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幺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更是性格敏慧,举止娴雅,浅笑微颦,丰华入目;承颜顺意,婉娈快心。”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睿闻知两处危急,举止失措,甚是惊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成语出处: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 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成语出处:清 壮者《扫迷帚》第五回:“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位名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成语出处:清 黄宗羲《陈母沉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成语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一些农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摊前造作地摆好姿势,等待城里来的流里流气的摄影师按快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泛指人的举止和风度。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52章:“把他这一程子的行动坐卧都摆出来看看,还不明白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羞:难为情。口和脚都感到害羞。形容言谈举止不大胆。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合族中虽有许多妯娌,也有言语钝拙的,也有举止轻浮的,也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后也泛指与人相比,自愧不如。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举止和神情很值得怀疑。形迹:举动和神色;可疑:值得怀疑。
成语出处:清 孔尚任《桃花扇》:“圆老故交虽多,因其形迹可疑,亦无人代为分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成语出处: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他却说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种夸大,是不真实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言谈举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四:“曾沧海回头一看,认得是土贩李四;在某一点上,他这李四是不拘形迹的密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衫:上衣;履:鞋子。不着上衣;不穿鞋子;衣着不整齐。引申指居住条件或饮食设备简陋。也比喻洒脱;疏放;毫无拘束之态。多指人的举止或诗文、字画的风格。
成语出处: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人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俗气。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所以他们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躲躲藏藏,背人而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芳兰:兰草的香气;竟体:满身。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采极佳。
成语出处:《南史 谢览传》:“览意气闲雅,视瞻聪明。武帝目送良久,谓徐勉曰:‘觉此生芳兰竟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奉承得姊夫姊姊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高:高超;雅:美好。指言谈高妙,举止文雅。
成语出处:晋·陆机《百年歌》:“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慌:忙乱,恐慌。形容举止慌乱。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恰才饮得三杯,只见女使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举止慌乱;不稳重。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身上穿得整整齐齐,脚儿走得慌慌张张,望着园门欲进不进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举止高尚。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滕公夫人刁氏墓志铭》:“而祠部君克承善志,鸿轩凤翥,有风采于朝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行走时步伐端方合度。指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回:“这样先生,渐不能矩步方行,不过东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成语出处:唐 李百药《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成语出处:《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济济:庄严恭敬的样子;彬彬:文雅的样子。形容仪表庄重,举止文雅。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朝门外有十余位官员,一个个峨冠博带,济济彬彬,列于两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
成语出处:宋 陈亮《祭薛士隆知府文》:“退而从磊瑰不羁之士,接杯酒之欢,笑歌起舞,往往自以为一世之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
成语出处:宋·苏轼《及第后谢秋赋试官启》:“不泥于古,不牵于今,非有苛碎难知之文,将观磊落不羁之士,使天下知文章诚可以致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林下:幽僻之境;风范: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成语出处: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八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行走的姿态像龙那样威武;像老虎那样矫健。多形容人的举止行动威仪庄重;如龙虎不凡。旧时指帝王的仪态。
成语出处:《宋书 武帝纪》:“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人品高尚,举止文雅。
成语出处:宋 柳永《玉女摇仙佩 佳人》词:“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举止洒脱的青年男子。
成语出处:张恨水《夜深沉》第八回:“真是一位翩翩少年,大概是一位大学生吧,在他的西服小口袋里,插了一枝自来水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
成语出处:《公羊传 文公十二年》:“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在举止、礼貌和外表上表现得得体、风雅、有风趣。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身分是人,举止形容却像狗。多用于嘲讽。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十四:“祥子在棚里坐着呢,人模狗样的,脸上的疤被灯光照得像块玉石。”又《四世同堂》四九:“他也想象到怎样顺手儿教训教训那些人模狗样的科长科员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书记:书籍,记事的书面文字;翩翩:形容举止洒脱,风姿秀美。形容文采优美,文风尚雅。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循规蹈矩。谓举止合乎法度。
成语出处:清·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二:“左珩右佩,折矩周规,绝无名流儇薄之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成语出处:《梁书·曹景宗传》:“今来扬州作贵人,动转不得,路行开车幔,小人辄言不可。闭置车中,如三日新妇。遭此邑邑,使人无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行为、举止、服饰等不合时尚。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谁知他土头土脑的,信是一句话。”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神话描写神仙、妖魔或得道的人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也形容人在身体、精神处于不正常状态的举止。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8回:“那家子又惊又喜道:‘是几位腾云驾雾的罗汉歇在我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俭:节制。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温:温和;良:善良;俭:节制;让:忍让。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一来看见大郎殷勤,道是敬他人才,安然托大,忘其所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威仪:庄严的仪容和举止;孔:甚,很。仪容严肃,举止庄重,很合时宜。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既醉》:“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彬彬:配合谐调。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人的言谈举止及做事不大方。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办得不露火势,也不露小家子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
成语出处:唐 牟融《送客之杭》:“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成语出处: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以举止、神态传递倾慕之情。多以形容男女相悦。
成语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无题诗》:“一日见某部某郎,不觉倾倒,形输色授,颇难自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人的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成语出处: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三折:“三魂儿潇潇洒洒,七魄儿怨怨哀哀,一灵儿荡荡悠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风流:本指举止潇洒;富有才华。也泛指有功绩而富有文采。形容杰出的;为当时所景仰的人物。
成语出处:唐 杜甫《哭李常侍铎》:“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迂腐:思想、言谈或举止拘泥于陈规旧章,不切实际;腾腾:兴起的样子。指迁腐之气很重。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8回:“依晚生看去,莫某人还不至于如此,不过头巾气太重,有点迂腐腾腾的罢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女人装束奇特、举止轻狂而不正派。
成语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十章:“妈的,妖里妖气,看了讨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谓如尧舜之行。颂扬帝王的仪容举止。②指尧舜的德政。比喻政局稳定而清明。
成语出处:《宋史·乐志》:“皇帝降席,流云四开,尧趋舜步,下蹑天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神态从容,举止斯文。
成语出处:《魏书·世祖纪》:“古之君子,养志衡门,德成业就,才为世使。或雍荣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棲棲遑遑,负鼎而自达。”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装束奇特,举止轻佻。多形容女性。
成语出处:巴金《谈<寒夜>》:“他看不惯媳妇‘一天打扮得妖形怪状’上馆子,参加舞会,过那种‘花瓶’的生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杨倞注:“但宗圣人之威仪而已矣。”原谓仅模仿圣贤之外表而不注意内在的品德修养。后亦用以形容举止循规蹈距。
成语出处:《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杨倞注:“但宗圣人之威仪而已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中风:像中了邪一样;狂走:发狂般奔跑。形容举止失常,放纵癫狂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而伯通中风狂走,自捐盛时。”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