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耳朵的成语

共 80 个成语

yǎo ěr duǒ

成语解释:指耳语。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又同管家大爷咬耳朵,说他自己不敢冒昧。”

详细解释

戴目倾

dài mú qīng ěr

成语解释:戴目:仰视的样子;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耳听。”

详细解释

红面赤

ěr hóng miàn chì

成语解释: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1回:“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

详细解释

聋眼黑

ěr lóng yǎn hēi

成语解释: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成语出处:清 翟灏《通俗编 身体 耳聋眼黑》:“《传灯录》,百丈被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详细解释

聋眼瞎

ěr lóng yǎn xiā

成语解释: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成语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那个昏大官人就像耳聋眼瞎的一般。”

详细解释

濡目击

ěr rú mù jī

成语解释: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明 李东阳《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韬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

详细解释

濡目及

ěr rú mù jí

成语解释: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

详细解释

濡目染

ěr rú mù rǎn

成语解释: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详细解释

染目濡

ěr rǎn mù rú

成语解释: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7回:“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

详细解释

习目染

ěr xí mù rǎn

成语解释: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

详细解释

低语

fù ěr dī yǔ

成语解释: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成语出处:茅盾《幻灭》:“抱素向李克走进一步,附耳低语道……”

详细解释

密谈

fù ěr mì tán

成语解释: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成语出处:茅盾《动摇》:“胡国光远远地看见王荣昌站在一家小杂货铺前和一个人附耳密谈。”

详细解释

伏首帖

fú shǒu tiē ěr

成语解释:伏:俯伏;帖:帖伏,顺从。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躬屈膝非常驯服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何垠注:“伏首帖耳,狗畏人貌。”

详细解释

戴目

qīng ěr dài mù

成语解释: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戴目:仰视。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耳听。”

详细解释

搔头抓

sāo tóu zhuā ěr

成语解释: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2回:“两个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详细解释

恭听

xǐ ěr gōng tīng

成语解释: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成语出处: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详细解释

挠腮

zhuā ěr náo sāi

成语解释:挝:敲击。抓抓耳朵,搓搓脸颊。形容窘迫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9回:“那李瓶儿挝耳挠腮,一头撞在地下,哭的昏过去。”

详细解释

揉腮

zhuā ěr róu sāi

成语解释:挝:敲击;揉:来回擦或搓。抓抓耳朵,搓搓脸颊。形容窘迫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挝耳揉腮,羞答答的半晌怎把头抬。”

详细解释

不闻

chōng ěr bù wén

成语解释: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成语出处:清 李渔《奈何天 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详细解释

盗钟掩

dào zhōng yǎn ěr

成语解释: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详细解释

目股肱

ěr mù gǔ gōng

成语解释: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成语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事有不安,可极言勿隐。”

详细解释

热眼花

ěr rè yǎn huā

成语解释:眼睛发花,耳朵发热。形容饮酒微有醉意,精神兴奋的感觉。

成语出处:南朝 梁 简文帝《筝赋》:“耳热眼花之娱,千金万年之寿。”

详细解释

视目食

ěr shì mù shí

成语解释: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颠倒错乱。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迂书 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详细解释

闻不如目见

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成语解释: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成语出处:汉 刘向《说苑 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详细解释

闻目染

ěr wén mù rǎn

成语解释: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丛维熙《北国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详细解释

低言

fù ěr dī yán

成语解释: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成语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遂附耳低言道:‘这桩事,除非先如此如此,种下根基,等待他落入我套中,再与你商量后事。’”

详细解释

方面大

fāng miàn dà ěr

成语解释:方脸盘,大耳朵。旧指富贵相。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详细解释

俯首帖

fǔ shǒu tiē ěr

成语解释: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详细解释

山栖

guàn ěr shān qī

成语解释:盥耳:洗耳朵。比喻隐居不仕。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传》:“故土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

详细解释

交头

jiē ěr jiāo tóu

成语解释:接耳:嘴凑近耳朵;交头:头靠着头。形容靠得很近,低声交谈。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便是那些服侍的,无不一个个接耳交头,颂扬赞赏。”

