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án wú gǔ rén,hòu wú lái zhě 成语解释: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三回:“但今日我们所行之令,并非我要自负,实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竟可算得千古独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为古人所遇到的困难、危险担忧、发愁。比喻不必要的担心和忧愁。
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我不信,打谈的吊眼泪,替古人耽忧,这些都是虚,他若唱的我眼泪出来,我才算他好戏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虚:凭空。凭空推崇古人。
成语出处:南朝·齐·祖冲之《辩戴法兴难新历》:“此臣以俯信偏识,不虚推古人者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
成语出处: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上,古貌又古心。”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貌:容貌。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范。
成语出处:宋·陈亮《谢陈同知启》:“古心古貌,读前辈未见之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古:古人,古代;徒:同类人。同古人做朋友。借古讽今或推崇古人。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人间世》:“内直者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借:假借;喻:比喻。假借古人古事比喻现实中的今人今事。
成语出处: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八回:“张居正并没有直筒筒讲出自家观点,而是宕开话头借古喻今。”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旧时指人心奸诈、刻薄,没有古人淳厚。
成语出处:明 张居正《答两广殷石汀论平田事》:“近来人心不古,好生异议。”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震动古人,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
成语出处:清·谭嗣同《仁学》四六:“美释黑奴而封之……称震古铄今之仁政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亘古:人人有责从古代到现在。从古到今都不曾有过。
成语出处:清 薛福成《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臣愚以为皇上值亘古未有之奇局,亦宜恢亘古未有之宏谟。”
详细解释
qián bù jiàn gǔ rén,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成语解释: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
成语出处: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不必要的忧虑。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8回:“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且来宽衣服睡觉,莫替古人耽忧。”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遗直:指人很耿直,有古人的遗风。指能够体现古人遗风的人。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四年》:“叔向,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不隐于亲,三数叔鱼之恶,不为丰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柴米昂贵。
成语出处:典出《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原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於玉,薪贵於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于,以;监,通“鉴”,镜。《国语·吴语》:“王其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韦昭注引《书》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后以“以人为鉴”谓将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
成语出处:《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于,以;监,通“鉴”,镜。《国语·吴语》:“王其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韦昭注引《书》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以前从来没人做过的;即空前未有的。
成语出处: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原谓父亲劈柴,儿子不能承受担当。后以“以荷析薪”比喻继承父业。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抵任后,吴“清操逾厉”。后遂以“饮泉清节”指廉正清白的节操。
成语出处:《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抵任后,吴“清操逾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一派黄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时光。桑榆,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南朝 梁 萧统《文选 刘铄〈拟古二首〉》:“愿垂薄暮景,照妾桑榆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阳关:古曲调名,古人在送别时唱。比喻别离。
成语出处:宋·苏轼《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词:“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宋·柳永《少年游》词:“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知生:求生存。指在与自然界斗争中求生存的远古人民。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手持蟹螯饮酒。古人视为人生一大乐事。
成语出处:语出《晋书 毕卓传》:“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内能治身,外能得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古人认为蝉只须饮露,乌龟只要喝水。比喻饥饿之极。
成语出处:《南齐书 王僧虔传》:“蝉腹龟肠,为日已久,饥虎能吓,人遽与肉;饥麟不噬,谁为落毛?”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成语出处:《晋书·张轨传》:“今详欲因人之饥,以要三倍,反裘伤皮,未足喻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成语出处:语出《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拱手与额相齐,是古人表示欢庆的意思。
成语出处:宋 陈亮《与韩子师侍郎书》:“百姓闻贤使君之来,举手加额,以为天眼开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吉星:指福、禄、寿三星;古人以为吉祥之星。吉祥之星高高照临。借指能带来吉祥的人或事物。
成语出处:陈残云《热带惊涛录》:“那是他在香港当学徒时刺上的,带有‘吉星高照’之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
成语出处:《梁书·袁昂传》:“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既殊鸣雁直木,故无结绶弹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用今人与历史上的古人相比。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南柯记·系帅》:“你攀今比昔!那樊将军他殢酒把鸿门碎,关大王面赤非干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平头:古人不做官的人。指普通百姓。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古人谓仙景中的花木,亦以形容霜雪中的景色。
成语出处:元·杨维桢《梦游沧海歌》:“风光长如二三月,琪花玉树不识人间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不定;到处都可以当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恋故土。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四海”指全国各地。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帝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春秋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王受到感动。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指登场演戏。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衣冠优孟,最易动人,而淫戏靡靡,有声有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春秋时楚国艺人优孟善于滑稽讽谏;楚国宰相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很穷;优孟穿着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模仿孙叔敖的神态动作;楚庄王终于感悟;封赠了叔敖之子。后指登场演戏;也指假扮成古人或模仿别人。
