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详细解释
shùn dào zhě chāng,nì dé zhě wáng 成语解释: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同“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战略》:“古人有言‘顺道者昌,逆德者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成语出处:艾芜《回家》:“水元伯伯打发人来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为水元伯伯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详细解释
shùn dé zhě chāng,nì dé zhě wáng 成语解释: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山无名,事故不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离:背离;叛:背叛;经:儒家经典著作;道:思想道德规范。背离、违反儒家经典和道德、教条。泛指背离占主流地位的思想、言论或学说的行为。
成语出处: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指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娶了个四德三从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着众亲故。”
详细解释
shùn dé zhě jí,nì tiān zhě xiōng 成语解释:顺:依顺;吉:吉利;逆:违逆;凶:不幸。符合道德的就可得到吉利,违背天意的必定遭受灾祸。
成语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后以“出奴入主”谓挟门户成见。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於杨,则入於墨,不入於老,则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成语出处:《穀梁传 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宋明帝《下庐江王玮诏》:“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朕初平暴乱,岂敢当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道德高,声望高。
成语出处: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成语出处: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显荣频烦,称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爱:爱护;德:道德。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和帮助他人。指对人不偏私,不姑息。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有礼节;讲道义;尚廉洁;知羞耻。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成语出处:管仲《管子 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布:给予;施:施舍。给人们以道德和恩惠。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四折:“则为你积功累行阴功厚,布德施恩神天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自谦道德修养不足,才能薄弱。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成语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成语出处:《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成语出处:《周易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修业:推广、扩大功业。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
成语出处:《周易 乾》:“君子进德修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灭:消灭。败坏道德,做违背道德的事。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成语出处: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女子无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弃;抛开。抛弃丑恶信从道德。
成语出处:唐·韩愈《刘统军碑》:“弃恶从德,乃与蔡通涂其榛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戏弄他人,以致失去做人的道德。
成语出处:《尚书·旅獒》:“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摧:摧折,放弃;道:道德。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形容身处逆境,不能守操如一
成语出处:《宋书·隐逸传论》:“夫独往之人,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妇道:妇人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指成年女子。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4回:“这件事还得与拙夫商量,妇道人家,不便十分作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畔:通“叛”,违背。违背道德,脱离经典。指背离常规的思想或行为。
成语出处:清·洪昇《<坚瓠补集>》序:“开人心狙诈之端,启风俗陵傲之习,不至于畔道离经不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同“世道人心”。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5回:“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些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详细解释
dào gāo yì ān,shì gāo yì wēi 成语解释: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成语出处:《史记·日者列传》:“道高易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道义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为介介。”
详细解释
jūn zǐ bù duó rén zhī hào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好:喜爱。道德高尚的人不夺取人家喜爱的东西。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我这里劝着道着他不采分毫,别人的首级他强要,他小心儿不肯自量度,可不道君子不夺人之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违背道德纲常。
成语出处:唐 李公佐《谢小娥传》:“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循:依照;违:违背。遵循道德规范而不违背。
成语出处:唐·韩愈《河南府法曹参军卢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铭》:“循道不违,厥声弥劭。”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成语出处:宋·庄季裕《鸡肋编》上卷:“以此知阴阳不足深泥,唯正己守道为可恃耳。”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高风: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比喻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成语出处:清·汪琬《耒虞先生年谱后序》:“先生暮年虽复见扼于用事者,屏置海外以殁,而高风伟节讫今传述于吴越人士之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圣:品德智能极高。贤:有才能有道德。古代的圣人贤者。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刚才二奶奶说的古圣先贤,我们也不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成语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三卷:“昔人云:‘女子无才便是福。’然今之闺秀,比比是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身:自己;杀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原指牺牲生命;成全仁德。后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成语出处:《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成语出处:梁遇春《奥布伦摩夫》:“然而他们也是聪明多才,心地善良的人,却终于草草一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做想入非非的梦。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自古至人无梦,梦境忽来,未必无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成语出处:《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成语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纲常:三纲五常;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指纲纪、人伦等封建伦理道德破坏无余。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史臣有《仇牧赞》云:‘世降道斁,纲常扫地。堂帘不隔,君臣交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一 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详细解释
