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义的成语

共 28 个成语

存实亡

míng cún shí wáng

成语解释:名义上还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惑主不然,计其入不计其出,出虽倍其入,不知其害,则是名得而实亡。”

详细解释

责实

xún míng zé shí

成语解释: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求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循:依着;责:求。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定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详细解释

假公济私

jiǎ gōng jì sī

成语解释:假:借;济:补益;助。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详细解释

副其实

míng fù qí shí

成语解释: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成语出处: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详细解释

正言顺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成语解释: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

成语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详细解释

责实

qiú míng zé shí

成语解释:责:求。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成语出处:唐·刘知畿《史通·本纪》:“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

详细解释

督实

xún míng dū shí

成语解释:循:依照;督:督责。按照名义来要求内容,以考察是否名副其实。

成语出处:《北齐书·文宣帝纪》:“譬诸木犬,犹彼泥龙,循名督实,事归乌有。”

详细解释

校实

xún míng jiào shí

成语解释:循:依照;校:查对。按照名义来要求内容,以考察是否名副其实。

成语出处:《晋书·刘弘传》:“皆功行相参,循名校实,条列行状,公文具上。”

详细解释

师出无

shī chū wú míng

成语解释:师:军队;名:名义;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上》:“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详细解释

师出有

shī chū yǒu míng

成语解释: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师必有名。”

详细解释

挂羊头卖狗肉

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

成语解释: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

成语出处: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1卷:“悬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

详细解释

假途灭虢

jiǎ tú miè guó

成语解释: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

详细解释

金字招牌

jīn zì zhāo pái

成语解释:旧时商店用金粉涂字的招牌;也指商店资金雄厚;信誉卓著。现比喻人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作“金字牌匾”。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总算一帆风顺,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还高高挂着。”

详细解释

顶替

mào míng dǐng tì

成语解释:冒:冒充。冒用别人的名义去做某事或窃取他人的权利。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5回:“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

详细解释

正理顺

míng zhèng lǐ shùn

成语解释:谓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成语出处:唐·颜真卿《请复七圣谥号状》:“高祖谥太武,用汉制;太宗谥曰文,行周道也。名正理顺,垂之无穷。”

详细解释

拜相封侯

bài xiàng fēng hóu

成语解释: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名义或官职。任命为宰相,封为列侯。形容成就功名,官至极品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他道是御酒金瓯,浅酌低讴,锦带吴钩,拜相封侯。”

详细解释

失实

yuán míng shī shí

成语解释:缘:循沿。从事物表面的名义出发去探求事物,没有得到事物真实的本质。

成语出处:宋·苏轼《震奎阁碑》:“汉明以察为明,而梁武以弱为仁,皆缘名失实,去佛远甚。”

详细解释

招摇撞骗

zhāo yáo zhuàng piàn

成语解释:招摇:故意炫耀自己;撞骗:到处找机会行骗。假借名义;到处炫耀自己;进行诈骗。也作“撞骗招摇”。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那些家人在外招摇撞骗,欺凌属员,已经把好名声都弄坏了。”

详细解释

挟天子以令诸侯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成语解释: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成语出处: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必从,然谓之尊君则不可。”

详细解释

挂羊头,卖狗肉

guà yáng tóu,mài gǒu ròu

成语解释: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悬羊头,卖狗肉,坏后进,初几灭。”

详细解释

假道灭虢

jiǎ dào miè guó

成语解释: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成语出处:《左传 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详细解释

借公行私

jiè gōng xíng sī

成语解释: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

成语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一卷:“见善忘举者妒,知恶不劾者比,依违是非者谲,借公行私者佞。”

详细解释

借尸还魂

jiè shī huán hún

成语解释:迷信传说;人死以后灵魂可以借别人的尸体复活。比喻已经没落或死亡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或名义出现。

成语出处:元 岳伯川《铁拐李》楔子:“岳寿,谁想你浑家将你尸骸烧化了,我如今着你借尸还魂,尸体是小李屠,魂灵是岳寿。”

详细解释

托公行私

tuō gōng xíng sī

成语解释:犹言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成语出处: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而乃冯附城社,蔽亏日月,托公行私,交游群小。”

详细解释

同门异户

tóng mén yì hù

成语解释:名义一样,实质不同。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君子》:“至于子思孟轲诡哉,曰吾于孙卿与,见同门而异户也。”

详细解释

挟天子而令诸侯

xié tiān zǐ ér lìng zhū hóu

成语解释: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后庭,谁能御之?”

详细解释

挟天子令诸侯

xié tiān zǐ lìng zhū hóu

成语解释: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成语出处: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一折:“信着个挟天子令诸侯紫绶臣,待损俺守边塞破敌军铁衣郎!”

详细解释

挟天子以令天下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tiān xià

成语解释: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从。”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