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错误的成语

共 215 个成语

yī wù zài wù

成语解释:一次错了;二次又错。形容不接受教训;屡犯错误。

成语出处:《宋史 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耶?’”

详细解释

入歧途

wù rù qí tú

成语解释:误:受惑;歧途:错误的道路。由于受煽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弟子方可日渐精进,不致误入歧途。”

详细解释

jiāng cuò jiù cuò

成语解释:将:依顺;顺从;就:迁就。既然错了;索性就顺着错误做下去。

成语出处: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道楷禅师》:“祖师已是错传,山僧已是错说,今日不免将错就错,曲为今时。”

详细解释

以讹传讹

yǐ é chuán é

成语解释:以:拿;把;讹:谬误;错误的。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

详细解释

东差西

dōng chà xī wù

成语解释: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池、错误。形容办事不得力。

成语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原约一到任所差人进京图干此事,谁知所去的,多不得力。我这里好不盼望,不甫能勾回个信来,定是东差西误的。”

详细解释

豕亥鱼鲁

shǐ hài yú lǔ

成语解释:《吕氏春秋 察传》载有“己亥”误作“三豕”的故事。晋葛洪《抱朴子 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后以“豕亥鱼鲁”谓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察传》载有“己亥”误作“三豕”的故事。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

详细解释

诛故贳

zhū gù shì wù

成语解释:谓严惩故意犯罪的人,宽赦无意中犯错误的人。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答佞》:“故曰:刑故无小,宥过无大。圣君原心省意,故诛故贳误。”

详细解释

铸成大

zhù chéng dà cuò

成语解释:铸造一把大锉刀。借指造成大错误。错:错刀;古代币名。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详细解释

大谬不然

dà miù bù rán

成语解释:指非常错误;实际完全不是这样。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

详细解释

铸此大

zhù cǐ dà cuò

成语解释:错:错刀,古代币名。指造成严重的错误。

成语出处:茅盾《一张不正确的照片》:“而笔者之所以铸此大错,实因他不懂得一九三二年文坛现象之历史性。”

详细解释

舛讹百出

chuǎn é bǎi chū

成语解释: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成语出处:

详细解释

但求无过

dàn qiú wú guò

成语解释:但:仅,只要;过:错误。只追求没有过错。形容做事保守平庸怕出差错。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详细解释

鲁鱼亥豕

lǔ yú hài shǐ

成语解释:鲁字和鱼字、亥字和豕字在篆文中字形很相似;容易写错。把“鲁”字写成“鱼”字;把“亥”字写成“豕”字。比喻文字传抄的错误。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详细解释

闻过则喜

wén guò zé xǐ

成语解释: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失;就心里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过:过失、错误。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详细解释

百不失一

bǎi bù shī yī

成语解释:失:过失,错误。万无一失。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

成语出处:东汉 王充《论衡 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详细解释

是非人我

shì fēi rén wǒ

成语解释:是非:正确和谬误。正确与错误,他人和自己。泛指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

成语出处:元·谷子敬《城南柳》第四折:“你做了酒色财气,你辞了是非人我,今日个老乡惹上仙风,和小桃都成正果。”

详细解释

言多必失

yán duō bì shī

成语解释:言:话;失:失误;错误。话说得多了;一定有失误的地方。

成语出处:《鬼谷子 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详细解释

引入歧途

yǐn rù qí tú

成语解释:歧途:岔路。带到错误的道路上。

成语出处:王朔《我是你爸爸》:“尤其是你又知道什么是对?没叫她引入歧途,你替她着什么急?”

