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见“戴高帽子”。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道:我这个人虽是个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遮蔽风雨的头巾和帽子。常借指浪游之客。
成语出处:宋·朱敦儒《感皇恩·游□□园感旧》词:“主人好事,坐客雨巾风帽。”宋·陈三聘《梦玉人引》词:“雨巾风帽,昔追游、谁念旧踪迹。”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冠:帽子。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
成语出处: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给人加上夸大了的罪名。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8回:“中丞穿的是件接衫,也没有戴大帽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把不好的名目硬加在人头上。
成语出处:毛泽东《事情正在起变化》:“人们反对扣帽子,这只是反对共产党扣他们的帽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随意给别人定性。
成语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你乱扣帽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马鞭和帽子。借指出游。
成语出处:宋陆游《齐天乐 左绵道中》词:“塞月征尘,鞭丝帽影,常把流年虚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吹捧、恭维别人。
成语出处:《北史 儒林传下 熊安生》:“道晖好着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比喻官位。
成语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只是各有所因,故苟恋于此,断非舍不得这一顶乌纱帽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妻子有外遇的丈夫。
成语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九章:“只要不怕戴绿帽子,横竖有人巴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成语出处:《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工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濯缨:洗涤帽缨;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比喻准备出仕。
成语出处:《艺文类聚》第35卷:“今大道既隐,子生末季,沉溺流俗,眩惑名位,濯缨弹冠,谘诹荣贵。”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成语出处: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献酬有容,歌风雅之古辞,斥夷狄之新声。褒衣危冠,兴兴如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方巾:古代秀才戴的方形软帽。方形帽子,宽松的衣服。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儒生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8回:“正说得热闹,街上又遇着两个方巾阔服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冠:帽子,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归隐。
成语出处:鲁迅《理水》:“有的咬了一口松皮饼,极口叹赏它的清香,说自己明天就要挂冠归隐,去享这样的清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裂:裁,扯;冠:帽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比喻背弃王室或矢志不仕。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镂:刻;簋:盛食物的器具;朱:涂上红彩;绂:古代帽子的系带。用刻有花纹的簋和红色的帽带。形容生活的奢华。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训俭示康》:“管仲镂簋朱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在龙山上被风吹掉了帽子。形容人气度恢宏,临乱不惊。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沐:洗头发;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沐浴的人一定会把衣帽收拾干净。比喻品格高洁的人不肯屈身于污秽之地。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冠:帽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衣冠济楚庞儿俊,可知道引动俺莺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冠:帽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那太医衣冠齐楚,气宇轩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帽子、袍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一个捧着文房四宝,一个捧着冠袍带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谓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后以“正冠李下”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成语出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成语出处:《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猳:公猪。头戴饰有雄鸡的帽子,身佩绣有公猪的饰物。形容古代好勇者的服饰。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猳豚。”
详细解释
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ěng guān 成语解释: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经过李树下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科头:不戴帽子;袒:裸露。不戴帽子,袒露身体。形容傲慢不羁的神态。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刺骄》:“若夫贵门子孙及在位之士,不惜典刑,而皆科头袒体,踞见宾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笄: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驴子长角。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做哥的才入门便嗔便骂。做嫂嫂的又道是,你发迹,瓮生根驴生笄角。”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冠:帽子;履:鞋子。比喻上下颠倒,尊卑不分。
成语出处: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盖自宋室不竞,冠履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冠山:把山当帽子,比喻大。戴粒:用头顶粒,比喻小。形容大小虽异,但各适其适。
成语出处:《文艺类聚》卷九七引《苻子》:“彼之冠山,何异乎我之戴粒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冠:帽子。形容衣着华丽。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全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冠:帽子。掸去帽子上的尘土;表示庆贺。本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了官;自己也必将得到引荐而庆幸。后指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也形容坏人得意;准备登台的样子。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论》:“履虽鲜不如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冠:古代的帽子。圆形帽方领袍衫。古代儒生的冠服。指读书人。
成语出处:唐·王勃《益州夫子庙碑》:“圆冠方领,再行邹鲁之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穿衣服戴帽子的畜牲(衣:穿衣;冠:戴帽)。指品德败坏;行为像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成语出处:晋·李阐《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久要心许之信,夷险不爽;正冠纳展之嫌,终始不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冠:帽子。冠多华饰,好像树木的繁枝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弁:黑布帽子;髦:儿童眉际的垂发;弁髦:蔑视,抛弃。指蔑视抛弃法令和纪律。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5回:“设立筹安会事务所,传布种种印刷物,实属弁髦法纪,罪不容诛。”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成语出处:唐·杜牧《晚晴赋》:“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峨:高;博:宽阔。高高的帽子;宽宽的衣带。后比喻穿着礼服。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凤冠:古代后妃所戴的装饰着彩制凤凰的帽子;帔:古代妇女披在肩上的装饰;类似披肩。饰有彩制凤凰的帽子和美如云霞的披肩。
成语出处: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戴凤冠霞帔的夫人,是好锁的?待我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跟;走过李子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有偷瓜、偷李子的嫌疑。比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成语出处:晋 干宝《搜神记》第15卷:“惧获瓜田李下之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毁坏帽子和衣裳。用作表示彻底决裂的意思。
成语出处:《后汉书 周燮传》:[冯良]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冠裂裳,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科头:不戴帽子。露着头,光着脚。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成语出处:明·唐寅《偶成》诗:“科头赤足芝荷衣,徙倚藤床对夕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科头:不戴帽子;箕踞: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
成语出处:唐 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科头:不戴帽子;裾:通“倨”,傲慢;箕裾: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形容不拘礼法。
成语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入道》:“这搭儿瀑布飞流,青松夹道,将蒲团打坐一回,正是科头箕裾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披:盖在肩背上。披着红绸,帽子上插花。表示喜庆或光荣。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傧相披红插花,忙到轿前作揖,念了词赋,请出轿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弁:古代的帽子;髦:儿童的垂发。比喻毫不可惜地丢弃无用之物。
成语出处:清·翟灏《通俗编·服饰》:“弃如弁髦,《左传·昭公九年》:‘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庆:贺喜;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因将做官而相互庆贺。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科头:不戴帽子;跣足:光脚。光着头赤着脚。
成语出处:《史记 张仪列传》:“虎贲之士跿跔科头。《新五代史 王彦章传》:“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齐漂亮(楚楚:整洁;鲜明)。
成语出处:《诗经 曹风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缨緌:古代帽子下垂的结带。带帽子的人,指社会上层人士。
成语出处: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緌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
成语出处:三国·魏·嵇康《养生论》:“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