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当家:主持家务。本指主管家政,有权对家事做出决定。比喻在单位或国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成语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要当支书,就得认真地当家做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累黍:是古代两种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数量极小。形容丝毫不差。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度长短者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舍:古代计量单位,1舍=30里。指退让和回避。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很小的重量都分辨得清清楚楚。比喻准确清楚。两,较小的重量单位;星,秤杆上标记斤两的小点子。
成语出处: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只我问他个擘两分星,说一段从头的至尾。”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失:差。毫厘:很小的重量或长度的单位。不差一毫一厘米。
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铢为一两。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
成语出处:宋 李纲《与右丞相条具事宜札子》:“寸积铢累,以及此数,若不妄散,以陈易新,可以常为洪州之根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枉:弯曲;寻:古长度单位,1寻=8尺;直:伸。弯曲一尺而使得一寻伸直。比喻微小的让步换来较大的利益。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绤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扬光以发挥也。”
详细解释
chā yǐ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成语解释:差:相差;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谬:同“缪”。开始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斗斛:古代容量单位,1斛=10斗,1斗=10升;禄:官员的俸给。微薄的薪俸。
成语出处: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主权完整的国家。比喻不受上级或制度约束,自行其是的地区、部门或单位。
成语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8章:“所谓政治分会与北洋军阀的巡阅使毫没有区别,目的在于割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斗升:古代容量单位,1斛=10斗,1斗=10升;禄:官员的俸给。微薄的薪俸。
成语出处:宋·苏轼《上枢密韩太尉书》:“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本人或本单位的直接领导人或部门。
成语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诸葛亮”和“阿斗”搏斗》:“对于我们的‘顶头上司’,也以极诚恳的态度,商量挽救这一个文化堡垒的办法。”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指面积狭小的土地。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毫、厘:都是细小的单位名称;析:剖析。分析一毫一厘。形容分析细微。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世之作者,或好烦文博採,深沉其旨者;或好离言辨白,分毫析厘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由夫妇两人经管的小店铺,借指夫妻两人控制某单位,变公为私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8章:“这是老规矩,也是这个夫妻店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吃喝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分:指银子计量的最小单位;文:指制钱的最小单位。一个钱也不接受。比喻不计报酬。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3回:“供了素斋,又具白银一两为谢。三藏分文不受。”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1夜=5更,1更=2小时;漏:古时滴水计时的器皿;永:长。形容夜已很深或很长。
成语出处: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我为你呵挨了些更长漏永,受了些裘寒枕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更长:指漫漫长夜;梦短:指睡眠不踏实,极易醒。形容思绪烦乱,很难入眠。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步步娇〉》:“可怜正凄凉正眠,冷清清把纱窗半掩,更长梦短使人愁闷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阑:将尽;人静:没有人的吵杂声,一片寂静。夜已很深,没有人声,一片寂静。
成语出处:明 陆采《怀香记 谋逾东墙》:“更阑人静,东墙月上移花影。”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宫:宫殿;重:多;仞:古代长度单位,周时为八尺,汉时为七尺。比喻学问渊博,不可企及。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譬之宫墙……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夜已很深,没有一点声响。形容夜深处于一片寂静之中。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益州西睦和尚》:“更深夜静,共伊相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薄:少。种植的面积很大,但单位产量却很低。比喻实行的很广泛,但收效甚微。
成语出处:明·康海《秋兴次前韵》:“凭着这广种薄收百亩庐,有甚踌躇?”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喻指极微细的事物。
成语出处:《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我来时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个性命是毫厘丝忽上挣来的。”
详细解释
háo lí zhī chā,jiāng zhì qiān lǐ 成语解释:豪:通“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差:差异;致:招引。指极其微小的差错,最终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晋书·陶侃传》:“然某等区区,实恐理失于内,事败于外,豪厘之差,将致千里,使荆蛮乖离,西嵎不守,唇亡齿寒,侵逼无限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忽:古代长度单位,1尺=10寸,1寸=10分,1分=10000忽。指灾祸产生于极细微的因素。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唯恐不卒。”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
成语出处:宋 苏轼《杭州谢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尽最大的努力,拿出全部力量去工作。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敌:抵挡;钧:古代重量单位,合当时三斤。形容力气大,能抵挡住几万斤。
成语出处:《汉书·叙传上》:“良乐轶能于相,驭乌获抗力于千钧。”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漏: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更:夜间计时单位;阑:尽。夜深的时候。