详细解释

安之若素

ān zhī ruò sù

成语解释:安: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来。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介意。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详细解释

不刊之论

bù kān zhī lùn

成语解释: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写在竹简或木板上;有错误时;或改动或剥去;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删改。内容正确;不能更改的论断。

成语出处: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论曹吴体法》第一卷:“况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吴,岂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

详细解释

拨乱反正

bō luàn fǎn zhèng

成语解释:拨:治理;乱:指乱世;反:回复;正:正常。指整顿混乱局面;使秩序恢复正常。现在也指纠正错误;恢复正确的事理。

成语出处:《公羊传 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东汉 班固《汉书 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详细解释

改弦易辙

gǎi xián yì zhé

成语解释:易:更换;辙;车轮压过的痕迹。琴换了弦;车子换了路。比喻改变不适宜的或错误的方法或态度等。

成语出处:宋 王楙《野客丛书 张杜皆有后》:“使其子孙改弦易辙,务从宽厚,亦足以盖其父之愆。”

详细解释

毫厘千里

háo lí qiān lǐ

成语解释: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详细解释

豪厘之差,将致千里

háo lí zhī chā,jiāng zhì qiān lǐ

成语解释:豪:通“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差:差异;致:招引。指极其微小的差错,最终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晋书·陶侃传》:“然某等区区,实恐理失于内,事败于外,豪厘之差,将致千里,使荆蛮乖离,西嵎不守,唇亡齿寒,侵逼无限也。”

详细解释

谬种流传

miù zhǒng liú chuán

成语解释:谬:错误、差错;引申为走了样的;不正确的;种:种子。比喻荒谬错误的东西(言论、学风流派等)一代代流传下去。

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答门人邓君迁书》:“第时课穿杂,谬种流传,纵浚发于慧心,或取惊于拙目。”

详细解释

遂非文过

suì fēi wén guò

成语解释:饰非文过。掩饰错误和过错。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 昭帝纪》:“遂非文过,知而不改。”《孟子 公孙丑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详细解释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成语解释: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详细解释

他山之石

tā shān zhī shí

成语解释: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详细解释

乌焉成马

wū yān chéng mǎ

成语解释: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转写错误。

成语出处:《周礼 天官 缝人》:“丧,缝棺饰焉汉 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

详细解释

舄乌虎帝

xì wū hǔ dì

成语解释:因“舄”与“乌”、“虎”和“帝”字形相近,同经传抄,容易写错。指文字抄传错误。

成语出处:《埤雅》:“舄九写而为乌,虎三写而为帝,言书之转易如此。”

详细解释

一失足成千古恨

yī shī zú chéng qiān gǔ hèn

成语解释: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详细解释

饮鸩止渴

yǐn zhèn zhǐ kě

成语解释:鸩:毒酒。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的后果。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霍諝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详细解释

鼻垩挥斤

bí è huī jīn

成语解释: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

成语出处:典出《庄子 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详细解释

不教而杀

bù jiào ér shā

成语解释: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详细解释

不咎既往

bù jiù jì wǎng

成语解释: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成语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详细解释

补漏订讹

bǔ lòu dìng é

成语解释:补:补充,填满;讹:错误。补充缺漏,订正错误。

成语出处:清·叶廷琯《吹网录·钞辑史记正义》:“王板《史记》之外,并博考他书所引,为之补漏订讹,手钞成帖。”

详细解释

闭门思过

bì mén sī guò

成语解释:思:思索;反省;过:过失;错误。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失。

成语出处:宋 徐铉《亚元舍人猥贻佳作因为长歌聊以为报》:“闭门思过谢来客,知恩省分宽离忧。”

详细解释

补偏救弊

bǔ piān jiù bì

成语解释:弊:害处;毛病。补救偏差;纠正错误。

成语出处:宋 魏翁《鹤山文集》:“臣愿陛下以臣前所陈未喻六条行之,以明白洞达为目前补偏救弊之策。”

详细解释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bù qiú yǒu gōng,dàn qiú wú guò

成语解释: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

成语出处:《中国现在记》第二回:“总而言之,一句话,现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详细解释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bù sāi bù liú,bù zhǐ bù xíng

成语解释:塞:堵塞;止:停止。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成语出处:唐 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详细解释

抱薪救焚

bào xīn jiù fén

成语解释: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同“抱薪救火”。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 陶谦传》“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详细解释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成语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详细解释

把薪助火

bǎ xīn zhù huǒ

成语解释:把:握住;薪:柴火。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患,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事态扩大。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详细解释

