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五代时期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后泛指投靠外国,建立傀儡政权的统治者。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 四夷附录第一》:“学士以先君之命为书以赐国君,其书常曰:‘报儿皇帝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独见。故神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
详细解释
pīn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 成语解释: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详细解释
shě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 成语解释: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王法管辖不到。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你们山高皇帝远,干的好事,只当我姓白的不知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燕子用嘴啄皇孙。指赵飞燕姊妹阴谋毒害皇帝的子孙。借指后妃暗算皇子。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孝成赵皇后传》:“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成语出处:唐·元稹《唐穆宗文惠皇帝戒励风俗德音文》:“留中不出之请,益发其阴私;公论不容之词,实生于朋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台温处树旗谣》:“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盘踞一方有势力的人物。
成语出处:孙力《都市风流》第16章:“他是乡里的土皇帝,你是这里的县太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成语出处:《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帝制:君主专制政体;为:充当。自封为皇帝实行君主专制。
成语出处:孙中山《同盟会宣言》:“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皇帝的亲戚。比喻极有权势的人。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刀斧手且住者,不知是那个皇亲国戚来了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成语出处:《论语 尧曰》:“帝臣不蔽,简在帝心。”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皇帝之父。比喻实际上掌握权力、自己不出面而操纵别人进行活动的人。
成语出处:《新唐书·突厥传》:“往国家初定,太上皇以百姓故,奉突厥,诡而臣之,朕常痛心病首,思一刷耻于天下。”
详细解释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ǔ dì wáng jiā 成语解释: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9卷:“陈辛曰:‘我正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数日,去赴选场,偕众伺候挂榜。”
详细解释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ú dì wáng jiā 成语解释: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自古道,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必然见俺二人学业成就,着俺下山,进取功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黄屋:古代皇帝的车盖;纛:古代行军中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指帝王坐的车子。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鳌:传说中的大海龟、海鳖。旧时皇宫的殿门前台阶中间刻有飞龙及巨鳌的浮雕;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状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原指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天:是指皇上。不施脂粉而朝见皇帝。现在多指女人既美貌又自信,不需要化妆就敢出头露面。
成语出处: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唐玄宗)封大姨为 韩国夫人 ,三姨为 虢国夫人 ,八姨为 秦国夫人 。同日拜命,皆月给钱十万,为脂粉之资。然 虢国 不施粧粉,自衒美艷,常素面朝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职名:官员的履历。把官员的履历早些呈上。指新皇帝嗣位后,官员们呈上职名,等待封赏。比喻企求升官。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驾》:“他说马中丞当先出头,众公卿认肯逗留。职名早投,大家去上书陈表,拥入皇州。”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并用蒲叶包着车轮,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壁,征鲁申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将。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
成语出处:《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日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报。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表示忠心的套话。
成语出处:《晋书·庚亮传》:“且先帝谬顾,情同布衣,感今恩重命轻,遂感遇忘身。”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东汉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给皇帝分析军事形势、进军计划,讲得十分明了。指形象地陈述军事形势,险要的地形。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援传》:“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南面:面朝南;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朝南坐着,自称孤家。指统治一方,称帝称王。
成语出处:《庄子 盗跖》:“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清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指皇帝出行前呼后拥清道。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6回:“两街仪卫喧阗,清跸传道,人马森列,多官俱上马远送,太尉悉令免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
详细解释
xié tiān zǐ ér lìng zhū hóu 成语解释: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后庭,谁能御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成语出处: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一折:“信着个挟天子令诸侯紫绶臣,待损俺守边塞破敌军铁衣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斩:杀头;奏: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 梁臣传 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御驾:皇帝的车驾,指皇帝。皇帝亲自率军出征。喻指亲自出面做某事。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1回:“今刘玄德即了帝位,统精兵七十余万,御驾亲征,其势甚大。”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没有国玺的皇帝
成语出处:《南齐书·舆服志》:“晋中原乱没胡,江左初无之,北方人呼晋家‘白板天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省览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即小说野史之类。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话说世间稗官野史中,多有记载那遇神、遇仙、遇鬼、遇怪,情欲相感之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遏:阻止;遏密:指皇帝死后停止演奏音乐。各种乐器停止演奏。指国家元首去世。
成语出处:《尚书 舜曲》:“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孤、寡:古代皇帝自称。自封为王。比喻狂妄地以最高统治者自居。
