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成语出处:《尚书 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坐泥土做的船过河。比喻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三慧经》:“人在世间,譬如乘泥船渡河,当浮渡船且坏,人身如泥船不可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成语出处: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军前累立功劳大,列土分茅受大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那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形容房屋简陋,或生活俭朴。
成语出处:晋 袁宏《后汉纪 光武帝纪一》:“礼有损益,质文无常,茅茨土阶,致其肃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额。”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茅草盖的屋,泥土砌的台阶。形容房屋简陋,生活俭朴。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扶风掾李育,经明行著,教授百人,客居杜陵,茅室土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泥土越多,佛像就塑得越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进来的多成就就大。
成语出处: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天童昙华禅师》:“十五日已前,水长船高;十五日已后,泥多佛大。”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俱:都、一起。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
成语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用泥土塑造、木头雕刻的偶像。比喻人的动作及神情呆板。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四折:“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有甚么灵感在那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成语出处:唐·杜甫《送韦书记赴西安》诗:“夫子歘通贵,云泥相望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泥土的台阶,茅草的房屋。比喻住房简陋。
成语出处:《周书 武帝纪下》:“上栋下宇,土阶茅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还比不上粪便和泥土。形容极无价值的东西。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单可恨的,偏生要把前妻男女,百般凌虐,粪土不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挥:散、出。指散出金钱好像散出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浪费。
成语出处:宋 周密《齐东野语 符离之师》:“挥金如土,视官爵如等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芥:小草。看作象泥土,小草一般轻贱。比喻不放在眼里。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陶土做的狗,泥土塑的鸡。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
成语出处:南朝 梁 萧绎《金缕子 立言上》:“夫陶犬无守夜之警,瓦鸡无司晨之益。”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彗:扫帚;汜:水洒地;涂:泥土。用帚扫洒水在地上,用刀划泥土。比喻极容易做的事。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褒传》:“水断蛟龙,陆犀革,忽若彗汜画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瓦釜:泥土烧成的大锅,用作乐器,音调最为低。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贤才和庸才。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瓦缶:泥土烧成的大锅,用作乐器,音调最低。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或贤才和庸才。
成语出处:明·谢榛《四溟诗话》第三卷:“试诵我诗一篇或一联,以见黄钟瓦缶,声调同异,则工拙两存乎心,所论公平,靡不服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沾:浸湿、浸染;涂:泥。身体被沾湿,脚被沾上了泥土。形容耕作的劳苦。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齐语》:“沾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肢之敏,以从事于田野。”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