秕言谬说

bǐ yán miù shuō

成语解释:秕:坏,不良的;谬:错误。错误的言论。

成语出处:《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论三从》:“秕言谬说,自相矛盾。”

详细解释

不以一眚掩大德

bù yǐ yī shěng yǎn dà dé

成语解释: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详细解释

不治之症

bù zhì zhī zhèng

成语解释: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成语出处:鲁迅《伪自由书 电的利弊》:“说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脏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释放亦不免于死云云。”

详细解释

重蹈覆辙

chóng dǎo fù zhé

成语解释:重:再一次;蹈:踏上;覆:翻倒;辙:车轮轧出的痕迹。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详细解释

从谏如流

cóng jiàn rú liú

成语解释:谏:直言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水从高处往下流一样顺畅自然。旧指帝王乐意听取下属的批评意见。

成语出处:汉 班彪《王命论》:“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起。”

详细解释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cōng míng yī shì,měng dǒng yī shí

成语解释:懵懂:头脑不清楚或不能明辨事物。人一辈子都很精明,但有时一下子糊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

成语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五回:“我苏友白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我此行虽因叔命,原为寻访佳人。”

详细解释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cōng míng yī shì,hú tū yī shí

成语解释:人一辈子都很精明,但有时一下子糊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六十九岁的人了,反倒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教一群猴儿王八蛋给吃了。”

详细解释

惩前毖后

chéng qián bì hòu

成语解释:惩:警戒:毖:谨慎;小心。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成语出处:《诗经 周讼 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详细解释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chā ruò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成语解释: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礼记 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详细解释

出入人罪

chū rù rén zuì

成语解释: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

成语出处:宋 王禹偁《用刑论》:“然见其用刑与古相戾,何者?今法吏所禁之切者曰:‘故出入人罪而已。’”

详细解释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chā yǐ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成语解释:差:相差;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谬:同“缪”。开始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详细解释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chā yǐ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

成语解释: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详细解释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chā zhī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

成语解释: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礼记 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 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详细解释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成语解释: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过犹不及”宋 朱熹集注:“夫过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详细解释

倒打一耙

dào dǎ yī pá

成语解释:比喻犯了错误或干了坏事不承认;反咬对方一口。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且翻打他一耙,倒问他!”

详细解释

断港绝潢

duàn gǎng jué huáng

成语解释:港:与江河相通的小河;潢:低洼的水坑。比喻错误的无法达到的目的地的道路。

成语出处:唐·韩愈《昌黎集·送王秀才序》:“故学者必慎其所道,道于杨、墨、老、庄、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绝潢,以望至于海也。”

详细解释

断潢绝港

duàn huáng jué gǎng

成语解释:潢:低洼的水坑;港:与江河相通的小河。比喻错误的无法达到的目的地的道路。

成语出处:元·贡师泰《玩斋集·送宗人贡仲归丹阳序》:“虽日諰諰以求其合,必如断潢绝港,其何由达其流而究其源哉!”

详细解释

杜渐防微

dù jiàn fáng wēi

成语解释: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微:微小。错误或坏事刚冒头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成语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明本》:“昔之达人,杜渐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

详细解释

大梦初醒

dà mèng chū xǐng

成语解释: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详细解释

蹈其覆辙

dǎo qì fù zhé

成语解释:蹈:踩;覆:颠倒;辙:车迹,指道路。重走别人翻车的路。比喻不接受教训,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成语出处:鲁迅《致郑振铎》:“实因鉴于自己看了翻板之《芥子园》而恨及创始之王氏兄弟,不欲自蹈其覆辙也。”

详细解释

大是大非

dà shì dà fēi

成语解释:是:正确;非:错误。原则性的重大是非问题;多指政治方面的。

成语出处: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

详细解释

抵瑕陷厄

dǐ xiá xiàn è

成语解释:抵:触;瑕:瑕疵,缺点;陷:攻破;厄:迫害。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答问》:“蹇浅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

详细解释

对症发药

duì zhèng fā yào

成语解释:针对病根下药。比喻针对缺点错误采取相应办法。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女人家肚痛得那么利害,怕不是生产,这正是对症发药呢!”

