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
成语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成语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清:清澈;洁:洁白。像冰那样清澈;像玉那样洁白。也作“玉洁冰清”。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成语出处:《周易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人品高尚,举止文雅。
成语出处:宋 柳永《玉女摇仙佩 佳人》词:“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成语出处:《管子 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 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
成语出处:唐·韩愈《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雍容侍从之列,以清风峻节,为一时所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详细解释
dào gāo yì ān,shì gāo yì wēi 成语解释: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成语出处:《史记·日者列传》:“道高易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高风: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比喻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成语出处:清·汪琬《耒虞先生年谱后序》:“先生暮年虽复见扼于用事者,屏置海外以殁,而高风伟节讫今传述于吴越人士之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成语出处: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成语出处:艾芜《回家》:“水元伯伯打发人来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为水元伯伯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xíng xíng zhǐ 成语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贤弟,论你高才大德,博学广文,为何不进取功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雅致:高雅的情趣。指品格高尚之人的优雅情趣。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宿宫嫔情滞新人》:“耽山玩水,此是高人雅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
成语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17章:“虽高躅大年,不复劳以朝请,而国有大故,当就咨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成语出处:《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
成语出处:宋陈亮《谢罗尚书启》:“霁月光风,终然洒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喻人品格纯洁,节操高尚。
成语出处:唐·牟融《题赵友》诗:“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风格高尚,友谊深厚。
成语出处:《剪灯余话·两川都辖院志》:“以荐冥福,清风高谊,传播江湖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高:高尚。只有读书求进取才是高尚的行径。
成语出处:元·柯丹丘《荆钗记·会讲》:“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成语出处:老舍《剧本习作的一些经验》:“全国各处的工厂里、农村里、部队里、学校里、商店里、家庭里都有新人新事出现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至:最。最忠诚,最高尚的节操。形容人品高尚。
成语出处:《魏书·儒林传·徐遵明传》:“至诚高节,堙没无闻,朝野人士,相与嗟悼。”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冰壶:即冰心玉壶;玉尺:玉制的尺。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成语出处:《元史·黄溍传》:“君子称其清风高节,如冰壶玉尺,纤尘弗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品德高尚,满布天下。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29回:“不可,不可!主公德被八方,名高天下,岂可称臣逆贼!”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宋明帝《下庐江王玮诏》:“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朕初平暴乱,岂敢当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成语出处: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显荣频烦,称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方:比拟;斯:此;蔑:无。没有谁能够与此相比的。比喻人的高尚情操。
成语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昔保衡翼殷,博陆匡汉,方斯蔑如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真:纯真。素:质朴的本色。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亦作“怀质抱真”。
成语出处:《宋书·孝武帝纪》:“其有怀真抱素,志行清白,恬退自守,不交当世,或识通古今,才经军国,奉公廉直,高誉在民,具以名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沅、澧:都是水名;兰、芷:都是香草。比喻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茞兮澧有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喻人品格高尚,节操坚贞。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第八卷:“然司空图清风亮节,唐季忠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提高自己品德修养,树立高尚节操。
成语出处:唐·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士之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己。”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沅、澧:都是水名;茞、兰:都是香草。比喻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茞兮澧有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至人: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忘掉自己,适应客观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做想入非非的梦。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自古至人无梦,梦境忽来,未必无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至人:思想道德修养很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舍弃财物。
成语出处:汉·贾谊《鹏鸟赋》:“至人遗物,独与道俱,众人惑惑,好恶积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成语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海叙不遇》:“诗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冰壶:即冰心玉壶;玉衡:用玉石装饰的衡器。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成语出处:唐·杜甫《寄裴施州诗》:“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成语出处:《礼记 射义》:“不从流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成语出处:明·徐献忠《唐诗品》:“朔气纵横,壮心落落,抱瑜握瑾,沉浮闾巷之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详细解释
dàn bó míng zhì,níng jìng zhì yuǎn 成语解释: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成语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详细解释
dàn bó yǐ míng zhì,níng jìng yǐ zhì yuǎn 成语解释: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成语出处: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砥砺:磨砺;清:清纯;节:节操。砥砺高尚的情操。
成语出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虞文绣砥砺清节,耽学好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大雅:宏达雅正;宏达:才识广博通达。指宏达雅正才德高尚的人。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西都赋》:“又有承明金马,著作之庭,大雅宏达,于兹为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成语出处:《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之矣。”《论语·八佾》:“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成语出处: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问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成语出处:元·曹之谦《吊王内翰从之》诗:“山蟾斗仰名空在,桂折兰摧恨未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文雅、优美的动作与才艺。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成语出处:《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菊花能傲霜开放,比喻人到晚年能保持高尚的节操。
成语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韩魏公》:“鲁直诗云:‘黄花晚节尤可惜,青眼故人殊不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举止高尚。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滕公夫人刁氏墓志铭》:“而祠部君克承善志,鸿轩凤翥,有风采于朝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同“怀真抱素”。
成语出处:《梁书 武帝纪上》:“其有勇退忘进,怀质抱真者,选部或以未经朝谒,难于进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说苑 修文》:“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贤,则有庆,益其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贤:道德高尚的人;隐:隐藏。看见道德高尚的人不去埋没。
成语出处:西汉·桓宽《盐铁论·刺权》:“见贤不隐,食禄不专,此公叔之所以为文,魏成子所以为贤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爱:爱护;德:道德。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和帮助他人。指对人不偏私,不姑息。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详细解释
jūn zǐ bào chóu,shí nián bù wǎn 成语解释: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指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时机再动手。
成语出处:《儿女风尘记》:“孩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把这笔账牢牢地记在心里!”
