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方命:违命;圮族:危害族人。指不遵从法纪命令,危害同族的人。比喻民族败类。
成语出处:《尚书·尧典》:“吁!咈哉,方命圮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②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成语出处:《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颜师古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互相攻击也。”《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王:指周王朝;尊王:尊重周王室;攘:排斥;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民族的泛称。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
成语出处: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但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喏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瘠:瘠瘦;羸:病弱的。瘦弱的牛和猪。比喻弱小的民族或国家。
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杜兰斯哇人,撒逊人等,亦随其所敌视之马哥耶族,同成灰烬。瘠牛羸豚,坐待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左衽:衣襟向左掩。头发披散;前襟左开。指古代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异族。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成语出处:《唐律疏义·名例》:“诸化外之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拯救祖国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
成语出处:《鬼谷子 中经》:“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楚国人丢掉的弓;仍然被楚国人拾到了。比喻自己丢失的东西落入与自己同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手中。形容肥水没有外流。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说苑》:“左右请求之。王曰:‘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疆:边疆;质:同“贽”,古代初次见面的礼物。指带着见面礼到国外去。比喻出卖民族利益,投靠外国。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 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分别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
成语出处:清·俞樾《群经平议·周官二》“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放:放逐;四夷: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
成语出处: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顾全:顾及;使不受损害;大局:全盘或整体;多指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一切言论、行动都要从全局出发;不使受到损害。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总求大人格外赏他们个体面,堵堵他们的嘴。这是卑职顾全大局的意思。”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提高民族素质。
成语出处:清·张鹤龄《法人篇》:“且变法之后,而人亦有与之俱变者,此进种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决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成语出处:《宋书·武帝纪》:“遂乃三浮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成语出处:《宋书·武帝纪》:“遂乃三浮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成语出处:《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成语出处:元·脱脱《宋史·文天祥传》:“人士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板;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比喻做事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灵活变动。
成语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望着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板;眼:民族音乐的节拍。每节中的最强音叫板;其余叫眼。比喻做事情有条理和有层次。
成语出处:周立波《山那边人家》:“哭起来一数一落,有板有眼,好象唱歌,好听极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胡:古代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越:古国名,在今江浙一带。比喻智能之士被迫逃亡,为敌国所用。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