成语出处:《宣和遗事》前集:“天子道:‘咱八辈儿称孤道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
成语出处:《宋史 王安石传》:“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打:与某些动词结合成为一个词,表示进行的意思;冷宫:古代皇帝把失宠的后妃软禁于冷僻宫内。比喻人不被重视或把事情搁置一边。
成语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73回:“因问道:‘尔为宸濠打入冷宫几年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诏:皇帝的命令;公车:官车或官署。指在公车或官署准备听从皇帝的召唤。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成语出处:《尚书 舜曲》:“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纶音:皇帝的诏令。菩萨的旨意,皇帝的诏令。指必须遵行的号令。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便是佛旨纶音,要把她送到龙宫去,作个龙女,也许是万两黄金,买不动她那不字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成语出处:《礼记·丧服四制》:“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貂尾不够;就用狗尾来补充。貂:指古代皇帝侍从官员用作帽饰的貂尾。原讽刺所封官爵太滥;后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指后来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
成语出处: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8卷:“乱离以来,官爵过滥,封王作辅,狗尾续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黄门:宫庭禁门,后成为官署名;驸马:转指皇帝女婿。汉代掌管皇帝出行车马的官。指依靠婚姻而上的人。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
成语出处:明·邵璨《香囊记·褒封》:“圣明朝褒功尚贤,黄麻紫泥丹凤传,仙槎使节来九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天空中出现状如黄旗紫盖的云气。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三年正月晦。”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黄旗紫病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杨之君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
成语出处:《新唐书·百官志三》:“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彩盘,维以绛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金;玉:比喻珍贵。在戏曲和旧小说中;常说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能随意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也作“金口玉言”。
成语出处:晋 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朝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剑:刀剑;履:泛指鞋。古代皇帝允许功臣带刀剑与穿鞋上殿作为恩宠。形容待遇优异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于是乃令萧何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前几代皇帝的遗训。比喻旧的教条。
成语出处:梁启超《谭嗣同传》:“先遣内侍持历代圣训授君,传上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阆:空旷,宽阔;琼:赤色玉。广大的园林,华美的楼阁。传说中的神仙住处。也指皇帝贵族的宫苑。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回:“里面阆苑琼楼,奇花异草,奥妙非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5回:“武后临朝,心中郁闷,曾三上封章,劝其谨守妇道,迎主还朝,武后俱留中不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四月癸未,奏未央宫,留中不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在皇帝前如牛马般奔走的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皇帝临终遗诏。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礼部·宗伯执持》:“方奉凭几之诏,遽卒,士论惜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俳优:旧指演戏的人;畜:畜养。当作演戏逗乐来畜养他。指古时皇帝对文人的态度。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俳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的;不了解情况;也不进行调查研究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九回:“雯青因是钦差大臣,上海道特地派了一只富轮来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由皇帝亲自考试录取的第一名儒生
成语出处:宋·岳珂《桯史·天子门生》:“卿乃朕自擢,秦桧日荐士,曾无一言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微服:平民服装。私行:秘密出行。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到民间探访民情或疑难重案。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鄢赵争宠》:“只是此行敛些光彩,不可喝道而去,只得微服私行罢了。”
详细解释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tiān xià 成语解释: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从。”
详细解释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成语解释: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成语出处: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必从,然谓之尊君则不可。”
详细解释
xié tiān zǐ yǐ zhēng sì fāng 成语解释:挟:挟制。挟制皇帝,用朝廷的名来征讨四方。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箓:符箓;图:河图。顺应符箓的预言,承受河图的象征。指当皇帝是出于天意。
成语出处:《周易·纬乾凿度》下卷:“二十九年伐崇侯,作灵台,改正朔,布王号于天下,受箓应河图。”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看的小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0回:“千秋莫道无金鉴,野史稗官话正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图:河图;箓:符箓。顺应符箓的预言,承受河图的象征。指当皇帝是出于天意。
成语出处:《旧唐书·礼仪志》:“物极而复,天祚我唐,武、文二后,应图受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杖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权力的象征;钺:古代兵器。指皇帝授予权力,掌握很大的兵权。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以太保甄邯为大将军,受钺高庙,领天下兵,左杖节,右把钺,屯城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以为皇帝的代称。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她想,既然人们都说明朝的气数完了,真龙天子已经出世,说不定这真龙天子就是李闯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时所谓秉承天命降世的皇帝。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四卷:“先生二十五六年前,便识透宋朝的真命天子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朱衣:指主考官;笏: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拿的手板,用作记事。身着红袍,手执牙笏。形容仪态端庄肃敬。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殷员外便回鹘序》:“殷侯侑,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朱衣象笏,承命以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桓范《谏争》:“今正言直谏,则近死辱而远荣宠,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