详细解释

酒酣

jiǔ hān ěr rè

成语解释:酣:酒喝得痛快。酒喝得正痛快;耳朵发热。形容酒兴正浓。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详细解释

面命

miàn mìng ěr tí

成语解释: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成语出处:宋 刘克庄《拟撰科诏回奏》:“词意有未稳处,仰荷明主亲酒奎画,不啻面命耳提。”

详细解释

面命

miàn mìng ěr xùn

成语解释:命:训诫。提着耳朵当面告诉他。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要求严格

成语出处: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评》:“而对于秦始皇,也俨然就像在面命耳训的一样。”

详细解释

目食

mù shí ěr shì

成语解释: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详细解释

挠腮撧

náo sāi juē ěr

成语解释: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我这里急忙忙过六街穿三市,行行里挠腮撧耳。”

详细解释

拭目

qīng ěr shì mù

成语解释:倾耳:侧着耳朵;拭目:擦眼睛。认真听,仔细看。表示急切想看到所期待的事物。

成语出处:宋·陆游《上殿札子》:“恭惟陛下龙飞御极之初,天下倾耳拭目之时,所当戒者,惟嗜好而已。”

详细解释

窃钟掩

qiè zhōng yǎn ěr

成语解释:掩耳:捂住耳朵。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欺欺人。

成语出处:《晋书·宣帝纪》:“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

详细解释

搔头摸

sāo tóu mō ěr

成语解释: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成语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两个人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详细解释

袖手充

xiù shǒu chōng ěr

成语解释:袖手:藏手于袖中;充耳:塞住耳朵。指不闻不问,漠然置之。

成语出处:清·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既不能誓师讨贼,视其力之所能为,则当袖手充耳,姑听命于发踪指示之人。”

详细解释

许由洗

xǔ yóu xǐ ěr

成语解释:许由:远古时代人名。许由洗自己的耳朵,指不想当官。

成语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滨……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间,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而饮之。”

详细解释

盗钟

yǎn ěr dào zhōng

成语解释:亦作“掩耳盗锺”。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成语出处: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详细解释

言提其

yán tí qí ěr

成语解释:揪着他耳朵。谓恳切地教诲。言,助词。

成语出处:《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郑玄笺:“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其耳。此言以教道之,孰不可启觉。”

详细解释

鼎铛有

dǐng chēng yǒu ěr

成语解释: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详细解释

恶闻

dù ěr è wén

成语解释:塞住耳朵不愿听。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谒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

详细解释

鬓厮磨

ěr bìn sī mó

成语解释:鬓:鬓发;脸颊两旁靠近耳朵的软发;厮:互相;磨:擦。头靠得很近;耳边的头发互相挨在一起。形容小儿女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情态。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咱们从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详细解释

满鼻满

ěr mǎn bí mǎn

成语解释:满耳朵满鼻子都是。形容听得烂熟。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你在南京时,人说你周舍名字,说的我耳满鼻满的,则是不曾见你。”

详细解释

视目听

ěr shì mù tīng

成语解释: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详细解释

食之言

ěr shí zhī yán

成语解释:耳食:耳朵吃饭。比喻耳杂吃进去的不知滋味。不加分辨的;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详细解释

听八方

ěr tīng bā fāng

成语解释:八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

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详细解释

提面命

ěr tí miàn mìng

成语解释: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详细解释

俯首贴

fǔ shǒu tiē ěr

成语解释: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尊从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详细解释

交头接

jiāo tóu jiē ěr

成语解释:交头:头挨着头;接耳:嘴挨着耳朵。头挨着头;嘴对着耳朵。指凑在一起低声说话。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大小三军,听吾将令,甲马不许驰骤,金鼓不许乱鸣,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

详细解释

之学

kǒu ěr zhī xué

成语解释: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 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详细解释

面红

miàn hóng ěr chì

成语解释: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动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详细解释

而听

qīng ěr ér tīng

成语解释: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

成语出处:《礼记·孔子闲居》:“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

详细解释

如雷贯

rú léi guàn ěr

成语解释:贯:穿透。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成语出处: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

