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形式上、结构上或安排上协调相称,正正规规。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3回:“李逵端端正正朝上拜了三拜,心中想道:‘阿也!少了一拜!’”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成语出处:《晋书·殷仲堪传》:“端本正源者,虽不能无危,其危易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正襟:正一正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
成语出处:《史记 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龚参政书》:“端本清源,立经陈纪,使阴邪退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邪说:有害的学说;异端:不正统。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或指荒诞不经的道理。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8回:“鹏儿开口,即为高蹈之路。孩儿正脑着他入于邪说异端,母亲怎反奖起他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不端正。
成语出处: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正面是一排七扭八歪、表泥剥落的土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静内心。比喻修身养性。
成语出处:《明史·丘濬传》:“愿陛下体上天之仁爱,念祖宗之艰难,正身清心以立本而应务,谨好尚不惑于异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庄庄:端庄正直的样子。指品行端正的人。
成语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小问》:“至其壮也,庄庄乎何其士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
成语出处:陆文夫《上山的和下山的》:“因为有很多人开始时都是想当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天长日久之后就忘记了初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书法的优劣与人品有关,心正写的字也端正。
成语出处:《旧唐书·柳公权传》:“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成语出处:晋·李阐《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久要心许之信,夷险不爽;正冠纳展之嫌,终始不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
成语出处:《论语 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诚:真心实意;正:纠正。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相貌端正。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这个大老爷,真真太下作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能放手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成语出处:宋·庄季裕《鸡肋编》上卷:“以此知阴阳不足深泥,唯正己守道为可恃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正:端正。辨正名称以符合实际。
成语出处:宋·岳飞《乞改襄阳路仍作京西南路札子》:“庶得路分速归旧制,以称朝廷正名责实不忘中原之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成语出处:《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端正自身,为下属表率。
成语出处: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三》:“仲舒正身率下,所居而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泛指心术端正,意念真诚。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莲的茎中心有孔可通上下,其外正直,不弯不曲。比喻人的心胸宽广,行为端正。
成语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危:高耸的样子,引申为端正,正直。正直的言论和行为。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使百职修皇纲振》:“以直言危行者为狂愚,以中立守道者为凝滞。”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危坐: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圆:圆满,周全;方:端正,不苟且。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
成语出处:《文子 微明》:“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模样端正。②犹言规规矩矩。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第一件,要一个人才出众,好模好样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
详细解释
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uò shuǐ 成语解释: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详细解释
jūn zǐ zhī jiāo jiē rú shuǐ 成语解释: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篱笆编得结实,狗就钻不进来。比喻自己品行端正,坏人就无法勾引。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甚么?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容貌清楚。形容面容端正清晰。
成语出处:杨朔《泰山极顶》:“万里长空,云彩丝儿都不见,素常雾腾腾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三不四,行为不端正。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还有几个没三没四帮闲的,专一在街上寻些空头事过日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成语出处: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姆抱幼子立侧,眉眼如画,发漆黑,肌肉玉雪可念,殿中君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成语出处: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文人无行,信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不端正的样子,形容行动不稳的样子。
成语出处:欧阳山《三家巷》:“他把那些歪歪倒倒的柜子、架子、桌子、椅子都扶了起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诚是天朝上国之男儿,南赡中华之人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风度威严。
成语出处: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魁梧奇伟,仪表堂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
成语出处:宋·胡继宗《书言故事·颜貌类》:“王君阳煦山立,宗庙器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志向美好高洁,品行端正严肃。指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成语出处:梁启超《罗兰夫人传》:“布列梭、布科、鲁卡埃诸贤……年少气锐,志高行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志向高洁,品行端正。
成语出处:《后汉书 张堪传》:“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整理衣裳,端正仪容。
成语出处: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