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uò shuǐ 成语解释: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详细解释
jūn zǐ zhī jiāo jiē rú shuǐ 成语解释: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详细解释
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ú shuǐ 成语解释:君子:古代指地位高、有道德的人;现在也称品行好的人为君子;交:交情。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淡如水。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详细解释
jūn zǐ bù duó rén zhī hào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好:喜爱。道德高尚的人不夺取人家喜爱的东西。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我这里劝着道着他不采分毫,别人的首级他强要,他小心儿不肯自量度,可不道君子不夺人之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寔传》:“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仁:仁爱。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成语出处:《晋书 刑法志》:“刑之则止,而加之斩戮,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政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淑:温和善良。君子:古代指地位高,品格高尚的人。指贤惠善良,正直公正、品格高尚的人。
成语出处:《诗经·曹风·鸤鸠》:“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详细解释
hèn xiǎo fēi jūn zǐ,wú dú bù zhàng fū 成语解释:君子:有才德的人;丈夫: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对仇敌要痛恨,打击要坚决彻底。指坏人心狠手辣。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叵奈杨景无礼。”
详细解释
jūn zǐ ài cái,qǔ zhī yǒu dào 成语解释:君子:有才德的人。君子喜欢正道得到的财物,不要不义之财。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当你老夫子的,自然当仁不让。”
详细解释
jūn zǐ bào chóu,shí nián bù wǎn 成语解释: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指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时机再动手。
成语出处:《儿女风尘记》:“孩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把这笔账牢牢地记在心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种器皿。君子博学多才,可胜任各种工作。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逑:通“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现指男子追求佳偶。
成语出处:《诗经 周南 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大人:古代尊称;君子:指品行好的人。指才德兼备的人。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中宗》:“庸人视之,如推车于太行之险,大人君子视之,一苇可杭之浅者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成语出处:《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之矣。”《论语·八佾》:“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爱:爱护;德:道德。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和帮助他人。指对人不偏私,不姑息。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究:追究;既往:已经过去的事情。道德高尚的人不追究已过去的事情。
成语出处:《柳暗花明》:“就是俗语说:君子不究既往嘛。何况咱们还是亲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成:成全,帮助;美:好事。道德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详细解释
jūn zǐ jiāo jué,bù chū è shēng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交:交情;恶声:伤害诋毁的话。有道德的人即使绝交也不互相诋毁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乐毅列传》:“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形容志行诚笃的人。
成语出处:明·徐霖《绣襦记·姨鸨夸机》:“他是个志诚君子,与别人不同,怎么开口起发他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成语出处:《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后因以“在陈之厄”指饥贫等困境。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按,今本《抱朴子·释滞》作:“山徙社移,三军之众,一朝尽化,君子为鹤,小人成沙。”后因以“猿鹤沙虫”指阵亡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人民。
成语出处:《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按,今本《抱朴子·释滞》作:“山徙社移,三军之众,一朝尽化,君子为鹤,小人成沙。”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有才有德的人。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明必得贤科》:“凡贤人君子,未尝不思效用,但无其类获进,所以湮没于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谓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后以“正冠李下”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成语出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恺悌:平易近人。和乐平易而厚道的人。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二年》:“恺悌君子,神所劳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和乐平易而厚道的人。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青蝇》:“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成语出处:《晋书·刑法志》:“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于政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有才有德的人。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不问少长,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先不讲客气,说明条件,按章办事,然后再讲礼貌。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9回:“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好,先君子后小人就不好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语本《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牦,缪以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卢辩注:“据《易说》言也。”谓差错虽微,造成的危害甚大。
成语出处:语出《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牦,缪以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卢辩注:“据《易说》言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后以“整冠纳履”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
成语出处: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后因以“楚囊之情”谓爱国之情。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教化推行如风吹草伏。形容教化之易推行。语本《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成语出处:语出《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一再作揖行礼。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成语出处: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隐居逃避尘世的人,借指吸毒成瘾或吸烟成瘾的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隐君子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博学多识的人。
成语出处:《史记 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后汉书 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后以“即温听厉”称面受尊者的教诲。
成语出处:《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
成语出处:《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出仕和隐退,发言和沉默。语本《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成语出处:语出《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左传·哀公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社:曹之国社。后进以“曹社之谋”指灭亡他人国家的阴谋。北周·庚信《哀江南赋》:“鬼同曹社之谋,人有秦庭之哭。”
成语出处:《左传·哀公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语出《易·系辞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后以“负乘斯夺”指才德不称其职会招致祸患。后以“负乘斯夺”指才德不称其职会招致祸患。
成语出处:语出《易·系辞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后谓有德者能多受福为“厚德载福”。
成语出处:《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国际事务间,后亦用为事先约定的套语。又称作“绅士协定”。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他事先征求了资产阶级的意见,和资产阶级订了君子协定,却没有向中央报告。”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成语出处:《周易 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人到紧急关头,就顾不得讲规矩、礼貌了。
成语出处:清 钱彩《说岳全传》:“邦杰道:‘好一匹马,不知何人的?如今事急无君子,只得借他来骑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舍:舍弃;命;生命;陪:陪伴。指不惜一切陪伴与跟随对方。
成语出处:老舍《正红旗下》:“办婚丧大事的人往往倾家荡产,难道亲友不应当舍命陪君子么?”
详细解释
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 成语解释: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谗人颠倒黑白,诽谤诬陷,入人于罪。
成语出处:《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又《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成语出处:《新唐书 张宿传》:“宿怨执政不与已,乃日肆谗甚,与皇甫镈相附离,多中伤正人君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成语出处:清·陈恭尹《送雪公归耕苍梧歌》:“毛摧羽落君莫叹,龙屈蛇伸自终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成语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道貌岸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冢:坟墓;发冢:盗墓。儒生们用诗礼之教来盗墓。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晋朝名士嵇康与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涛、王戎等人常于竹林之下宴集、赏游。比喻所谓无视名利的君子之交。
成语出处:《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超出世事离群独居。《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宋玉曰:‘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亦作“超然独立”。《淮南子·修务训》:“君子……超然独立,卓然离世。”
成语出处:《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宋玉曰:‘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居非其位,才不称职,就会招致祸患。
成语出处:典出《易·解》:“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毁去棱角,与瓦砾相合。比喻屈己从众,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后指毁弃自己的原则,迎合世俗。
成语出处:语出《礼记·儒行》:“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
详细解释
jūn zǐ yī yán,kuài mǎ yī biān 成语解释: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南源道明禅师》:“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君子宽容而有气量。
成语出处:《尚书 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