详细解释

舌敝

shé bì ěr lóng

成语解释: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详细解释

捶胸

sāo ěr chuí xiōng

成语解释:搔:抓挠。搔耳朵,捶胸膛。形容后悔、烦恼的样子。

成语出处:《西湖佳话·三生石迹》:“心下十分悲咽,便搔耳捶胸,焦躁起来。”

详细解释

拭目倾

shì mù qīng ěr

成语解释:拭目:擦了眼睛看;倾耳:侧过耳朵听。形容仔细看听。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张敞传》:“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

详细解释

当招

wā ěr dāng zhāo

成语解释: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那吴衙内记挂着贺小姐,一夜卧不安稳。早上贺司户相邀,正是挖耳当招。”

详细解释

迅雷不及掩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成语解释: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成语出处:《晋书 石勒载记上》:“出其不意,直冲末抷帐,敌必震惶,计不及设,所谓迅雷不及掩耳。”

详细解释

蹙頞

yǎn ěr cù è

成语解释:蹙:皱起;頞:鼻梁。捂着耳朵,皱着鼻子。形容极其厌恶。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河间妇传》:“自是虽戚里为邪行者,闻河间之名,则掩耳蹙頞,皆不欲道之。”

详细解释

盗铃

yǎn ěr dào líng

成语解释: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详细解释

而走

yǎn ěr ér zǒu

成语解释:掩:遮盖。捂着耳朵走开。指不愿听别人的话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5回:“宁喜以殖之遗命,告于蘧瑗,瑗掩耳而走。”

详细解释

掩人

yǎn rén ěr mù

成语解释:掩:遮盖。堵住人家耳朵;遮着人家的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欺骗人。

成语出处:《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事迹显然,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详细解释

眼跳

yǎn tiào ěr rè

成语解释:眼皮跳动,耳朵发热。指内心感到不安。

成语出处:《武王伐纣平话》中卷:“三日前甲申日,见此景祥,姬昌眼跳耳热,心神不安。”

详细解释

挠腮

zhuā ěr náo sāi

成语解释:又抓耳朵又搔腮帮子。形容高兴焦急等的样子。(挠、抓:搔)。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详细解释

欲聋

zhèn ěr yù lóng

成语解释: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成语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详细解释

蔽聪塞明

bì cōng sè míng

成语解释:蔽:遮;聪:听觉灵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二是对于现实要‘蔽聪塞明’,麻木冷静,不受感触。”

详细解释

闭目塞听

bì mù sè tīng

成语解释:塞:堵塞。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成语出处:东汉 王充《论衡 自纪》:“闭明塞聪,爱精自保。”

详细解释

听心受

ěr tīng xīn shòu

成语解释: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不痴不聋

bù chī bù lóng

成语解释: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成语出处:《宋书 庾炳之传》:“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详细解释

闭目塞聪

bì mù sāi cōng

成语解释:聪:听觉敏锐,这里指听觉。闭着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亦作“闭目塞听”、“闭明塞聪”、“闭目掩耳”。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闭目塞聪,爱精自保。”

详细解释

蔽明塞聪

bì míng sè cōng

成语解释: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成语出处:宋 曾巩《洪范传》:“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详细解释

昏聩无能

hūn kuì wú néng

成语解释: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明目达聪

míng mù dá cōng

成语解释: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

成语出处:《尚书 舜典》: “明四目,达四聪。”

详细解释

ruǎn ěr duǒ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雾鬓风鬟

wù bìn fēng huán

成语解释: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鬟:环形发髻。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

成语出处:宋 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

详细解释

下塞上聋

xià sāi shàng lóng

成语解释:塞:堵塞不通。聋:耳朵的听觉失灵。下边堵塞不通,上边听觉失灵。比喻真实情况不能上传下达。

成语出处: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详细解释

以聋辨声

yǐ lóng biàn shēng

成语解释:用聋的耳朵辨别声音。比喻没有正确的方法是达不到目的的。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