成语出处:明 郑仲夔《耳新 立言》:“夫优孟衣冠,徒刻画于形似,终逊真神耳。”
详细解释
ān bù lí mǎ,jiǎ bù lí shēn 成语解释: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成语出处: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虹:这里指的是“晕”(yùn);即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光圈;贯:穿。古人迷信;认为这种异常的天象;是天变将发的征兆;将有不平常的事件发生。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四》:“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璧:玉器;璧合:指两个半璧成一个;连:连接。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古人认为是一种显示祥瑞的天象。也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
成语出处:唐 杨炯《公卿以下冕服义》:“然则皇王受命,天地兴符,仰观则璧合珠连,俯察则银黄玉紫。”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耨:除草。古人播种前先伐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泛指原始的耕作技术。
成语出处:《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屣: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粲传》:“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成语出处: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尔汝:古人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指不拘形迹,十分亲昵的交情。亦作“尔汝交”。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刘孝标注引《文士传》:“少与孔融作尔汝之交,时衡未满二十,融已五十。”
详细解释
fèn duī shàng zhǎng líng zhī 成语解释:灵芝:菌类植物,古人以为吃了可以长生。比喻在卑下的环境中产生出高贵的东西。
成语出处: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四折:“敢则是鸦窝里出凤凰,粪堆上长灵芝,这言语信有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窍:孔穴。古人认为心有好几窍;窍不通;人就糊涂。鬼迷住了心窍。比喻受错误认识支配而糊涂。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61回:“一时鬼迷心窍,后悔不及。”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红豆:又叫相思子;古人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爱但又无法会面而引起的思念。
成语出处:唐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诗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陈出新。
成语出处:宋 释惠洪《冷斋夜话 换骨夺胎法》:“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黄河水清,云呈五彩。古人以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龙飞纪》:“河清云庆,祥光烛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建功立业”。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唐·林蕴《上宰相元衡弘靖书》:“见古人之有建功立事者,心则幕之。”
成语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金马:金马山;碧鸡:碧鸡山。古人作为祥瑞的征兆。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蘸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
成语出处:唐 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的地方。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成语出处: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洲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流:流传;芳:花草的香气;比喻好的名声;百世:古人以30年为一世;形容极为久远的时间。美好的名声在后世永久流传。也作“流芳千古”。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尤悔》:“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寞,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瓦:古代妇女纺织用的纺砖;弄瓦:古人把纺瓦给女孩玩,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祝贺人家生女孩。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弄瓦:古人把瓦给女孩玩,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女孩。
成语出处:《诗·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弄璋: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祝贺人家生男孩。
成语出处:明·赵弼《木绵庵记》:“喜公有弄璋之庆,万事足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弄璋: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
成语出处:《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广泛搜集,远承古人。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琪、瑶:美玉。原为古人想象中仙境的花草。后也形容晶莹美丽的花草。
成语出处:王毂《梦仙谣》:“前程渐觉风光好,琪花片片粘瑶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泉石:指山水;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据说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比喻嗜好山水成癖。
成语出处:《旧唐书 隐逸传 田游岩》:“臣泉石膏肓,烟霞锢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觚:方木,古人用它来书写。率尔:不加思索;操觚:指作文。原形容文思敏捷,后指没有慎重考虑,轻率地写。
成语出处:晋 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作诗饮酒。古人以此为风流韵事,故称。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鹧鸪天》词:“身外虚名一羽轻,封侯何必胜躬耕。田园活计浑闲在,诗酒风流属老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桃木做的弓,棘枝做的箭,古人认为可辟邪。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成语出处: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胡乱涂改文字。雌黄:古人抄书校书时涂改文字用的颜料。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校定书籍,亦何容易?自扬雄刘向方称此职耳。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成语出处:《论语 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详细解释
xīn yǒu líng xī yī diǎn tōng 成语解释: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灵犀:古人说犀牛是一种灵兽;它的角上有条白纹从角尖通向头脑;感应灵敏;所以称灵犀。
成语出处:唐 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说做心,现指脑筋;官:官能,作用。脑筋的官能就是思维。
成语出处:《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右军: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比喻一味摹拟古人,不能自创一格。
成语出处:清·宋曹《书法约言》:“既脱天腕,仍养于心,方无右军习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凿龟:钻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数策:数蓍草的茎,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成语出处:《韩非子·饰邪》:“赵又尝凿龟数策而北伐燕,将劫燕以逆秦,兆曰大吉。”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