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3卷:“安住见说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个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军长为李玉堂,一山东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必:一定;十分;恭:有礼貌;敬:尊敬;有礼貌地对待。形容态度神情十分恭敬谦逊;也作“毕恭毕敬”。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恭:恭敬。指待人恭敬又有礼节
成语出处:老舍《赵子曰》:“李顺恭而敬之的慢慢往起卷那张戏报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成语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恭:恭敬;台:对人的敬称;光:光临。恭敬地等候阁下光临。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敬治薄酒,恭候台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又自以归付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敬陈:恭敬地陈述;管见:从管子里观看东西,所见极小,指浅陋的见解。毕恭毕敬地阐明自己浅陋的见解或建议。多用于自谦词。
成语出处:蔡东藩《清史演义》第71回:“因御史董元醇敬陈管见一折,内称请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俟数年后,朕能亲裁庶务,再行归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
成语出处:宋 朱熹《小说 嘉言》:“教育小儿,先要安详恭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慢:傲慢。以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成语出处:梁启超《王荆公传》第16章:“知制诰与翰林学士,相去几何?此而谓其前慢后恭见利忘义,何深文之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俭:节制。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倨:傲慢。以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成语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殆不可复》:“这的是舔痔吮痈,后恭前倨,奴颜婢膝。”
详细解释
gōng jìng bù rú cóng mìng 成语解释: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
成语出处:宋 赞宁《笋谱 杂说》:“姑闻而后悔,倍怜新妇。故又谚曰: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拱手:两手在胸前合抱表示恭敬。恭恭敬敬地俯首投降。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聚兽牌》第一折:“斩汉将汤浇瑞雪,放心杀敌兵拱手而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垂:低下;垂手:表示恭敬。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随时听从吩咐。
成语出处:《武松演义》第十回:“武松从纱帐里望出来,看见施福、施寿还是垂手恭立,便招呼道:‘贵家院为何不去?我没事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恭:恭敬;逢:遇到;盛:盛况,盛会。敬逢这一盛况或盛会。
成语出处:明·许三阶《节侠记·二十五·诬激》:“这是卿等调燮之功,使朕恭逢其盛。”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禧:吉祥幸福。恭敬地祝贺新年幸福吉祥如意。贺年的常用语。
成语出处: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一章:“全都张灯结彩,高悬着‘庆祝元旦’、‘恭贺新禧’之类的大字装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虚己:谦虚,虚心。谦虚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就是待那同僚,却也谦恭虚己,百凡从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先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肃:严肃;恭:谦逊。勤劳、谨慎、恭敬、谦虚。指做人的美德。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更祈自加珍爱,惟勤慎肃恭以侍上,庶不负上眷顾隆恩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却:推辞;谢绝。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成语出处: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行:所作所为;乎:相当“于”。所作所为过于恭敬。指恭敬过度。
成语出处:《周易·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形容兄弟间互爱互敬。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使布立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敬:恭敬。事:侍奉,为他人效劳。暇:空闲。恭敬地为他人奔走效劳,忙得没有闲暇之时。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明宗纪》:“时议皆以为安重诲方弄国权,从荣诸王敬事不暇,独忌从珂威名,每于帝前屡言其短,巧作窥图,冀能倾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垂:低下;垂手:表示恭敬;侍:侍侯。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随时听从吩咐。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侍立,伺候烧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打躬:两手向上合抱;作揖:合手向下行礼。指旧时男子见面恭敬行礼;也形容恭顺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薛蟠连忙打躬作揖赔不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下:屈己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韦玄成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成语出处:《尚书·益稷》:“皋陶拜手稽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顶礼:头、手、足五体俯伏在菩萨足下叩拜;膜拜:举手加额;长跪而拜。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表示恭敬和畏服。后来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第20回:“这句话传扬开去,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扶老携幼,都来顶礼膜拜。”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你只望着大安州磕头礼拜。”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绅:古代士大夫的衣带;笏:朝笏。垂下衣带的末端,恭敬地拿着朝笏。形容大臣庄重严肃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济济:庄严恭敬的样子;彬彬:文雅的样子。形容仪表庄重,举止文雅。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朝门外有十余位官员,一个个峨冠博带,济济彬彬,列于两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济济:庄严恭敬的样子;跄跄:走路符合礼节。形容人多而容止有节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朝庭之美,济济跄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不敢稍微放肆。
成语出处:《论语·乡党》:“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下:屈己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成语出处:明·叶宪祖《鸾鎞记·挫权》:“纵是当朝元宰,也须要谦谦下士为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下:屈己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成语出处: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岂不由重诺好贤、谦以下士得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像野兽折了头角一样。比喻危惧不安的样子。②叩头的声响像山崩一样。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成语出处:《书 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孔传:“言民畏纣之虐,危惧不安,若崩摧其角,无所容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耸起双肩;做出谄媚的笑容。形容巴结奉承别人的丑态。胁肩:耸肩;形容恭敬的样子。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虔:恭敬。心意恭敬、诚恳。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委实心虔志诚,料不能逃菩萨洞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恭敬小心,丝毫不敢疏忽懈怠。
成语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王是日立政,翼翼小心,出不敢奢,入不敢侈。”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