē chuān

成语解释:缺乏衣食。比喻贫困。

成语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五回:“因此一个人养活一个人,年年还是少吃缺穿。”

详细解释

身后萧条

shēn hòu xiāo tiáo

成语解释:形容死后家境冷落、贫困。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3回:“后来长卿死了,不但身后萧条,还有一笔大亏空,这报销就是直蜚替他办的。”

详细解释

豕食丐衣

shǐ shí gài yī

成语解释:吃猪狗之食,穿乞丐之衣。比喻极其贫困。

成语出处:清·唐甄《潜书·孝功》:“观其境内,冻饿僵死犹昔也,豕食丐衣犹昔也。”

详细解释

十室九匮

shí shì jiǔ ku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各种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而造成百姓贫困的景象。匮,指财物匮乏。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今高昌诛灭,威动四夷,然自王师始征,河西供役,飞米转刍,十室九匮,五年未可复。”

详细解释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

成语解释: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详细解释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

成语解释: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详细解释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

成语解释: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详细解释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zhuō zhuī

成语解释: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无立足之地。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详细解释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zhuó zhuī zhī dì

成语解释:卓:直立。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云居膺禅师法嗣》:“问:‘上无片瓦,下无卓锥时如何?’师曰:‘莫飘露么。’”

详细解释

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shàng wú piàn wǎ zhē shēn,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

成语解释: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

详细解释

三旬九食

sān xún jiǔ shí

成语解释: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形容家境贫困。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晋·陶潜《拟古》诗:“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详细解释

少衣缺食

shǎo yī quē shí

成语解释:缺乏衣食。比喻贫困。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3回:“人都被拿去做工,荒功废业,家里一定弄得少衣缺食,这等苦恼。”

详细解释

无立足之地

wú lì zú zhī dì

成语解释: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其贫困。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贾政听说,忙叩头说道:‘母亲如此说,儿子无立足之地了。’”

详细解释

一饥两饱

yī jī liǎng bǎo

成语解释:犹言每天不能饱食。形容生活贫困。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钱兴日逐做些小经纪供给家主,每每不敷,一饥两饱。”

详细解释

有气无烟

yǒu qì wú yān

成语解释:形容家中非常贫困,无米下锅。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自从那李甲在此,混帐一年有余,莫说新客,连旧主顾都断了。分明接了个锺馗老,连小鬼也没得上门,弄得老娘一家人家,有气无烟,成什么模样!”

详细解释

饔飧不饱

yōng sūn bù bǎo

成语解释:饔:早饭。飧:晚饭。终天吃不饱。形容生活十分贫困。《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亦作“饔飧不继”、“饔飧不给”。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

详细解释

一文莫名

yī wén mò míng

成语解释: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成语出处:巴金《谈<憩园>》:“不过我虽然一文莫名靠稿费生活,却不能不说自己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以我会由五叔的死想出了一个杨老三的故事。”

详细解释

朝趁暮食

zhāo chèn mù shí

成语解释:白天挣了钱,晚上才有饭吃。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成语出处: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人都叫我王小二……家中穷窘,朝趁暮食。”

详细解释

糟糠不厌

zāo kāng bù yàn

成语解释:糟糠:酒糟和米糠;厌:饱。连糟糠这样粗劣的粮食也吃不饱,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详细解释

质妻鬻子

zhì qī yù zǐ

成语解释:质:抵押;鬻:卖。因生活极端贫困而把妻子抵押,儿子出卖。

成语出处:宋·陆子渊《与辛幼安书》:“隳家破产,质妻鬻子,仅以自免。”

详细解释

甑生尘

zèng shēng chén

成语解释:甑:炊具。甑里积了灰尘。形容生活贫困,断炊已久。

成语出处:宋·陆游《连阴欲雪排闷》:“先生经旬甑生尘。”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