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规矩:画圆、方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成语出处:《管子 形势》:“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规:画圆形的工具;矩:画方形或直角的工具;规矩:圆规曲尺;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准:水平仪;绳:墨线;准绳:测定平直的器具。比喻言行所依据的标准原则。
成语出处:汉 王符《潜夫论 赞学》:“譬犹巧锤之为规矩准绳的遗后工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规矩:画圆、方的工具;绳墨:量平直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成语出处:《管子 七臣七主》:“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
详细解释
cóng guī jǔ dìng fāng yuán 成语解释:从:听从;规矩:圆规和曲尺。根据圆规和曲尺来确定方圆的大小形状。比喻凡事都得遵循一定的法则。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天地神鬼人五仙,尽从规矩定方圆,逆则路路生颠倒,顺则头头身外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高曾:祖先;规矩:规则,礼法。指祖先的成法。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商修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规矩。”
详细解释
dà jiàng néng yǔ rén guī jǔ,bù néng shǐ rén qiǎo 成语解释:大匠:指在某方面造诣高的人;巧:灵巧。高明的匠人只能教人规矩,不能使人心灵手巧。指必须要主观努力,不能单依靠客观条件。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行动谨慎规范;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也比喻墨守陈规;不知变通。规、矩:原为测绘工具;这里比喻为原则、规矩。
成语出处:《晋书 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阅,碌碌然以取世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成语出处:晋 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方圆:借指规矩。形容言语行动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规与规相重,矩与矩相迭。指前后相合,重叠的规矩与制度。比喻因袭、重复。
成语出处:《晋书·周访传赞》:“曰子曰孙,重规叠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遵守规矩。
成语出处:明·沈受先《三元记·格天》:“积善存仁,蹈矩循规太古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人的品行方正,谨守礼法。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说了不多几句话,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遵守规矩;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变动。循:遵守;蹈:踩;矩:方尺。
成语出处:宋 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本谓行礼时步趋合乎规矩。后引申为拘泥于成法、准则。语出《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
成语出处:语出《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成规:现成的规矩、制度。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成语出处:邓小平《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我们过去固守成规,关起门来搞建设,搞了好多年,导致的结果不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为人规矩老实,做事不敢越轨。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倘使他安安分分的画了出来,写了个老老实实的上下款,未尝不过得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3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合乎规矩法度。
成语出处:《宋史·乐志》:“晖祚无疆,规重矩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循:遵守;规、矩: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蹈:踩。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成语出处:宋·苏轼《拟进士御试策》:“苟无知人之明,则循规矩蹈,绳墨以求寡过。”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亦作“循途守辙”。遵守规矩。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人的言行纯正合乎规矩。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瑶台第一层》词附某侍卫《王孙传》:“某王孙者,家城中,珠规玉矩,不苟言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成规:现成地规矩、制度。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成语出处: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详细解释
bù yǐ guī jǔ,bù chéng fāng yuán 成语解释: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成语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常规:沿袭下来的规矩。打破了一般的规矩或一向实行的规章制度。
成语出处:柯岩《汉堡港的变奏》:“甚至连船正停泊在港口、尊严而又自信的十几个老船长也打破常规,开了一条小艇,集体下海去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指谨慎老实;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不越轨外求;亦指安于现状。
成语出处: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八卷:“自以为一己之能,万一人主见喜,则超臘奋迅何事不可为,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本分: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形容不务正业,不守规矩。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依:安装;本分: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形容不务正业,不守规矩。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黄文炳道:‘那厮也是个不依本分的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四四方方,规规矩矩。
成语出处:朱自清《扬州的夏日》:“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奉行:遵照办理;故事:老规矩、老章程。按照老规矩办事。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魏相传》:“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模样端正。②犹言规规矩矩。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第一件,要一个人才出众,好模好样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成语出处:徐光耀《平原烈火》:“一个一个心慈面善,全是老实巴交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绳、尺: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伸为法度;趋:快走;步:行走。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