详细解释

蠹众木折,隙大墙坏

dù zhòng mù zhé,xì dà qiáng huài

成语解释:蠹:蛀虫;折:断;隙:缝隙。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墙缝大了就要倒。比喻为害太多,必定造成灾祸,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成语出处:战国·卫·商鞅《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详细解释

讹以传讹

é yǐ chuán é

成语解释: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越传越错。

成语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上·爱妾换马》:“不然,长髯紫衣,怪诞幽显之说,何其骇异哉?后人又不考而吟咏焉,讹以传讹也。”

详细解释

讹以滋讹

é yǐ zī é

成语解释:把本来错误的东西加以传播,越传越错。

成语出处:清 侯方域《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于三人成虎。”

详细解释

覆车继轨

fù chē jì guǐ

成语解释:覆:翻,倾覆;轨:车辙。前面车翻了,后面的车依然照辙行驶。比喻继续按照错误判断行事。

成语出处: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详细解释

飞短流长

fēi duǎn liú cháng

成语解释:指散布流言;拨弄是非;制造错误舆论。飞:飞传;流:散布。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封三娘》:“妾来当须秘密。造言生事者,飞短流长,所不堪受。”

详细解释

复蹈其辙

fù dǎo qí zhé

成语解释:蹈:踏上;辙: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

成语出处:《宋史·子砥传》:“今复蹈其辙,譬人畏虎,唁虎以肉,食尽终必食人。”

详细解释

复蹈前辙

fù dǎo qián zhé

成语解释:蹈:踏上;前辙: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踏上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

成语出处:《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详细解释

犯天下之不韪

fàn tiān xià zhī bù wéi

成语解释:犯:触犯;不韪:不是,错误。公然做天下都认为最大错误的事情。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详细解释

防微杜渐

fáng wēi dù jiàn

成语解释:防:提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坏事、不良风气等刚刚露苗头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详细解释

防微虑远

fáng wēi lǜ yuǎn

成语解释:虑:考虑,思虑。指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防止,并考虑长远的计策。

成语出处:唐·郑亚《唐丞相太尉卫国公李德裕会昌一品制集序》:“由是洞启宸衷,大破群议,运筹制胜,举无遗策,防微虑远。”

详细解释

负薪救火

fù xīn jiù huǒ

成语解释: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成语出处:韩非《韩非子 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详细解释

非昔是今

fēi xī shì jīn

成语解释:昔:过去。今:现在。认为过去是错误的,现在是正确的。

成语出处:《宣和书谱·隶书叙论》:“秦并六国一统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是今。”

详细解释

防芽遏萌

fáng yá è méng

成语解释:错误或恶事在未显露时,即加以阻止、防范。

成语出处:《三国志 卷五十九 吴书 吴主五子传 孙奋传》:“大行皇帝览古戒今,防芽遏萌,虑于千载。”

详细解释

犯颜极谏

fàn yán jí jiàn

成语解释: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详细解释

扶正祛邪

fú zhèng qū xié

成语解释:祛:去除。扶持正气,去除邪气。现用来指扶持好的事物,纠正错误倾向。

成语出处:傅维康《医药史话·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以在治疗上就要运用扶正祛邪。”

详细解释

改恶从善

gǎi è cóng shàn

成语解释:改去坏的、错误的;向好的、正确的方向转化。指不做坏事;重新做人。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 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详细解释

过而能改

guò ér néng gǎi

成语解释: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详细解释

改过不吝

gǎi guò bù lìn

成语解释:吝:可惜。改正错误态度坚决,不犹豫。

成语出处:《尚书·仲虺之诰》:“改过不吝。”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述汤之所以王,则曰:‘用人惟己改过不吝。’言能纳谏也。”

详细解释

改过从善

gǎi guò cóng shàn

成语解释:改正错误,决心向善。指去恶就善。同“改过迁善”。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七卷:“不知大舅怎生样劝喻,便能改过从善。如此可见好人原容易做的,只在一转念耳。”

