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敦厚的成语

共 12 个成语

诗说礼

dūn shī shuō lǐ

成语解释: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成语出处:许地山《在费总理的客厅里》:“假使人来查办,一领他们到这敦诗说礼之堂来看看,捐册、帐本、褒奖状……他们还能指摘什么?”

详细解释

温柔

wēn róu dūn hòu

成语解释: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温柔:温和柔顺;敦:诚恳。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经解》:“入其国,其教不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详细解释

民淳俗

mín chún sú hòu

成语解释:民风质朴敦厚。

成语出处:明·宋濂《敦睦堂记》:“海东之邑,闻有民淳俗厚如邹、鲁,必张氏之化也欤!”

详细解释

风厉俗

dūn fēng lì sú

成语解释:使民风纯朴敦厚。

成语出处:《魏书 郭祚传》:“是以先王沿物之情,为之轨法,故八刑备于昔典,奸律炳于来制,皆所以谋其始迹,访厥成罪,敦风厉俗,永资世范者也。”

详细解释

世厉俗

dūn shì lì sú

成语解释:使民俗敦厚,世风振兴。

成语出处:宋 苏轼《御试制科策》:“欲兴利除害,则无其人,欲敦世厉俗,则无其具。”

详细解释

庞之朴

dūn páng zhī pǔ

成语解释:敦庞:敦厚;朴:未加工的。形容质朴敦厚。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没华虚之文,有敦庞之朴。”

详细解释

重少文

hòu zhòng shǎo wén

成语解释:厚重:敦厚稳重;文:文采。形容人稳重敦厚,质朴平实。

成语出处:《余嘉锡论文学杂著·释伧楚》:“机云入洛,厌北人厚重少文,嗜羊枣而啖酥酪,不如南方之莼羹鱼脍,辄目之为伧父。”

详细解释

少文

zhòng hòu shǎo wén

成语解释:持重敦厚而少于文饰。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已而吕后问:‘阶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详细解释

抱素怀朴

bào sù huái pǔ

成语解释:抱:胸怀;素:质朴;朴:敦厚。指风俗敦厚,人心质朴。

成语出处:《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易乱除邪,革正异俗,兆民反本,抱素怀朴。”

详细解释

晬面盎背

chén miàn àng bèi

成语解释: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详细解释

朴讷诚笃

pǔ nè chéng dǔ

成语解释: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词。

成语出处:《聊斋志异 蕙芳》:“马生其名混,其业亵,蕙芳奚取哉?于此见仙人之贵朴讷诚笃也。”

详细解释

睟面盎背

suì miàn àng bèi

成语解释: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

成语出处:《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详细解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