成语出处:《宋史 道学传三 朱熹》:“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打破:突破;陈规:陈旧的规章制度。打破了一般的规矩或一向实行的规章制度。
成语出处: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们一定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萧何定下的政策规章制度;曹参全盘继承。借指后人沿袭前人遗制。萧:萧何;西汉初年丞相;规:规矩;规章;曹:曹参;萧何死后;继任丞相;随:跟随;沿袭。
成语出处:汉 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阺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儒林传序》:“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前进后退均合规矩。
成语出处:《宋书·乐志》:“旄旍指麾,进退应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矩、矱、绳、尺:画方与直线的工具。引申为规矩、法度。
成语出处:清·朱彝尊《沈明府不羁集序》:“分体制之正变,范围之,勿使逸出矩矱绳尺之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按照圆规画圆形。比喻照老规矩办事,不知道变通。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蹈:踏;遵循;袭:固袭;继承;常、故:惯常的;旧的。遵循常规旧法。形容办事只会按照老的规矩;不会创新。
成语出处:宋 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袭:固袭,继承;故:成例;常:常规。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分:本分;守:保持;常:常规。规矩老实,安守本分,不惹是生非。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你可好生用心学习,再如不安分守常,你可仔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明制度、法规。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上时政疏》:“盖夫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奉:奉行;遵守;公:公务。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形容行为端庄、规矩。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前进后退均合规矩。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达坐》:“车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率由:遵循;沿袭。原意是典章制度取法前代。后为泛指完全按老规矩办事;不更新。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程:规矩、格式,也作期限。做的不合规格或不能如期完成。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锦瑟》:“作不如程,则刖耳、嬶鼻、敲刖胫趾,君能之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成语出处:李劼人《天魔舞》第17章:“所以我们对于空子,应该广劝他们安份守己的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体统:指体制、格局、规矩等。像什么样子。
成语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六回:“就是女儿,也要在他家过日子,成何体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做买卖规矩,不短斤少两。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成语出处:宋 陆游《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成语出处: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放诞:行为放肆,语言荒唐;任气:放纵意气。比喻言行放纵、任性,不守规矩。
成语出处:《南齐书·檀超传》:“超少好文学,放诞任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奸回:奸恶邪癖;轨:比喻规矩、法度。奸恶邪癖,不守法度。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奸回不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不按规矩办事,处理问题因人而异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过时的老规矩。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6章:“既然社会的变化已经成为铁的事实,那么聪敏人就不应该再抱着一本老皇历念到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人到紧急关头,就顾不得讲规矩、礼貌了。
成语出处:清 钱彩《说岳全传》:“邦杰道:‘好一匹马,不知何人的?如今事急无君子,只得借他来骑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图:图谋;轨:比喻规矩,法度。指图谋做不合法或不正当的坏事。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会董卓乘虚,所图不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没规矩,无教养。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0回:“好大胆的丫头!新来乍到,就恁少条失教的,大刺刺对着主子坐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坛:一种口小肚子大的陶器;罐:盛东西用的大口陶瓷器皿。形容旧有的条条框框或规矩等。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敌人进攻时,对付的办法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先发制人’,‘不打烂坛坛罐罐’,‘不丧失寸土’,‘六路分兵’。”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管外界有何变化,只照老规矩办事。非常镇静,沉得住气,稳居于自己的位置上。
成语出处:康濯《牲畜专家》:“人家呢,稳坐钓鱼台,对住你察颜观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卷:“老弟你看,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板;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比喻做事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灵活变动。
成语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望着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正经:庄重;正派。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正经:庄重。形容态度很庄重,很规矩。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逾、荡:超越;闲、检:指规矩、法度。指行为不规矩,不守礼法。
成语出处:《明史 杨时乔传》:“逾闲荡检,反道乱德,莫此为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东丁:象声词,石洞中泉水下滴的声音。比喻某件事情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老规矩。
成语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汉嘉城西北山麓有一石洞,泉出其间,时闻洞中泉滴声,良久一滴,清如金石,黄鲁直题诗云:‘古人题作东丁水,自古东丁直到今。’”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倒退或按已经不合时宜的老规矩办事。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我鬼迷昏了头,却不过高松年的情面,吃了许多苦,还要半途而废,走回头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双林坐化》第一折:“好一个配猴儿日的,札手舞脚的,恰便似个活螃蟹。”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