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见“冲冠怒发”。
成语出处: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凡献艺者,岂自疑于无必。冲冠发怒,扬鞭气逸,引满雷砰,腾凌飙疾,皆穷百中之妙,尽由一孔而出,乃知来者之艺,盖亦前人之匹。”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同“发上冲冠”。
成语出处:《燕丹子》下卷:“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宗意和之。如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瞋:发怒时睁大眼睛。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夫人休闪了手,且息怒停瞋,听红娘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怫然:愤怒的样子。指突然发怒。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我怫然而怒。”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那一个老羞成怒,就假公济私,把他参改,拿问在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怒臂:螳螂发怒用臂膊阻挡车轮。比喻与强者为敌,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明·许三阶《节侠记·侠晤》:“小生怒臂当车,自取戮辱,惭愧惭愧!”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怒臂:螳螂发怒用臂膊阻挡车轮;辙:车辙。比喻与强者为敌,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宋·吕祖谦《东莱博议·随叛楚》:“随非惟不自忧,乃不自量其力,怒臂当辙,以蹈祸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成语出处:清 戴名世《张验封传》:“为人宽厚和平,平生未尝有疾言怒色,有犯者皆不与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老:很。因羞愧恼恨而发怒。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想因却奁一事,太激烈了,故此老羞变怒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羞:羞臊;恼:气恼。因烦恼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这婆子,一则吃了酒,二则被这丫头揭着弊病,便羞恼成怒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喑呜:怀怒气;叱咤:发怒时的叫喊声。指厉声怒喝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樊侯庙灾记》:“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酒醉后发怒,酒醒后欢喜。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鲁语下》:“醉而怒,醒而喜,庸何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暴:急躁;发怒。蹦跳发怒;好像打雷一样猛烈。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叱咤:发怒吆喝。一声怒喝;可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可以左右整个局势。
成语出处:《晋书 乞伏炽磐载记论》:“炽磐叱咤风云,见机而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咄嗟、叱咤:发怒时大声呵叱、吆喝。形容发怒时大声喊叫的声音。
成语出处:宋·苏辙《三国论》:“昔者项籍有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咤奋其暴怒。”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叱咤:发怒吆喝。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
成语出处:明·吾丘瑞《运甓记·广州运甓》:“我军威宣播,风云叱咤呼。”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
成语出处:明 马愈《马氏日抄 胡宗伯》:“虽盛怒,未尝疾声厉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女子不听犹可,听了之话,只见她柳眉倒竖,杏眼圆睁;腮边烘两朵红云,面上现一团煞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眦:眼眶;睚:眼边;睚眦:瞪眼睛发怒,指极小的仇恨。因为小小的事杀了人。
成语出处:宋·王谠《唐语林·雅量》:“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
详细解释
é méi dào cù,fèng yǎn yuán zhēng 成语解释:蛾眉:细长的眉毛;蹙:皱;凤眼:长而大的双眼皮眼睛。形容美女发怒的面容。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晴雯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即时就叫坠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瞋:发怒时瞪大眼睛。由发怒转为高兴。
成语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徐氏一见知心人,回瞋作喜。”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河东:古郡名。比喻嫉妒心强剽悍的妻子发怒,对丈夫大吵大闹。一般借此嘲笑惧内的男人。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四贤记 挑斗》:“鹭鸶行状黄昏后,也曾闻河东狮吼。”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河东:古郡名。比喻嫉妒心强剽悍的妻子发怒,对丈夫大吵大闹。一般借此嘲笑惧内的男人。
成语出处:宋 洪迈《容斋三笔 陈季常》:“陈慥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师(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宽传》:“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同“疾言遽色”。
成语出处:《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二弟]稍不率教,辄跪于家庙之前,痛自督责,说自已德行不足,不能化诲……直待兄弟号泣请罪,方才起身。并不以疾言倨色相加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成语出处:明 宋濂《元故秘书少监揭君墓碑》:“接人和而有礼,寡言峻行,未尝有矜大之色,虽家人不见其疾言厉气。”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
成语出处: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踢竖,横竖。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二一回:“只见那婆惜柳眉踢竖,星眼圆睁,说道:‘老娘拿是拿了,只是不还你!’”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
成语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潘金莲]登时柳眉剔竖,星眼圆睁,叫春梅打着灯,把角门闩了,拿来大棍把那狗没高低只顿打。”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