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狡兔的成语

共 6 个成语

三穴

jiǎo tù sān xué

成语解释:见“狡兔三窟”。

成语出处:《宋史·河渠志》:“乃是狡兔三穴,自为潜身之计。”

详细解释

死,良狗烹

jiǎo tù sǐ,liáng gǒu pēng

成语解释: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成语出处:《韩非子 内储说左下》:“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详细解释

韩卢逐逡

hán lú zhú qūn

成语解释:逡,狡兔名。比喻争强斗胜,两败俱伤。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鲍彪注:“逡,狡兔名。”

详细解释

死,良犬烹

jiǎo tù sǐ,liáng quǎn pēng

成语解释: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同“狡兔死,良狗烹”。

成语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八三回:“吾闻‘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

详细解释

三窟

jiǎo tù sān kū

成语解释: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别多;用来躲避灾难祸患。现多比喻掩盖的方法多;隐身的计划周密。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详细解释

东门黄犬

dōng mén huáng quǎn

成语解释: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事见《史记·李斯列传》。后以“东门黄犬”作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成语出处:《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