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ú shuǐ 成语解释:君子:古代指地位高、有道德的人;现在也称品行好的人为君子;交:交情。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淡如水。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你不讲仁义道德,我也就不道义了。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他无仁,我无义。公子必欲免祸,非行大事不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
成语出处: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尼之道又绝,法度无所因袭。”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小人:旧指道德低下或行为不正派的人。指人格卑下的人取得权势。
成语出处:南朝·宋·何承天《为谢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正:合于法则的;谊:通“义”,合宜的道德、行为;谋:图谋。言行合乎正义,不谋个人私利。
成语出处:《汉书·董仲舒传》:“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霸,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至人:思想道德修养很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舍弃财物。
成语出处:汉·贾谊《鹏鸟赋》:“至人遗物,独与道俱,众人惑惑,好恶积意。”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成语出处:参见“败俗伤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成语出处:参见“败俗伤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成语出处:《汉书 叙传下》:“侯服玉食,败俗伤化。”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智力或精神道德状况或力量超群或超过常人。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成语出处:《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倒、逆:反常;行、施:做事。违反常规;违背情理的行为一般指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时代进步方向的行为。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伍子胥列传》:“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礼: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富有而又彬彬有礼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风流成性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包青天奇案》第七卷:“姓汪名琦,生得清秀,是个风流浪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纲常:三纲五常;名教:封建礼教。指维护封建制度而设置的一整套思想道德规范。
成语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因思臣一身,一女之事小,而纲常名教之事大,故正色拒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道德的自私自利。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成语出处:《周易 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或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
成语出处:明·醒世居士《八段锦》第七段:“以假作真,毫无顾忌,致我割破恩爱,妻子逃亡。”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贤:道德高尚的人;隐:隐藏。看见道德高尚的人不去埋没。
成语出处:西汉·桓宽《盐铁论·刺权》:“见贤不隐,食禄不专,此公叔之所以为文,魏成子所以为贤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究:追究;既往:已经过去的事情。道德高尚的人不追究已过去的事情。
成语出处:《柳暗花明》:“就是俗语说:君子不究既往嘛。何况咱们还是亲戚!”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成:成全,帮助;美:好事。道德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详细解释
jūn zǐ jiāo jué,bù chū è shēng 成语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交:交情;恶声:伤害诋毁的话。有道德的人即使绝交也不互相诋毁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乐毅列传》:“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崩:败坏。形容社会纲纪混乱,动荡不宁
成语出处:汉·公孙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议》:“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成语出处:《汉书·武帝纪》:“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成语出处:《梁书·徐勉传》:“礼坏乐缺,故国异家殊,实宜以时修定,以为永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成语出处:《新唐书 文艺传上 王勃》:“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崩:败坏。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成语出处:宋·陆游《书郭崇韬传后》:“庄宗虽出夷狄,又承天下大乱,礼乐崩坏之际,然顾典礼人情,亦难其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成语出处:《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违背道德和伦理。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备闻襄公淫妹之事,默然自叹:‘似此蔑伦悖理,禽兽不如。”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抛:暴露。原指妇女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封建道德认为是不体面的事)。现泛指人公开露面。
成语出处:明 阮大铖《燕子笺 收女》第四十二卷:“人在乱离间,顾不得抛头露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社会风气败坏,人们放纵情欲,不顾道德正义。
成语出处:宋 陆九渊《语录》上:“后世人主不知学,人欲横流,安知天位非人君所可得而私?”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多用来谴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成语出处:《魏书 游明根传附肇》:“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成语出处:元·柯丹丘《荆钗记·会讲》:“诗礼传家忝儒裔,先君不幸早倾逝。”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可以作为准绳、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人间世》:“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圣人:具有崇高道德的人物。指圣人不为感情所动。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做事凶狠残忍,全无道德。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急于做官,所以丧天害理,至于如此。”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指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指新时期人们行为准则。
成语出处: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满面通红地后躲,左右张望:‘别别,五讲四美。’”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语出《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朱熹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荡荡,广远之称也。”后以“巍巍荡荡”形容道德崇高,恩泽博大。
成语出处:语出《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朱熹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荡荡,广远之称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成语出处:老舍《剧本习作的一些经验》:“全国各处的工厂里、农村里、部队里、学校里、商店里、家庭里都有新人新事出现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此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凡遇人,只劝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喻文章道德之盛。
成语出处:《梁书·徐勉传》:“网罗经诰,玉振金声,义贯幽微,理入神契。”唐˙杨炯《从弟去溢墓志铭》:“至如白雪回光,清风度曲,崔亭伯真龙之气,扬子云吐凤之才,莫不玉振金声,笔有余力。”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成语出处:《新唐书 张宿传》:“宿怨执政不与已,乃日肆谗甚,与皇甫镈相附离,多中伤正人君子。”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至人: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忘掉自己,适应客观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道德高尚仁慈的人对待万物一视同仁,无亲疏之别。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请问至仁?庄子曰:‘至仁无亲。’”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