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明月:光明的月亮。月光中的芦花。形容虚无缥缈的境界或杳无踪迹。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随州大洪山报恩禅师》:“休论佛意祖意,谩谓言端语端。铁牛放去无踪迹,明月芦花君自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成语出处:明 沈采《千金记 遇仙》:“恋功名水上鸥,俏芒鞋尘内走,怎如明月清风随地有,到头来消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成语出处: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成语出处:《南史 谢譓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当明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到水底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塞鸿秋·先题》曲:“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撒,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抱:怀抱。比喻美好的情景进入心怀,心胸开阔明朗。
成语出处:清·缪荃孙《<宋元词四十家>序》:“吾友王子佑遐,明月入抱,蕙风在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人心胸开朗。
成语出处:南朝 宋 鲍照《代淮南王》诗:“朱城九门门九闺,愿逐明月入君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清风明月”。
成语出处:唐·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
成语出处:清 王韬《淞滨琐话 药娘》:“每值花辰月夕,辄置酒宴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
成语出处:清 汪汝谦《画舫约》:“花晨月夕,如乘彩云而登碧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成语出处:《旧唐书 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松涛清风,流水明月。形容景色优美或人才俊朗。
成语出处:唐·李世民《大唐三藏圣叔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岂能方其朗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秋月:中秋的月亮;比喻皎洁。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样洁净。
成语出处:宋 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裁:剪裁;镂:雕刻。剪裁明月,雕刻云霞。比喻诗文中辞藻润饰,景物描绘的新巧。
成语出处:清 薛雪《一瓢诗话》第42卷:“温柔敦厚,缠绵悱恻,诗之正也;慷慨激昂,裁月镂云,诗之变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风月:清风明月,指美好的景色。指情爱永久不断。
成语出处:唐·张泌《妆楼记·印臂》:“以绸缪记印于臂上,文曰:‘风月常新。’印毕,渍以桂红膏,则水洗色不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成语出处:《旧唐书 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成语出处:《旧唐书 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和风明月,比喻宽厚祥和的气氛。
成语出处:柯灵《<阿英散文选>序言》:“1962年春,曾有过一度愉快的促膝长谈。那时政治上正好有一段霁风朗月的日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面对清风明月。形容所处的景色非常容易引发人的思绪。
成语出处:元·丘处机《沁园春·示众》词:“向碧岩古洞,完全性命,临风对月,笑傲希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以云霞为裙,明月为披肩。借指仙女或美女。
成语出处:前蜀·韦庄《天仙子》词:“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霞裙月帔一群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庞:脸庞。容颜像明月、鲜花一样美丽。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四折:“对月貌花庞,饮玉液琼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性:性情,脾气。像浮云和明月一样的心性。比喻不慕名利。
成语出处:唐·孟浩然《忆周秀才·素上人)诗:“野客云作心,高僧月为性。”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隋珠:古代传说中的夜明珠,即隋侯的明月珠。用夜明珠去弹鸟雀。比喻得不偿失。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