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衡量的成语

共 33 个成语

比权

bǐ quán liàng lì

成语解释:比:比较;量:估量。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

成语出处:汉 贾谊《过秦论上》:“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详细解释

利弊

quán héng lì bì

成语解释:权:称砣。衡:称杆。权衡:比较,衡量。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

成语出处: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要依据不同对象,权衡利弊,审慎处理。”

详细解释

轻重

quán héng qīng zhòng

成语解释:权衡:衡量。衡量哪个轻,哪个重。比喻比较利害得失的大小。

成语出处:《周书 王褒庾信传论》:“权衡轻重,斟酌古今,和而能壮,丽而能典。”

详细解释

才录用

liàng cái lù yòng

成语解释:量:估量;衡量;录用:收录任用。根据不同的才能相应地安排适当的工作。

成语出处: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凡所擘划利害,不问何人,小则随事酬劳,大则量才录用。”

详细解释

出为入

liàng chū wéi rù

成语解释:量:衡量。根据支出来决定征收的数量。

成语出处:邓小平《太行区的经济建设》:“我们实行的是钱多多出,钱少少出的原则,是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的配合,既照顾人民的负担能力,又照顾抗战的需要。”

详细解释

力而行

liàng lì ér xíng

成语解释:量:估量;估计;行:做;干。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详细解释

称斤约两

chēng jīn yuē liǎng

成语解释:称:衡量轻重。计算轻重分量。比喻权衡轻重得失。

成语出处: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3回:“申耀宗也没睡着,他肚子里大大小小几杆秤,正在称斤约两的活动呢。”

详细解释

时度力

liàng shí dù lì

成语解释:衡量时势,估计力量。

成语出处:《元史·太宗本纪》:“帝有宽弘之量,忠恕之心,量时度力,举无过事。”

详细解释

度德

duó dé liàng lì

成语解释: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详细解释

较时

jiào shí liàng lì

成语解释:较:比较;量:估量。衡量时机和实力。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张敬夫书》:“又须审度彼己,较时量力,定为几年之规,若孟子,大国五年,小国七年之说。”

详细解释

力度德

liàng lì duó dé

成语解释: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详细解释

入为出

liàng rù wéi chū

成语解释:量:衡量;入:收入;出:支出。根据收的多少来决定支出的用度。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详细解释

铢称寸

zhū chēng cùn liàng

成语解释:形容极精细地衡量、推究。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与王龙溪郎中书》:“以尹之所乐者,尧舜之道也,而袛铢称寸量于一介取予之间。若硁硁小人然者,何也?”

详细解释

铢铢较

zhū zhū jiào liàng

成语解释:谓极精细地计较衡量。

成语出处:清·陈确《原教》:“荀告韩杨,各是所见,铢铢较量,可谓愚甚。”

详细解释

称斤掂两

chēng jīn diān liǎng

成语解释:称:衡量轻重;掂:掂量。计算轻重分量。比喻计较轻重得失。

成语出处:王愿坚《粮食的故事》:“一次搞购粮工作,找全县的干部来布置任务,有个别干部,称斤掂两的,怕任务重了完不成。”

详细解释

称薪

chēng xīn liáng shuǐ

成语解释:称:衡量轻重;薪:柴;量:测量。比喻持家节俭或过于吝啬。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安老爷虽是研究铸史的通品,却是个称薪量水的外行。”

详细解释

称德度功

chēng dé duó gōng

成语解释:称:衡量;度:估量。对被任用的人既要考虑到他的品德,也要考虑到他的功劳。

成语出处:《管子·君臣下》:“称德度功,劝其所能。”

详细解释

计功受爵

jì gōng shòu jué

成语解释:衡量功绩而授予爵禄。受,授。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让九锡表》:“量能处位,计功受爵,苟所不堪,有殒无从。”

详细解释

校短

xiào duǎn liàng cháng

成语解释:亦作“校短推长”。谓衡量人物的长处和短处。

成语出处:唐·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婪伊侈谋,将易储皇。公陈不可,较短推长。”

详细解释

询谋咨度

xún móu zī dù

成语解释:询:询问;谋:商量;咨:咨询;度:推测。咨询谋议,商讨衡量。

成语出处: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九》:“但海性既偏执,又不能询谋咨度,喜自用。”

详细解释

玉尺

yù chǐ liáng cái

成语解释:玉尺:玉制的尺,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

成语出处:唐·李白《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详细解释

以貌取人

yǐ mào qǔ rén

成语解释:以:根据;凭据;貌:外貌;取:衡量、判断。根据人的外貌衣着来判断、衡量其品质能力的高下。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详细解释

成败论人

chéng bài lùn rén

成语解释:论:衡量;评定。以成功或失败为评价人物的标准。

成语出处:宋 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英雄之列。”

详细解释

称斤注两

chēng jīn zhù liǎng

成语解释:称:衡量轻重;注:专注。形容只注意小节而无大的气势。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取士》:“只看如今称斤注两,做两句破头,如此是多少衰气。”

详细解释

称薪而爨,数粒乃炊

chēng xīn ér cuàn,shǔ lì nǎi chuī

成语解释:称:衡量;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数着米粒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形容吝啬或贫穷。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接疏》:“明者举大略细,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

详细解释

称薪而爨,数米而炊

chēng xīn ér cuàn,shǔ mǐ ér chuī

成语解释:称:衡量;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数着米粒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形容吝啬或贫穷。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

详细解释

兼权尚计

jiān quán shàng jì

成语解释:指全面衡量,深思熟虑。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 不苟》:“兼权之,孰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详细解释

兼权熟计

jiān quán shú jì

成语解释:指多方面衡量,深入考虑。

成语出处:《荀子·不苟》:“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熟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详细解释

计日程功

jì rì chéng gōng

成语解释:计:计算;程:衡量;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如期完成。

成语出处:梁启超《中国理法学发达史论》:“法治国虽进不必骤,而得过进尺,计日程功。”

详细解释

揆理度势

kuí lǐ dù shì

成语解释:衡量道理,揣度情势。

成语出处:清·林则徐《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与概断各国贸易,揆理度势,迥不相同。”

详细解释

相女配夫

xiàng nǚ pèi fū

成语解释:指衡量女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女婿。

成语出处:明 周楫《西湖二集 月下老错配本属前缘》:“窃以因材而笃,乃天道之常,相女配夫,实人事之正。”

详细解释

以己度人

yǐ jǐ duó rén

成语解释:度:推测;猜测。用自己的想法来衡量别人;依据自己一方的情况去猜测别人的情况。

成语出处:汉 韩婴《韩诗外传》:“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

详细解释

以容取人

yǐ róng qǔ rén

成语解释: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

成语出处:《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孔子家语·子路初见》:“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