详细解释
jūn zǐ bù duó rén zhī hào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好:喜爱。道德高尚的人不夺取人家喜爱的东西。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我这里劝着道着他不采分毫,别人的首级他强要,他小心儿不肯自量度,可不道君子不夺人之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究:追究;既往:已经过去的事情。道德高尚的人不追究已过去的事情。
成语出处:《柳暗花明》:“就是俗语说:君子不究既往嘛。何况咱们还是亲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种器皿。君子博学多才,可胜任各种工作。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成:成全,帮助;美:好事。道德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详细解释
jūn zǐ jiāo jué,bù chū è shēng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交:交情;恶声:伤害诋毁的话。有道德的人即使绝交也不互相诋毁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乐毅列传》:“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抗:通“亢”,高尚;物:指世俗。胸怀高尚,超出尘俗之外。
成语出处:宋·洪迈《容斋四笔·王逸少为艺所累》:“以抗怀物外,不为人役,故功名成就,无一可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高尚的节操可以激励人振奋向上。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成语出处: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兰芝:兰草和灵芝草。比喻高尚的美德长在。
成语出处: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桂黝儵于南北,兰芝阿那于东西。”注引:《礼年威仪》:“君乘金而王,其政平,则兰芝常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涅:黑泥;渝:改变。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周故内供奉学士怀州河内县尉陈君硕人墓志铭》:“非淳人淑士,其谁能涅而不渝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璋:古代贵重的礼器。比喻人品质高尚,气宇轩昂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卷阿》:“颙颙卬卬,如圭如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珪:玉器;璋:古代贵重的礼器。比喻人品质高尚,气宇轩昂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下·成帝纪述》:“孝成煌煌,临朝有光,威仪之盛,如珪如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盛德:美盛的品德;泯:灭。美盛的德行永远不会泯灭。指品德高尚的人永世受人崇敬。
成语出处:南朝·宋·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淑:温和善良。君子:古代指地位高,品格高尚的人。指贤惠善良,正直公正、品格高尚的人。
成语出处:《诗经·曹风·鸤鸠》:“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象玉一样洁净,如松一般坚贞。形容品德高尚。
成语出处:唐·皇甫枚《飞烟传》:“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缘耳。勿谓妾无玉洁松贞之志,放荡如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如渊之清,如玉之洁。比喻人品高尚。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陈矫传》:“渊清玉絜,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
详细解释
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 成语解释: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长者:年长有德的人。有长者风度。指为人品质高尚,待人宽厚。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荆州刘皇叔……仁慈宽厚,有长者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形容志行诚笃的人。
成语出处:明·徐霖《绣襦记·姨鸨夸机》:“他是个志诚君子,与别人不同,怎么开口起发他的?”
详细解释
zhī lán shēng yú shēn lín 成语解释:香草长在深山里依然芬芳。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不因身处逆境而败坏名节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里,不以无人而不秀;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败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道德高尚仁慈的人对待万物一视同仁,无亲疏之别。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请问至仁?庄子曰:‘至仁无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以松柏的坚贞劲直,比喻人的高尚节操。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题石裕卿郎中所居四咏 雪岩》:“贞松劲柏四时春,霁月光风一色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志向宏伟、道德高尚的人。指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人士。(仁:仁爱;高尚)。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