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成语出处:艾芜《回家》:“水元伯伯打发人来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为水元伯伯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言德高望重。
成语出处:郑观应《与青城山人书》:“道高望重之人……一心一德,力行公天下之制,主张大同,联合世界异同之民族,组织全球统一之政府。其所持之政纲,必以道德为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贤弟,论你高才大德,博学广文,为何不进取功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道德高,声望高。
成语出处: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言德高望重。
成语出处:《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宋明帝《下庐江王玮诏》:“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朕初平暴乱,岂敢当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德高望重”。
成语出处:《东周列国志》第七五回:“吾主以令尹德尊望重,故令某等献上良马,以备驱驰之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成语出处:《管子 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 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品德高尚,满布天下。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29回:“不可,不可!主公德被八方,名高天下,岂可称臣逆贼!”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成语出处: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显荣频烦,称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言德高望重。
成语出处:明·宋濂《送用明上人还四明序》:“净觉大师以硕望宿德为释子所宗,亦以上人为法器,俾出世于菩提律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成语出处:《周易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德高望重的人。
成语出处: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迁太常卿,天下愈推为钜人长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巨:大。形容德高望重的人。
成语出处: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迁太常卿,天下愈推为钜人长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做想入非非的梦。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自古至人无梦,梦境忽来,未必无兆。”
详细解释
dào gāo yì ān,shì gāo yì wēi 成语解释: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成语出处:《史记·日者列传》:“道高易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德高望重。
成语出处:明·李贽《与弱侯太史书》:“所幸菩萨不至终穷,有柳塘老以名德重望为东道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
成语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17章:“虽高躅大年,不复劳以朝请,而国有大故,当就咨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成语出处:《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之矣。”《论语·八佾》:“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详细解释
zhī lán shēng yú shēn lín 成语解释:香草长在深山里依然芬芳。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不因身处逆境而败坏名节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里,不以无人而不秀;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败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成语出处: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成语出处:《礼记 射义》:“不从流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成语出处: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问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成语出处:元·曹之谦《吊王内翰从之》诗:“山蟾斗仰名空在,桂折兰摧恨未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说苑 修文》:“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贤,则有庆,益其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贤:道德高尚的人;隐:隐藏。看见道德高尚的人不去埋没。
成语出处:西汉·桓宽《盐铁论·刺权》:“见贤不隐,食禄不专,此公叔之所以为文,魏成子所以为贤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成语出处:《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详细解释
jūn zǐ bào chóu,shí nián bù wǎn 成语解释: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指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时机再动手。
成语出处:《儿女风尘记》:“孩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把这笔账牢牢地记在心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木:梁木。山:指泰山。颓:倒下。梁木折坏,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
成语出处: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103首:“今年闻委化之信,凡在士林,靡不异声同叹……有如木坏山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指人们珍视晚晴天气,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晚晴》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象玉一样洁净,如松一般坚贞。形容品德高尚。
成语出处:唐·皇甫枚《飞烟传》:“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缘耳。勿谓妾无玉洁松贞之志,放荡如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形容志行诚笃的人。
成语出处:明·徐霖《绣襦记·姨鸨夸机》:“他是个志诚君子,与别人不同,怎么开口起发他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道德高尚仁慈的人对待万物一视同仁,无亲疏之别。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请问至仁?庄子曰:‘至仁无亲。’”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志向宏伟、道德高尚的人。指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人士。(仁:仁爱;高尚)。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