详细解释

改过迁善

gǎi guò qiān shàn

成语解释: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

成语出处:《周易 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详细解释

改过自新

gǎi guò zì xīn

成语解释: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孝文本纪》:“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详细解释

鬼迷心窍

guǐ mí xīn qiào

成语解释:窍:孔穴。古人认为心有好几窍;窍不通;人就糊涂。鬼迷住了心窍。比喻受错误认识支配而糊涂。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61回:“一时鬼迷心窍,后悔不及。”

详细解释

孤秦陋宋

gū qín lòu sòng

成语解释:孤:孤立;陋:鄙陋。孤立的秦朝,鄙陋的宋朝。指制定了在于企图巩固而结果却削弱了中央政权的错误方针。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黄书·宰制》:“行之百年,以意消息,中国可反汉唐之疆,而绝孤秦陋宋孤秦陋宋之丰祸也。”

详细解释

改是成非

gǎi shì chéng fēi

成语解释:是:正确的,对的;非:错误的。把正确的改成错误的。指颠倒是非。

成语出处: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俺请受了人几文钱改是成非,似这般所为,碜可可的话取民心髓。”

详细解释

改往修来

gǎi wǎng xiū lái

成语解释:谓改变以往的错误,修治来日的善行。

成语出处:《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愿改往修来,自求多福。”

详细解释

革邪反正

gé xié fǎn zhèng

成语解释:革除错误,回到正道上。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勖学》:“荡汰积埃,革邪反正。”

详细解释

归邪返正

guī xié fǎn zhèng

成语解释:返:回归。指改正错误,返回正确道路。

成语出处:唐·韦表微《麟台碑铭》:“周虽不纲,孔实嗣圣,《诗》《书》载删,《礼》《乐》大定,惩恶劝善,归邪返正。”

详细解释

革心易行

gé xīn yì xíng

成语解释:谓改正错误思想,改变错误行为。

成语出处:汉·贾谊《新书·先醒》:“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田改丰)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详细解释

荒诞无稽

huāng dàn wú jī

成语解释:荒诞:荒唐离奇;极不真实;稽;考查。指荒唐错误没法考查。

成语出处: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那个神字,原是野蛮世界拿出来哄着愚人的话,如今科学大明,这些荒诞无稽的谬说,那里还能立足呢?”

详细解释

怙过不悛

hù guò bù quān

成语解释:坚持错误不改。

成语出处:清·林则徐《传谕唩嚟哆将澳门洋楼鸦片呈缴》:“倘再执迷不悟,不肯尽数缴呈,妄思存留售卖,是其有心违抗,怙过不悛。”

详细解释

护过饰非

hù guò shì fēi

成语解释:掩护错误、文饰过失。

成语出处:《清史稿 和珅传》:“和珅率对不以实,诏斥护过饰非,革职留任。”

详细解释

悔过自新

huǐ guò zì xīn

成语解释:悔:悔恨;过:过失;错误;自新:使自己成为新人。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成语出处:《新唐书 冯元常传》:“元常喻以恩信,约悔过自新,贼相率脱甲而缚。”

详细解释

荒谬绝伦

huāng miù jué lún

成语解释:荒谬:非常不合情理;伦:类;绝伦:没有可以跟它类比的。没有比这更荒唐更不合情理的了。形容荒唐、错误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清 龚自珍《语录》:“此等依托乃得罪孔子之尤,荒谬绝伦之作,作者可醢也。”

详细解释

亥豕鲁鱼

hài shǐ lǔ yú

成语解释:把“亥”字错成“豕”字,把“鲁”字错成“鱼”字。指传写或刻印中的文字错误。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谢何枢密梦然启》:“其如亥豕鲁鱼之谬,深有惭于负乘,敢自己于循墙。”

详细解释

旧病难医

jiù bìng nán yī

成语解释:老毛病难于医治。比喻过去的缺点错误难以改正。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三折:“则待作抱官囚,觅不着逃生计,急回头待悔来应迟,又不将心猿意马牢拴系,也不是你本性难移,旧病难医。”

详细解释

因篇幅关系,关于错误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 个

成语首拼