成语出处:元 高文秀《襄阳会》:“直等的漏尽更阑,街衢静悄。”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古代重量单位,1墨=5尺,1丈=2墨;1寻=8尺,1常=2寻。比喻不太长的距离。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下》:“不过墨丈寻常之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
成语出处:《人民日报》1983.11.29:“经过一个星期的内查外调,掌握了大量证据,很快就挖出了这个由八人组成的贪污盗窃团伙。”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担:古代重量单位,1担=100市斤;石:容量单位:1石=10斗。家里穷得连一担的粮食也没有。形容没什么储备。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叙四子稿》:“理本荒也,而剽窃二氏之皮肤,如贫无担石之人,指富家之囷,以夸示乡里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钧:古时的计量单位;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上拴着千钧重物。形容万分危急的情形。
成语出处: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轮对札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请于上帝,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千钧一发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成语出处:《四川文学》:“探信的匆匆赶回来,说敌人已经退去,大家才卸去千钧重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详细解释
qiān yì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bái 成语解释:镒:古代重量单位,1镒=20两;裘:皮衣。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白毛制成。比喻治理国家需要众多贤才的力量。
成语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亲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严密。比喻一个人不接受意见或者一个单位拒绝和外界来往
成语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6回:“说着运动双戟,正是战锋如刺,水泼不进。”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上面下面,往上往下,上级和下级,泛指单位的整体。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今夜又该我们两个捕猎,和十数个乡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等他。”
详细解释
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成语解释: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离很近。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成语出处:《左传 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唐 李中《宫词二首》:“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隔天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更:古时夜间计时单位,1夜=5更,1更=2小时。深夜。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急忙奔走,夜半更深,不认路途而行,只要保全性命。”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在某一方面才干出众的人或单位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成语出处:朱自清《三家书店》:“剑桥是第一把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
成语出处:竺可桢《一年来的综合考察》:“考虑全面布局,因此是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钧:古代重量单位;约等于现在三十斤。千万斤的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分、厘:金钱单位,1元=10角,1角=10分,1=10厘。形容很少的数量。
成语出处: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23回:“你若短了一分一厘,怕不全家处斩?”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更:古代计时单位,1夜=5更,1更=2小时。无声无息的深夜。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四折:“你从来有些技痒,正夜静更长,对月貌花庞,饮玉液琼浆,一个个逞歌喉婉转,一个个垂舞袖郎当。”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升、石: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比喻以肤浅的理解力推测深奥的道理。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缪称训》:“使尧度舜则可,使桀度尧,是犹以升量石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常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关单位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可泛指少数人霸占的某一领域。
成语出处:《公羊传 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撮:容量单位,1升=1000撮。很少的数量。
成语出处:毛泽东《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一小撮死硬派不要几天就会从宝塔尖上跌下去,一个人民的中国就要出现了。”
详细解释
yī yán wéi zhòng,bǎi jīn wéi qīng 成语解释:金:古代货币单位。严守自己诺言比百两黄金还珍重。指信守诺言可贵。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死人之多。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羌胡引》:“四入郊圻躏齐鲁,破邑屠城不可数,刳腹绝肠,折颈折颐,以泽量尸。”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一个字有千钧重(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形容文字很有分量。
成语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 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距离虽近;却像远在天边一样(咫:古代长度单位;八寸;天涯:天边)。
成语出处:唐 李中《宫词二首》:“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隔天涯。”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一铢一寸地积累起来。铢:古代重量单位;据说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
成语出处:宋 苏轼《裙靴铭》:“寒女之丝,铢积寸累;天步所临,云蒸雷起。”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两方面轻重相等;优劣相当(铢: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据说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
成语出处:明 周晖《金陵琐事》:“梁同考坐吏书之左,去官三百余员,铢两悉称,士林服之,士林荣之,此皆破格之异命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左右的邻居。指相邻的地区、部门、单位等。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云来雾去,走石飞砂,唬得我一家并左邻右舍,俱不得安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一分一厘也一定要计较(锱:四分之一两;铢:二十四分之一两;二者是古代极小的计量单位)。
成语出处:《荀子 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